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金石不朽 |漢隸集賞

(2022-12-25 12:02:22) 下一個

 

 

Image
 
群臣上壽刻石
尺寸:137×31 cm
漢文帝後元六年(公元前158年)
此碑書體為篆書,共十五字。結體已由長變方,是由秦篆向漢隸衍變過渡的中間狀態,書風古勁凝煉。
 
Image
 
 五鳳二年刻石
尺寸:71×36cm
西漢宣帝五鳳二年(公元前56年)
此石書法古拙奇瑰,氣勢開張,豐筋力滿,趣味橫生,熔篆籀之意寫隸,清方朔《枕經堂金石書畫題跋》:“以篆為隸,結構簡勁,意味古雅。”
 
Image
 
Image
 
 
 萊子侯刻石
全稱《萊子侯封田刻石》
尺寸:99×69cm
新莽天鳳三年(公元16年)
此石書法古拙奇瑰,氣勢開張,豐筋力滿,趣味橫生,熔篆籀之意寫隸。
 
Image
 
 
 何君閣道碑
尺寸:78×85cm
東漢光武帝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
此石書法結體寬博、橫平豎直,波磔不顯,古樸率直,中鋒用筆,以篆作隸,變圓為方,削繁就 簡。其章法錯落參差,灑脫大度。宋代洪適《隸釋》:『蜀郡太守何君閣道碑,字法方勁,古意有 餘,如瞻冠章,甫而衣縫掖者,使人起敬不暇。雖敗筆成塚,未易窺其藩籬也。』
 
Image
 
 
 開通褒斜道摩崖
全稱《鄐君開通褒斜道刻石》尺寸:267×132cm
漢永平六年(公元63年)
此摩崖隸書字體,有篆勢,渾樸蒼勁不可及。劉熙載《藝概》雲:“《開通褒斜道刻石》,隸之古也”,康有為《廣藝舟雙楫》雲:“隸中之篆也”,楊守敬謂《平碑記》雲:“其字體長短廣狹,參差不齊,天然古秀若石紋然,百代而下,無從摩擬,此之謂神品。”
 
Image
 
Image
 
 
大吉山買地券
尺寸:177×145cm
東漢建初元年(公元76年)
此刻石書體為隸書。筆劃豐腴,氣勢恢宏。極受金石、書法界重視,為“浙中最古之石”。
 
Image
 
 
 朱拓袁安碑
全稱《漢司徒袁安碑》尺寸:70×139cm
東漢永元四年(公元92年)
此碑是一件極為罕見的用篆書寫就的漢代墓碑。字體結構寬博流暢,筆畫較瘦。碑中間有穿,是漢代篆書的典型代表。此碑書法筆畫瘦勁,纖而能厚,結體寬博,運筆圓勻,碑字清晰,可供學篆取法善本。
 
Image
 
Image
朱拓袁安碑(局部)
 
 
 王稚子闕
尺寸:90×41cm
東漢元興元年(公元105年)
此碑書體為隸書。 清翁方綱《兩漢金石記》:“法度勁古,過於鍾梁。”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若東漢分書,莫古於《王稚子闕》矣。”
 
Image
 
 
 馬薑墓誌
全稱《賈武仲妻馬薑墓記》尺寸:60×55 cm
東漢延平元年(公元106年)
此碑書法高古,結體變化多端。章法層次錯落有致,富有藝術美感。
 
Image
 
Image
 
 
 陽三老殘石
全稱《陽三老石堂畫像石題記》尺寸:75×37cm
東漢延平元年(公元106年)
此畫像石題字,畫像已全蝕,僅餘左邊隸書題字三行,為現存漢碑中字最小者,猶具西漢遺風,流播於民間的刻石少清規戒律製約,感覺上比一般刻石要灑脫、豪放。此刻石的結字大小、長短、廣狹自在活躍,天趣盎然,線條則奇崛而含風骨。
 
Image
 
Image
 
 
 張禹碑
全稱《漢故安鄉侯張公碑》尺寸:137×67cm
東漢永初七年(公元113年)
此碑文字精簡,書風古樸典雅,標示著古隸向漢隸過渡完成的同時,也開啟了“八分隸書”和“廟堂書法”的先河。
 
Image
 
 
 祀雨銘摩崖
全稱《漢張汜請雨摩崖》尺寸:63×71cm
東漢永初七年(公元113年)
此碑書法處於東漢隸書早、中期過渡狀態,用筆挺健,筆致遒勁而凝重,具波磔而不張揚,字形修峻,寓圓於方,飽滿淳朗。
 
Image
 
Image
 
 
 祀三公山碑
全稱《漢常山相馮君祀三公山碑》
尺寸:70×148 cm
東漢元初四年(公元117年)
此碑篆隸之間,筆畫由秦篆的圓轉變為漢隸之方折,書風古勁而茂密。翁方綱《兩漢金石記》雲:“碑凡十行,每行字數參差不齊,字勢長短不一,錯落古勁,是兼篆之古隸也。”方朔《枕經堂金石跋》雲:“結構有圓亦有方,有長行下垂,亦有斜直橫拂。細閱之下,隸也,非篆也;亦非徒隸也,乃由篆而趨於隸之漸也。僅能作隸者,不能為此書也;僅能作篆也,亦不能為此書也;必兩體兼通,乃能一家獨擅。”
 
Image
 
 
 袁敞碑
全稱《漢司空袁敞碑》尺寸:86×78 cm
東漢元初四年(公元117年)
此碑出土時因已斷缺,初不知碑主是誰,立於何年。經馬衡先生考證,始定為袁安之子袁敞的墓碑。與《袁安碑》字體如出一手。此碑以方折之筆作篆法,轉折處圓潤流暢,成為此碑長處。是小篆書體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Image
 
 
 延光殘碑
全稱《都官是吾碑》尺寸:136×61 cm
東漢延光四年(公元125年)
此碑書體篆隸結合,風格茂密樸厚。清方朔評其書:“其字或長或短,填其格無餘地。與同時元氏出土之《三公山碑》字勢相似,乃篆初變隸,亦由篆趨隸之漸,所謂隸古是也。”
 
Image
 
 
 陽嘉殘碑
全稱《少壯州郡等字殘碑》尺寸:136×65 cm
東漢陽嘉二年(公元133年)
此碑碑陽漫漶其半,碑陰字字清晰。此碑書法方整秀勁,波挑誇張,飄逸多姿,允稱漢隸中之佼佼者。現代書家費聲騫評《陽嘉殘碑》:“碑字波畫的燕尾部分特別誇張,但整個字形重心不失,具飛揚飄逸之趣。”
 
Image
 
Image
 
 
 裴岑記功碑
全稱《敦煌太守裴岑紀功碑》   尺寸:48.5×110 cm
東漢永和二年(公元137年)
此碑書體為古隸,係古隸之體,雄健生辣。康有為《廣藝舟雙楫》雲:“古茂雄深,得秦相筆意。”
 
Image
 
 
 景君碑 
全稱《漢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銘》
尺寸: 75.5×200cm(碑陽) 75.5×150cm(碑陰)
東漢漢安二年(公元143年)
此碑筆畫平直、方整、勁挺,用筆方圓兼備,結體篆隸相參,方中見長,碑陰字較碑陽略小,是方峻勁拔一類漢隸的典型代表,對研究篆隸蛻變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Image
碑陽
 
Image
碑陰
 
 
 石門頌
全稱《漢故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
尺寸:188×208 cm
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
此石書體為隸書。此石多用圓筆,逆鋒起筆回鋒收筆,線條沉著勁道,結字舒展放縱,體勢瘦勁,飄逸自然,素有隸書中的草書之稱,是漢隸中的精品佳作。《石門頌》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豐碑,它與略陽的《郙閣頌》、甘肅成縣的《西狹頌》並稱為“漢三頌”。
 
Image
 
 
 乙瑛碑
全稱《漢魯相乙瑛請置百石卒史碑》   尺寸:89×192 cm
東漢永興元年(公元153年)
此碑書體方整,結構嚴謹,筆勢剛健,書法雄勁。字取橫勢,粗細相間,起筆藏鋒,收筆回鋒,長筆畫呈彎弧,波尾大挑,折角圓和,波勢蘊柔,中斂旁肆,瀟灑飛逸,氣韻盎然,被近人推為東漢綺麗書派的代表,是漢隸成熟的標誌碑之一。明末清初收藏家孫承澤雲:“孔廟《卒史碑》,文既爾雅簡質,書複高古超逸,漢石中之最不易得者。”
 
Image
 
 
 李孟初碑
全稱《漢宛令益州刺史李孟初神祠碑》   尺寸:80×110 cm
漢桓帝二年(公元154年)
此碑書體為隸書。其書法渾樸圓勁,氣宇軒昂,字形有長有扁,儀態自如,堪稱漢隸中上品。清代楊守敬評碑以渾古勝,翁方綱《兩漢金石記》雲:“詳其筆勢,蓋以當穿未得放筆,故於穿下不嫌過垂以伸其氣,此不獨可悟書法,亦文章蓄瀉之理耳。”
 
Image
 
 
 永壽題名
全稱《漢右扶風丞李禹表刻石摩崖》
尺寸:59×43 cm
東漢永壽元年(公元155年)
此石書體為隸書,為石門十三品之一。書法雄渾恣肆,古拙自然。
 
Image
 
 
 《禮器碑》
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
尺寸:200×177 cm
東漢永壽二年(公元156年)
此碑是漢代隸書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此碑書法中正典雅,法度森嚴,飄逸而不失沉著,規整而不失暢快。明郭宗昌《金石史》說:“漢隸當以《孔廟禮器碑》為第一”,清王澍《虛舟題跋》評價說:“瘦勁如鐵,一字一奇,不可端倪,自有分隸以來,莫有超妙如此碑者。”
 
Image
禮器碑 碑陽
 
Image
禮器碑 碑陰
 
Image
禮器碑 碑側
 
 
 孟孝琚碑
全稱《漢嚴道君曾孫孟廣宗殘碑》
尺寸:87×140cm
漢桓帝二年(公元154年)
此碑書法蒼勁有力,文辭典雅,渾樸古茂。是雲南第一個發現的漢碑,位於雲南省昭通市境內。
 
Image
 
 
 鄭固碑
全稱《漢故郎中鄭固碑》尺寸:77×160 cm
東漢延熹元年(公元158年)
此碑書體為隸書。此碑書風古健雅潔,宋時歐陽修《集古錄》即已目為“零落之餘”,下部之字多漫漶不可讀。其書法結體方整,骨肉亭勻,波磔分明,法度謹嚴。清萬經評其“筆法堅勁”,翁方綱謂其“密理與縱橫兼之,此古隸第一”。楊守敬雲:“此碑古健雅潔,在漢隸亦稱佳作,尤少積氣,《禮器》之亞也。”
 
Image
 
 
 封龍山頌
全稱《元氏封龍山之頌》   尺寸:93×166 cm
東漢延熹七年(公元164年)
此碑氣魄雄偉,書法方正古健,點劃之中有篆籀之意,粗獷俊朗,有獨特的陽剛之美。清方朔《枕經金石跋》稱其“字體方正古健,有孔廟之《乙瑛碑》氣魄,文尤雅飭,確是東京人手筆。”楊守敬《激素飛清閣平碑記》謂其“雄偉勁健,《魯峻碑》尚不及也。漢隸氣魄之大,無逾於此。”
 
Image
 
 
 孔宙碑
全稱《漢泰山都尉孔宙碑》
尺寸:192×104cm
東漢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
此碑文字結體綿密而寬博,左右布勢,橫劃甚長,如不經意而出,其書法給人以宏博寬大、風度翩翩之感。清康有為認為此碑以風神逸宕勝,用筆旁出透迤,極其勢而去,如不欲還。
 
Image
 
 
 衡方碑
全稱《漢故衛尉卿衡府君之碑》
碑額尺寸:106×160cm    碑文尺寸:108×191cm
東漢建寧元年(公元168年)
此碑額陽刻“漢故衛尉卿衡府君之碑”十字,雄渾方正;碑文用筆肥厚古拙,結體寬綽舒朗,行格之間字字茂密而不留空隙。楊守敬也說它“古健豐腴,北齊人書多從此出,當不在《華山碑》之下。”
 
Image
碑額
 
Image
碑陽
 
Image
碑陰
 
 史晨碑
全稱後碑《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
尺寸:165×79cm
東漢建寧二年(公元169年)
此碑與《禮器碑》《乙瑛碑》皆立於孔廟,並稱為“廟堂三巨製”。書體為隸書。其書法含蓄蘊藉,健勁遒逸,結構左顧右盼,上下啟承,疏密勻稱,提按得法,風韻自然跌宕,飛彩凝暉,法意俱全。
 
Image
前碑
 
Image
後碑
 
 
 肥致碑
全稱《河南梁東安樂肥君致碑》
尺寸:70×137 cm
東漢建寧二年(公元169年)
此碑書法質樸平和,從容穩健,兼之出土較晚年近,字口鋒芒如新發於硎,其筆致宛然,書寫意趣格外突出,全無雕琢修飾痕跡。
 
 
Image
 
 
 楊叔恭殘碑 
全稱《漢沇州刺史楊叔恭殘碑》
尺寸:70×137 cm
東漢建寧四年(公元171年)
此碑書體為隸書。書法雅麗秀勁,結字工整,體勢開張,書風古雅秀潤。清方朔《枕經堂金石跋》雲:“書法古雅秀挺,有合《韓勑》《史晨》二家意思。”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稱:“《楊叔恭》《鄭固》端整古秀,其碑側縱肆,姿意尤遠,皆頑伯所自出也。”
 
Image
楊叔恭殘碑 碑側
 
Image
楊叔恭殘碑 碑陽
 
Image
楊叔恭殘碑 碑陰
 
 
 西狹頌
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
尺寸:160×110cm 160×210 cm  
東漢建寧四年(公元171年)
此石結字高古,莊嚴雄偉,用筆樸厚,方圓兼備,筆力遒勁。康有為《廣藝舟雙輯》讚其“疏宕”;楊守敬《評碑記》譽其“方整雄偉,首尾無一缺失”;梁啟超《碑帖跋》頌其:“雄邁而靜穆,漢隸正則也”。
 
Image
 
Image
 
 
孔彪碑
全稱《漢故博陵太守孔彪碑》尺寸:86×186 cm
東漢建寧四年(公元171年)
此碑書體為隸書。書風瘦勁淳雅,娟秀可愛,字形較扁,左右分張,波磔明顯,法度嚴謹,在漢隸中堪稱上乘。楊守敬《平碑記》雲:“碑字甚小,亦剝落最甚,然筆畫精勁,結構謹嚴,當為顏魯公所祖。”
 
Image
 
 
 郙閣頌
尺寸:178×130 cm
東漢建寧五年(公元172年)
此石書體為隸書。用筆於圓轉中又增方折,結體內斂,章法茂密,俊逸古樸,大氣磅礴,在漢碑中屬於雄壯、樸茂一類。康有為《廣藝舟雙楫》雲:“樸茂雄渾,得秦相筆意。”
 
Image
 
 
 熹平殘碑
尺寸:136×65 cm
東漢靈帝熹平二年(公元173年)
此碑殘文中可見“熹平二年十一月卒”,當為墓碑,墓主不詳。書法淳實跌宕。碑文左邊有清阮元、袁庭翔、翁方綱、孔昭薰等人題記。
 
Image
 
 
 魯峻碑 
全稱《漢司隸校尉忠惠公魯君碑》
尺寸:102.5×198 cm   102.5×127 cm
東漢靈帝熹平二年(公元173年)
此碑結體豪邁,氣宇渾穆,姿貌從容,殊為可貴。楊守敬評其碑:“豐腴雄偉,唐明皇、徐季海亦從此出,而肥濃太 甚,無此氣韻矣。”其書法方勁、厚重而豐腴,兼有蕭散、古逸之致。其字有大有小,欹正相生,布局活潑可愛。碑陽與碑陰之字非出一手,而碑陰古樸自然,尤多天趣。
 
Image
碑陽
 
Image
碑陰
 
 
 耿勳碑
全稱《武都太守耿勳碑》
尺寸:190×170 cm
東漢熹平三年(公元174年)
此碑主要記述當時武都郡守武都耿勳政績。可惜已大半剝蝕,字跡不清。此碑書法雄渾自然,點畫古樸,與《西狹頌》相類,但部分字跡為後人重鑿。
 
Image
 
Image
 
Image
 
 
 張山子殘碑
全稱《張山子熹平三年殘碑》尺寸:190×170 cm
東漢熹平三年(公元174年)
此碑隸書已十分成熟,字體整齊典雅,用筆多為方筆,章法規整,是漢碑中的珍品,對於研究魯南地區隸書的發展演變具有很高的價值。
 
Image
 
 
 熹平石經殘石
尺寸:62×70 cm
東漢於熹平四年(公元175年)
此石經是中國最早的官定儒家經典石刻,是用隸書一體寫成,字體方平正直、中規中矩,極富盛名。
 
Image
 
Image
 
 
 韓仁銘
全稱《漢循吏故聞熹長韓仁銘》
尺寸:177×97 cm
東漢熹平四年(公元175年)
此碑筆法靈活多變,用筆以圓筆為主,圓中見方,方中見圓,巧妙地處理了方圓之間的關係。近代書法藝術家楊守敬評其清俊秀逸,無一筆塵俗氣。
 
Image
 
 
 尹宙碑
全稱《漢豫州從事尹宙碑》
尺寸:100×200 cm
東漢熹平六年(公元177年)
此碑書體為隸書,體勢近似楷書,結體內緊外拓,筆畫細瘦圓健。清王澍《虛舟題跋》雲:“漢人隸書,每碑各自一格,莫有同者,大約多以古勁方拙為尚,獨《尹宙碑》筆法圓健,於楷為近。”清翁方綱《兩漢金石記》謂:“《尹宙》碑字較諸碑稍大,而衝和有度,正與《孔宙碑》可同玩之。”
 
Image
 
 
 小三公山碑
全稱《封龍君靈山君三公之碑》
尺寸:82×135.5cm
東漢光合四年(公元181年)
此碑清道光年間發現,有額,現已毀。此碑書體為隸書,書法莊嚴肅穆,溫敦從容,為河北漢名碑之一。
 
Image
 
 
 趙寬碑
全稱《三老趙寬碑》
尺寸:122×61 cm
東漢光和三年(公元180年)
該碑鐫刻流暢,字體娟美;碑字較小,書法流美勁健,用筆有方有圓,以圓為主。楊震方《碑帖敘錄》評價此碑“碑字端厚雄渾,極似《史晨碑》,為東漢隸書之典型”。別具一格,是漢隸中之佳品。
 
Image
 
 
 張遷碑 
全稱《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
尺寸:230×85cm 105×127cm
東漢中平三年(公元186年)
此碑書法樸厚勁秀,方整多變,碑陰尤為酣暢。明代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評張遷碑:“書法不能工,而典雅饒古意,終非永嘉以後所可及也。”
 
 
Image
碑陽
 
Image
 碑陰
 
 
 曹全碑
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
尺寸:112×82cm 185×85cm
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公元189年)
此碑書體為隸書。此碑屬東漢末隸書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現存中國漢代石碑中保存比較完整、字體比較清晰的少數作品之一。其結字勻整,用筆方圓兼備,而以圓筆為主,風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漢隸中秀美風格的代表。
 
Image
碑陽
 
Image
 
Image
 
Image
碑陰 
 
 
 樊敏碑
全稱《漢故領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
尺寸:245×140cm
東漢建安十年(公元205年)
此碑刻字體為漢隸八分書,書法精湛,清末康有為讚譽此碑說:“如明月開天,荷花出水”,推崇為“幹祿上上品”。楊震方在其《碑帖敘錄》中評價此碑:“石質粗而鋒芒多殺,無從定其筆法高下,而一種古穆之氣終不可磨滅。”
 
Image
 
 
 禳盜刻石
尺寸:56×42cm
山東金鄉出土,有殘石多塊,此其一,專家考證為西漢時所刻,是目前國內現存字數最多的西漢刻石,書法介篆隸之間,古樸典雅。
 
Image
 
 
 行唐界刻石
全稱《冀州常山南行唐北界刻石》   
尺寸:177×96cm
此碑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縣界碑,距今已有2000年曆史,具有其地理史料價值。其書法高古灑脫。
 
Image
 
 
 武都太守殘碑 
全稱《華嶽廟武都太守殘碑》 
尺寸:1104×46cm
此殘石從書法的風格看,瘦勁有力,率意自然,應屬清勁秀逸一路。
 
Image
 
 
 仙人唐公房碑 
尺寸:1207×150cm
此碑書體為隸書。是一份十分重要的道教曆史文獻。其書法秀雅方正,綿內藏針。
 
Image
 
Image
 
 
 朝侯小子殘碑 
尺寸:1104×46cm
此碑文書體端莊清晰,刊刻精良,書法類《曹全碑》,嚴謹秀麗,有力而富變化,又存字較多,少有漫泐。秦文錦跋此碑雲:『書體在《孔宙》《史晨》之間,遜其渾厚,而勁利過之,亦妙刻也。』此碑用筆以圓筆為主,線條粗細變化不大,似用篆法,結體方中近扁,筆勢開張。
 
Image
 
 
 趙國界碑 
全稱《趙國易陽南界石刻》 
尺寸:48×38cm
趙國易陽南界摩崖刻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發見於邯鄲地區武安市活水鄉口上村老安莊村東之山阪。此拓隸法古拙,篆意猶存,可窺見篆隸嬗變之端倪。
 
Image
 
 
 河峪頌 
全稱《漢河峪摩崖石刻》 
尺寸:118×82cm
此石刻是研究秦漢史、古代交通史以及羌、漢民族關係史的重要資料。此石書法雄古壯美,莊嚴渾穆,涵納篆書結體遺意。
 
Image
 
 
 侍廷裏買地券 
全稱《侍廷裏父老僤買田約束石券》 
尺寸:102× 168cm
此碑於1973年出土於河南省偃師。此碑是篆書向隸屬過渡的代表之作,其筆法隨意性很強,古樸厚重,有極高的書法藝術及學術研究價值。
 
Image
 
 
 嵩山三闕銘 
全稱《中嶽嵩山三闕銘》 
尺寸:272×48cm 80×248cm 193×49cm
嵩山三闕銘是《太室石闕銘》《少室石闕銘》《開母廟石闕銘》三闕銘的合稱,位於河南嵩山地區。
楊守敬《平碑記》雲:『漢篆之存於今者,多磚瓦之文,碑碣皆零星斷石,惟《太室》《少室》《開母》三闕字數稍多,且雄勁古雅。』
 
Image
 
Image
 
Image
 
 
 三老諱字碑 
全稱《漢三老諱字忌日碑》 
尺寸:56×102cm
此碑堪稱是一方價值連城的漢碑,有極大的曆史和文字研究價值,被譽為『浙江第一石”,為西泠印社鎮社之寶。此碑字畫渾厚遒勁,書法介於篆隸之間,而隸意突出。
 
 
 
 
 孔君碑  
尺寸:48×113.5cm
此碑位於山東孔廟,趙明誠《金石錄》已有記載,是孔廟名碑之一。此碑碑文書法蒼勁有力,損泐較甚。
 
 
 
 
 魯相謁孔廟殘碑 
尺寸:63×47cm
東漢立,具體時間不詳 
此碑書體為隸書,字跡漫漶嚴重,書法結體豐肥,寬博厚重。
 
 
 
 
 校官碑 
全稱《漢溧陽長潘乾校官碑》
尺寸:145×86cm
東漢漢光和四年(公元181年) 
江蘇發現的唯一一塊漢碑,出土於南京市高淳區固城湖畔。碑文為隸書,曆代書法家稱其“厚重古樸,方正雄厚”。  康有為在所著的《廣藝舟雙楫》中,以“豐茂”二字概括。
 
 
 
 

來源書法聚焦

免責聲明 |我們尊重知識,尊重每一位原創作者的辛勞成果。我們特此聲明:本訂閱號所轉載的文章均經原作者授權許可,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

Scan to Follow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