正文

怎樣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

(2013-01-22 19:28:52) 下一個

怎樣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

通俗點講, 內心強大可以理解為心理素質好, 心態好, 關鍵時刻直覺敏銳, 勝不驕敗不餒,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等等。 這個素質不論對天才還是平庸, 不論選擇什麽生活道路, 都是一個人過上幸福生活的關鍵, 這個大家沒異議吧?

大家在這方麵都有自己的體會和實踐, 很多地方值得我學習, 我自己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不敢說我的就是對的。 不過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 我就說說具體操作方麵的重點吧。

1. Be humble

這是我認為做父母甚至做人最重要的品質。 真正humble的人懂得實事求是,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了解自己的局限性, 對未知的世界保持敬畏, 同時把這種態度傳授給孩子。

我們都說要尊重孩子, 把孩子當作獨立個體, 平等對待。 但真正到具體實踐的時候經常就忘記了。 Be humble的意思是, 在孩子麵前不說假大空話, 盡量誠實。 如果沒有把握, 不要把一些話當作絕對真理說的太滿, 哪怕是出於好意。

平時跟孩子讀童話故事, 玩遊戲, 打鬧玩笑, 當然不必較真。 但其他時候, 尤其是需要教育, 鞭策, 勉勵, 警告孩子的時候, 我們要分明白自己說的是什麽:

1)絕對真理:比如"地球是圓的" "If you hit her, she will get hurt"(簡單事實, 沒有異議, 任何條件下都成立)

2)相對真理:比如“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樸素的唯物主義真理, 但具體應用跟interpretation有關)

3)推測:比如“學好數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上不了好大學, 就找不到好工作”, “隻要你好好學習, 好好努力, 將來就可以買漂亮衣服, 住大豪斯。”(不一定, 跟概率, 時機和偶然因素有關)

4)看法:比如"美國男人比中國男人浪漫", “奇跡是不存在的”, “要麽你按別人遊戲規則玩兒, 要麽別人按你的規則玩兒” (這些僅僅是個人看法而已。 帶有自身的主觀性, 片麵性和局限性, 有時甚至是錯的)。

這些話都可以跟孩子說, 每一種都有它的作用, 但說的時候, 最好明白它們屬於哪一類, 也讓孩子明白它們屬於哪一類, 這才是humble的態度。

這樣做的好處很多:

- 讓孩子感受到真正的尊重, 和對自身能力的肯定

- 讓孩子知道什麽是認知世界的辦法

- 讓孩子懂得從別人角度看問題, 並從中得出自己的理解

- 給孩子機會獨立思考

- 讓孩子更好的學習父母的經驗體會 (沒有時代和社會背景的體會是沒有價值的體會)

- 更好的建立父母的權威 (坦誠的父母比不容置疑的父母更值得孩子信任)

- 這個世界是好玩的, 有趣的, 充滿未知可能的

這些都不必等到中學才開始, 不需要任何所謂“基礎知識“。 從孩子開始學說話就可以開始, in an age-appropriate way.

和孩子在一起討論事情時, 我假設自己麵對著一個比我智慧很多很多倍的人, 她有時會不說話靜靜的看著我, 有時故意打個岔說句異想天開的話逗逗我, 但我絕不會掉以輕心, 敷衍了事, 如果某句話我不能坦然鎮靜從容的說出口, 我絕對不會跟她說, 更不會振振有詞的拿那個去逼她做她不想做的事。

這個聽起來很難, 很麻煩, 但是其實很容易, 很放鬆, 很能上癮。 到後來, 會變成你唯一說話的方式, 到那時, 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和輕鬆。

2。 Be present

這個意思是活在當下。 我同意parenting需要付出巨大的親子時間, 但質量和數量同樣重要, 也許更重要。 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 你的身體, 思想, 心靈, 都要保持一致, 都要present, 這樣才是真正高質量的親子時間。

英文裏有句俗語是:“The mind is an excellent servant but a terrible master”. 所以, 你的master應該是心靈, 而不是頭腦。

當你活在當下的時候, 比方清晨你踩著秋天的落葉出去散步, 或者傍晚你帶著狗去海邊奔跑, 那時你的心靈是身體的主宰, 你感覺到正麵能量, 你的整個想法會比較理性, 開放, 靈活, 樂觀。 拿鋼琴作例子, 可能是這樣的:

無論做什麽事都需要意誌力 (成立)=〉我需要訓練孩子的意誌力 (成立)=〉鋼琴可以訓練意誌力 (成立)=〉 雖然鋼琴不是唯一的方式, 但目前是最合適我家的方式 (成立)=〉我要訓練孩子練鋼琴 (成立)

如果你處在一個焦慮緊張的環境中, 如果你不自我調節, 強迫自己排除雜音, 專心致誌的活在當下, 那麽你的這個腦子(mind)就成了terrible master, 它會開始這麽想:

孩子不好好練琴 (成立)=〉孩子沒有意誌力 (不完全成立)=〉沒有意誌力將來什麽事情也幹不成 (建立在虛假命題上的命題, 不成立)=〉孩子一定會不幸福 (不成立)=〉死局! 誰讓我淡定我跟誰沒完!!

你看, 因為你不活在當下, 你就讓自己的思維控製你的情緒, 從眼前的一個簡單的現象做出一個錯誤推斷, 然後立刻衍生到不可接受的假想後果。 這過程來的如此之快, 如此之猛, 是你幾乎不可能察覺也不可能控製的, 也許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也許你一個字都沒來得及說, 但你的眼神表情身體語言, 都在表達一個極度焦慮, 極度失望, 極度不開心的媽媽的樣子。 孩子眼裏看得清清楚楚。

這時孩子怎麽反映? 她不知道也不在乎你腦子中間的這些推斷, 她是活在當下的, 她從直覺判斷:我不好好練琴 =〉媽媽不愛我

有些孩子會繼續這麽推斷:媽媽不愛我 =〉是我不好 =〉我必須作自己不喜歡的事讓媽媽愛我 =〉我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做什麽事。

還有些孩子可能會這麽推斷:媽媽不愛我 =〉我不值得媽媽愛 =〉愛誰誰 (反叛)

怎麽辦呢? 你要訓練自己活在當下, 你要讓你的good master (your soul) 做主宰, 那麽即使在同樣的外在條件下, 你的腦子(mind)在一個好主人的調控下會變成一個excellent servant, 它的反應會截然不同:

孩子不好好練琴 (成立)=〉先排除累了困了還是什麽其他原因 (成立)=〉她就是犯了人人都有的惰性 (成立)=〉這是訓練她意誌力的好機會 (成立) =〉任何機會都有可能失敗, 那麽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心理底線:一年 (成立)=〉一年後如果不成, 再換別的辦法訓練意誌力 (成立)。

這時, 你同樣是嚴格要求孩子彈琴, 但態度是溫柔而堅決的, 是鼓勵而不是威脅的。 孩子感受到的是:我懶得彈琴 =〉但我必須彈夠一年, 然後才能換別的 (non-negotiable) =〉如果我認真彈琴媽媽會很開心 (incentive) =〉好吧那就彈一年吧, 沒什麽大不了的。

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更容易接受tangible, concrete 的discipline, 他們天生就活在當下, 他們能迅速衡量所有的options, 而憑直覺做出最有利他們的決定, 他們就這麽“短視“。 如果你限製他們的選擇, 但保持正麵鼓勵的態度, 提出中性的具體要求, 而不帶任何附加的潛台詞, 這樣就不會有直擊他內心深處的毀滅性武器(媽媽不愛我, 我不好之類的)。 這時, 他們彈琴就能輕裝上陣, 達到人琴合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即使不能完全enjoy 或 excel, 也能達到訓練意誌力的效果。

本來想多寫的, 突然覺得這兩條就夠了。 其他的都是具體應用了。

Be humble, be present.

每一天, 認真把這兩條做到, 不光對孩子, 也對自己, 對周圍的人。 慢慢的養成習慣, 一定能有想不到的收獲。 相信我。 大家共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hh_202 回複 悄悄話 把孩子當作獨立對等的人, 就是一個起點. 和孩子一起成長, 其樂無窮, 我們教育孩子,孩子也教育我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