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果,音jiàn guǒ,釋義:
1、橄欖的別名。宋·趙蕃《倪秀才惠橄欖》詩之二:“直道堪嗟故不容,更持諫果欲誰從?”元·王禎《農書》卷九:“橄欖生嶺南及閩廣州郡……其味苦酸而澀,食久味方回甘,故昔人名為諫果。”
2、油柑的別名。梵語作庵羅、庵摩勒,義譯為無垢果。又稱餘甘子。宋·周密《齊東野語·諫筍諫果》:“又記涪翁在戎州日,過蔡次律家,小軒外植餘甘子,乞名於翁,因名之曰味諫軒。其後王子予以橄欖送翁,翁賦雲:‘方懷味諫軒中果,忽見金盤橄欖來,想見餘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然則二物亦可名之為諫果也。”
按:二者雖然都稱為諫果,但不是同一物。橄欖,許多人都吃過。而油柑子與橄欖類似,就算完全熟透之後,剛一入口仍是苦澀的。一顆油柑子放到嘴裏,一口咬下去,先是一股又苦又澀的汁液充斥口腔,第一次品嚐的人受條件反射會馬上吐掉,但你若是個不怕苦澀的人,慢慢地把汁液吞下去,之後就會有一股清爽甘甜的津液從口腔、舌下滲湧而出,感覺到的是先苦後甜,令人暢快淋漓,把你帶進另一種奇妙的境界。諫言難聽,而真能聽進去之後,則甘之如飴。故二物都稱“諫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