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2)
陸機《平複帖》
晉
紙本
手卷
縱23.8cm 橫20.5cm
藏故宮博物院
平複帖
文/蔣勳
暑熱倦怠,拿出《平複帖》來看。
《平複帖》現存北京故宮,比起王羲之傳世的法帖,《平複帖》知道的人相對少很多。這幾年《平複帖》展出機會比較多,被選為北京故宮十大鎮館之寶,也引起大陸學界廣泛的討論。
《平複帖》是西晉人的書法,經過六七百年,到了宋代才被定為是西晉著名文人陸機的真跡書信,上麵有宋徽宗泥金題簽。
如果是陸機真跡,《平複帖》的年代要比王羲之《蘭亭序》早五十年,因此,有人推崇《平複帖》為“墨皇”或“帖祖”,也就是尊奉為文人最早第一件的傳世墨跡法帖。
陸機是三國吳郡人,祖父陸遜是著名大將,後來做了吳國丞相,是三國時代叱吒風雲的人物。父親陸抗也任大司馬,掌吳國兵權。
陸機生在公元二六一年,承襲好幾代榮華顯貴,是南方知名的世家望族。
十四歲的時候父親過世,陸機隻有十四歲,就和弟弟陸雲分領父親留下的軍隊,為吳國的牙門將。在史書上陸機是被當作少年天才看待的。
公元二八0年吳國被晉司馬氏滅亡,西晉一統天下,結束三國。陸機當時不滿二十歲,退隱山林,與弟弟陸雲讀書著述。兄弟二人,武將家庭出身,卻以詩賦著名於天下,被稱為“二陸”。
西晉立國十年左右,在晉武帝太康元年(二八九年),陸機、陸雲從南方千裏迢迢到京城洛陽。剛到北方,史書上說,陸機因為講話帶南方口音(吳音),還常常被當政的主流北方士族官僚嘲笑。
然而也有人賞識陸機的才華,像著名的學者名臣張華,就很推崇南方來的二陸兄弟。當時京城文學界也流傳著“二陸入洛,三張減價”的俗語,表示陸機、陸雲兄弟進入洛陽,原來活躍北方文壇的張載、張協、張亢都被比得沒有行情了。雖然亡國了,南方文人的文學才氣卻似乎壓倒了北方。
以南方舊政權的後裔士族在北方新政府立足,陸機的抱負似乎不隻是文學而已。他結識了成都王司馬潁,在大將軍府擔任平原內史一個幕僚的職務。
《平複帖》前有“平原內史吳郡陸機士衡書”的題簽,士衡是他的字,平原內史就是他那時擔任的官職。
陸機出身於顯宦世家,他的祖父陸遜曾經因為位高權重,晚年被孫權流放逼迫致死。陸機的家庭背景,使他很清楚什麽是政治鬥爭。
以一個亡國的南方士族後裔進入北方朝廷做官,可以想見陸機的處處小心謹慎。偏偏他所處的時代又充滿了詭異複雜的政治鬥爭,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西晉王朝的“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皇室骨肉親族的奪權鬥爭,從公元二九一年鬧到公元三0六年,其間,司馬氏相互殘殺。陸機當時是成都王司馬潁幕僚,必然卷入鬥爭之中,在險譎的鬥爭夾縫中生存,陸機常常露出他感傷時事、懷想南方故鄉的念舊心情。
《平複帖》如果是陸機傳世墨書真跡,這一封信裏透露的信息,也許就聯係著那一段吳亡晉立錯綜複雜的曆史故事吧!
“帖”常常使人想到一段長達300年的南朝文人的時代,感傷、放任、灑脫、隱逸,痛戰亂流離,生靈塗炭(《喪亂帖》);傷親友遽逝(《姨母帖》);頻有哀禍(《頻有哀禍帖》);看大雪紛飛後的初晴(《快雪時晴帖》);忙著送300個未經霜雪的橘子給朋友(《奉橘帖》)……
“帖”是文人在亂世裏的一些小小記憶,絹帛殘紙上墨跡斑斑,好像要頃刻化煙塵而去,卻使人閱讀後心情難以“平複”。
局部大圖
▼
【平複帖釋文】
“彥先羸瘵 ,恐難平複,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為慶。承使唯男,幸為複失前憂耳。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複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量之邁前,勢所恒有,宜□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陸機(261~303)丨字士衡,吳縣華亭(今上海市鬆江區)人。祖陸遜、父陸抗,都是東吳名將。吳亡後入晉,官至平原內史、前將軍。後為司馬穎所殺。“少有異才,文章冠世”,是著名的《文賦》的作者。
說明 | 此篇圖來自網絡,文來自蔣勳著《手帖—南北歲月》,由書法網編輯。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