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李氏山房藏書記》

(2025-04-20 07:28:17) 下一個
《李氏山房藏書記》,作者蘇軾。
記述李公擇 力學苦讀的成就和家中藏書的情況,讚揚了李氏藏書以遺來者的仁者之心。
同時它從曆史角度考查了書籍的發展及對社會的重要作用,批評當時科舉士子“束書不觀,遊談無根”的浮浪風氣,強調認真讀書的必要性。 
 
全文: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悅於人之耳目,而不適於用。金石草木絲麻五穀六材,有適於用,而用之則弊,取之則竭。悅於人之耳目而適於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賢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見,各隨其分;才分不同,而求無不獲者,惟書乎?

  自孔子聖人,其學必始於觀書。當是時,惟周之柱下史老聃為多書。韓宣子適魯,然後見《易》《象》與《魯春秋》。季劄聘於上國,然後得聞《詩》之風、雅、頌。而楚獨有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於是時, 得見《六經》者蓋無幾,其學可謂難矣。而皆習於禮樂,深於道德,非後世君子所及。自秦漢以來,作者益眾,紙與字畫日趨於簡便。而書益多,士莫不有,然學者益以苟簡,何哉?餘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於書,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詞學術,當倍蓰於昔人,而後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遊談無根,此又何也?

  餘友李公擇,少時讀書於廬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擇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為李氏山房。藏書凡九千餘卷。公擇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剝其華實,而咀嚼其膏味,以為己有,發於文詞,見於行事,以聞名於當世矣。而書固自如也,未嚐少損。將以遺來者,供其無窮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當得。是以不藏於家,而藏於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餘既衰且病,無所用於世,惟得數年之閑,盡讀其所未見之書。而廬山固所願遊而不得者,蓋將老焉。盡發公擇之藏,拾其餘棄以自補,庶有益乎!而公擇求餘文以為記,乃為一言,使來者知昔之君子見書之難,而今之學者有書而不讀為可惜也。

*圖為學員水墨小禽,神態可喜。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