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沈周丨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2022-09-01 12:03:04) 下一個

整理編緝_《當代國畫》

文章來源_網絡


Image

 
 
 

 

沈周是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他詩文書畫均負盛名,筆觸之中處處是入世的溫情。他是大隱於市的書畫家,一生未曾入仕卻葆有一個在野文人的修為和情懷。水木清輝顯,坐生千古心,是沈周每一幀畫卷給觀者最為可貴的贈予。

 

 

Image

明四家之首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明代傑出書畫家。字啟南,號石田,晚年自稱白石翁,吳門畫派的創始人,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沈周可謂神仙中人。在明初文人畫幾乎陷於停滯的背景下,一生不進仕途的他重振了此脈傳統。他的畫作充滿著幽閑意趣,與元末的隱逸山水所傳導的枯疏空寂的意境相異。這份入世的溫情,體現了明中期在野文人對自身價值的充分肯定。

 
Image
 《鬆石圖》(故宮博物館藏)
 
 
 

 

1
 
聰慧好學  娶賢妻  當糧長
 
  

富裕的家境讓沈周從小便衣食無憂,並受到長輩們精良的悉心教育,人生起步很是高闊。但是,他在5歲時目睹作為地主大戶的父親被充為糧長,負責收租征糧。這個差事壓力巨大,甚至完成不了的份子都要自家倒貼補上。所以他家從大地主漸漸窮下來。更為不順的是,在此期間,父親還陷入政治鬥爭。雖然後來萬幸,洗清了罪名,但是政治的醜陋、官場的險惡,使沈周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創傷,以至於一生不進仕途。

 
當然,父親沈恒也無意讓兒子走仕途。他沒有送沈周入學校,而是在兒子7歲時,命其跟隨經學家陳寬學習古文。四年後,沈周已能精通詩文韻律。有一次,他去陪都南京代父聽宣(代替父親聽工作指示),事先作了一篇“百韻文”,顯擺自己的同時把對方好好高抬了一番。這是一種極其麻煩的文體,戶部主事崔恭不相信11歲少年能寫出。於是現場考寫《鳳凰台賦》。沈周這下寫得更歡了,深得崔老爺賞識!老爺一高興,竟然免除了其父多年糧長的這份苦差事!沈周在家族的地位也自此飆升。
 
Image
《為惟德作山水圖》(故宮博物館藏)
 

轉眼,沈周已長成18歲的青年才俊,飽腹詩書,一派儒雅。他娶了常熟富商陳原嗣的千金陳慧莊,門當戶對,夫唱婦隨。妻家也有很多字畫收藏,豐富了沈周的眼界。愛妻還賢良淑德,會給婆婆的佛經注標點,深得婆婆歡心。這位盡職盡責的妻子,在後來沈周也當“糧長”的倒黴且艱難的日子裏(沈周29歲也當了糧長,費心勞神),把自己的首飾都賣了補貼家用,而且毫無怨言。若幹年後,妻子去世,沈周對此仍頗為感懷,在親書的墓誌銘中特別寫到“脫簪珥以應而無吝色”。

 

35歲免除“糧長”之後,沈周大大解脫,越來越愛上畫畫。在蘇州博物館去年推出的沈周特展中,就正好展出了一幅他35歲的巨作《為碧天上人作山水圖》,這也是他存世有確切紀年的最早作品。

 
Image
《灞橋風雪圖》(天津博物館藏)
 

 

 
 
2
 
中年畫名崛起  交遊甚廣

 

 

立誌當畫家的沈周,在糧長退役後,刻苦臨摹了很多“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的作品,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人臨摹齊白石、張大千吧。同時,他的兒子們也逐漸長大。特別是長子全力承擔家裏大大小小的事務,直接解放了沈周的精力。勞碌的地主沈周,才得以專心當畫家沈周了。

 
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後,沈周在41歲繪就了一幅長近2米的巨作為老師陳寬賀壽,這就是現藏台北故宮的《廬山高圖》。廬山是九江名山,九江正是陳老師的家鄉。畫上還題了首有關經學大家歐陽修的詩。這一畫一詩,用來吟詠自己的經學老師,妙哉!雖然沈周從來沒去過廬山。
 
Image
《廬山高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終日潛心作畫,沈周在不惑之年後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概括來說,尺幅由小變大,景致由繁複轉簡疏,筆墨由早期較謹細柔婉轉向粗重勁健,同時他將臨摹古人與自然寫生融為一體,構景多曲折縈回,並點綴行人、舟楫、草亭、茅屋等景物,注入人世的生活氣息,呈現出蒼鬱渾厚之感。

 

沈周也廣交朋友。其中,好友吳寬(號匏庵)在沒有當官之前,很不得誌,科舉考得不好,兒女又相繼離世。沈周多次寫詩安慰鼓勵他。後來這位匏庵先生柳暗花明,成為明朝蘇州的第二位狀元,進了翰林院,做到吏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組織部副部長。晚年官至禮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中宣部部長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長。有了京城的大官做靠山,老百姓沈周的日子當然安穩。據說,蘇州太守進京拜見時,吳寬閑聊問一句,你們那裏的啟南先生還好吧?太守答,啊,誰啊?吳部長訓話,連自己地方上那麽賢明的人,你都不知道,何況其它情況!

 
Image
《盆菊幽賞圖》(遼寧省博物館藏)
 

 

 
 
 
3
 
對家人孝悌   對百姓仁厚
 
 

沈周深受時人稱讚,不僅因其畫好,還因他人好,是踐行儒家道德的典範。

 

少年時,他為陪父親待客,雖不會喝酒,也常陪飲至醉。母親外出,必相伴左右。父親去世後,有人勸他出仕,他以侍奉母親而拒絕。在晚年,巡撫王恕和彭禮,都想留他在幕下,他均以母老(沈母活到99歲)而謝辭。兄弟沈召少年得病,他陪弟弟居住一年多。其孝悌品行,今人當好好學習。

 
Image
《東莊圖冊之十》(南京博物館藏)
 

更可貴的是,他不僅對家人好,還對老百姓也好。

 

中年以後,沈周的畫名日盛,找他要書求畫的人,鞋子在門外都堆滿了。富商官員重金求之,沈周認真繪製;平民百姓向他求之,不管是農夫牧民還是商販走卒,他也一概應之,從不拒絕。無論對方是不是有錢,或是不是真的懂畫,隻要真心喜愛他的作品,他就把畫送給他們。據說,當地一戶陳姓人家為修繕家族祠堂,登門求沈周幫忙。沈周念其仁孝,特作此畫,讓孝子拿去化緣。款署曰,“一磚一木但隨緣,或米或錢惟任意。” 甚至有人作他的贗品,登門請他題款,以賣個好價,他也欣然應允,以救他人之貧。難怪沈周自言:“天地一癡仙,寫畫題詩不換錢。”這樣的“最美畫家”,當然深得人心。

 
Image
《魏園雅集圖》(遼寧省博物館藏)
 
 

 

4
 
一生不仕  極受眾望

 

 

沈周一直活到八十三歲高齡。這位畫仙的功成名就, 對其他在野文人是一個極大鼓舞,使他們認識到即使不走科舉仕途,同樣也能獲得顯赫名聲。沈周為他們展示了一種不靠俸祿靠字畫來收獲名利的可能性。這種典型的意義是強大的,他為在野文人提供了一種新的理想而可行的生活方式:隱居不仕,在庭園雅集中以詩文書畫自娛,通過父子、師生、親友等渠道傳承文人畫的衣缽。

 
Image
《臥遊圖冊之三》(故宮博物館藏)

 

Image

 

  

Scan to Follow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