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該卷書用麻紙,製作相當精細。書用硬筆,筆法勁健,頗多叉筆。這些都是唐代書法的用紙、筆法的特點。《宣和書譜》一書評杜牧書法:“氣格雄健,與文章相表裏”,是說作者詩文、書法有統一的風格。卷前有宋徽宗趙佶書簽“唐杜牧張好好詩”,並鈐有宋徽宗的諸璽印,保存著當時內府裝潢式樣。茲後曾遞藏於宋賈似道、明項元汴、張孝思、清梁清標等人,乾隆年間入藏內府。據《式古堂書畫記考·卷七》所記,該卷後元人諸跋,是從唐趙模《千字文》後移來。《宣和書譜》、《悅生所藏書畫別錄》、《平生壯觀》、《大觀錄》、《吳越所見書畫錄》、《石渠寶笈·初編》等書著錄。
該卷曾被清遜帝溥儀攜出宮外,流散民間後歸張伯駒所有。1956年張伯駒先生將其捐贈政府,此珍貴文物重為故宮博物院收藏。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張好好詩》,行草墨跡,杜牧太和八年(834)所書,此時年32歲。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總322 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
杜牧和湖州名妓張好好是在南昌沈傳師的府上認識的。當時的的杜牧尚未成家,風流倜儻,而張好好美貌聰慧,琴棋書畫皆通。參加宴會時兩人經常見麵,張好好傾慕杜牧的才情,杜牧愛上張好好的色藝雙絕。他們湖中泛舟,執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無限美好。本應該留下一段佳話,讓人沒想到的是,沈傳師的弟弟也看上了張好好,很快納她為妾。張好好作為沈傳師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無力掌控自己的命運,杜牧亦官位低微,隻好一認落花流水空餘恨,就此互相別過。
“孤燈殘月伴閑愁,幾度淒然幾度秋。哪得哀情酬舊約,從今而後謝風流”。張好好出嫁時留下此詩,從此一入侯門。後杜牧在長安抑鬱而死,張好好聞之悲痛欲絕,瞞了家人到長安祭拜,想起相愛與別離的萬般淒楚,竟自盡於杜牧墳前。
《張好好詩》,杜牧大和九年作並書。書體為行書。杜牧傳世墨跡隻此一件。其書字體姿媚,用筆勁健,轉折處如孫過庭《書譜》。曆代評之甚多,清包世臣讚曰: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蓋兩端出入操縱之故,尚有跡象可尋;其中截之所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倖致。中實之妙,武德以後,遂難言之。古今書訣,俱未及此,惟思白有筆畫中須直、不得輕易偏軟之說,雖非道出真際,知識固自不同。其跋杜牧之《張好好詩》雲“大有六朝風韻”者,蓋亦賞其中截有豐實處在也。又雲:花到十分名爛漫者,菁華內竭,而顏色外褪也;草木秋深,葉凋而枝疏者,以生意內凝,而生氣外敝也。書之爛漫,由於力弱,筆不能攝墨,指不能伏筆,任意出之,故爛漫之弊至幅後尤甚。戲鴻堂摘句《蘭亭詩》、《張好好詩》,結法率易,格致散亂,而不爛漫者,氣滿也。氣滿由於中實,中實由於指勁,此詣甚難至,然不可不知也。
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後一歲,公移鎮宣城,複置好好於宣城籍中。後二歲,為沈著作述師,以雙鬟納之。後二歲,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
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
主人顧四座,始訝來踟躕。吳娃起引讚,低徊映長裾。
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
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眾音不能逐,嫋嫋穿雲衢。
主人再三歎,謂言天下殊。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
龍沙看秋浪,明月遊朱湖。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
玉質隨月滿,豔態逐春舒。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虛徐。
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塵土,樽前極歡娛。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
聘之碧瑤珮,載以紫雲車。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
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壚。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須。朋遊今在否,落拓更能無。
門館慟哭後,水雲秋景初。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
灑盡滿襟淚,短章聊一書。
墨跡的末二句,因傷殘缺“灑盡滿”、“一書”五字,然不傷書詩的整體精神。
Scan to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