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名家章草 王蘧常

(2015-03-21 13:05:50) 下一個

章草一體自漢魏之後行草既出,就逐漸走向了冷清,就算是專攻草書的書家也大部分忘記了“無章不草”的古訓,專門從事章草創作的就更少了,為者愈貧,和者愈寡。但從字體對風格構建的意義來說,以章草為體的成功概率極高,其一為章草近漢隸,自身氣息古穆,一般不會給習書者帶來甜俗的習氣;其二因為從事的人少,但作為風格的特殊性存在,反而容易跳出來,具有時代的代表性;其三因為攻章草時往往心緒穩定,不至於心浮氣躁,易近古風,風格的追求可以保持單純深入、持久。除了不通俗之外,攻章草幾乎是沒有任何誤區的選擇。以章草為體,上接隸草,下續今草。楷體為用,化解章草的頭緒極廣,出風格相對容易多了。曆代攻章草的大家均能以此大而化之,從隸法過草法,隸草相參,以刻帖為字法之輔,交筆意於漢魏簡牘殘紙,最終出之以古穆、簡遠、樸素之意境。這其中,王蘧常是當之無愧的高手。

王蘧常在《憶沈寐叟師》中談到了寫大字時“轉指運腕”之法,強調轉指換鋒之際繼續運腕不影響筆力,原來的筆勢不減。因其師沈寐叟就是運用此法,並在轉指的同時側管,有時甚至側管臥倒於紙上。


這種方法在做大字時是便於發力的,雖是側管,但力是不側的,始終保持“中力”,其要訣是側管的同時順勢加力,隨著筆管的起伏,既起調鋒的作用,也便於使用從穎到副毫的各部分墨。在理論上,寫大字與小字的運筆方法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加之書寫對象——紙張的滲水性、厚薄、平整度、纖維的性能變化,匹配相對特殊的方法亦是必然的。沈寐叟的章草之中能融入北碑的筆法,行氣近於明末清初的行草書家。筆法借鑒表現在起收轉折處的外拓與方折,行氣借鑒表現在節奏感的起承轉和之際,結字的體量輕重組合、大小參差。



王蘧常與沈寐叟一樣,線條質量均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所不同的是沈寐叟多飄逸滋潤之致,王蘧常多以凝練勁挺出之;在字法上,沈寐叟多間以北碑、行書,隨機應變,王蘧常則是單純的章草,是對章草的行筆速度則是較慢,且速度變化較小,近於篆籀及漢碑;沈寐叟的章法多是大起大落,大開大合,天真自然,屬豪放型;
王蘧常的章法變化多在字內、在空白處、在黑白對比度上,古穆安詳,屬內斂型;在筆性上,沈寐叟多剛性,王蘧常多韌性。



王蘧常在晚年(大約在83歲以後),線條質量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多由內力發之。筋骨強勁,真力彌滿,點畫神采奕奕,滿紙“活眼”,在其絕筆《十八帖》中,使我們仿佛見到了《平複帖》;筆勢之重、體勢之開張更是憾人心魄,作品氣象之大反映出作者胸襟之廣,章草之字象能有吞吐大荒之勢於王蘧常章草對聯中可見,老筆紛披,厚重如篆籀,數十年功力、精氣神凝結而成,可謂壯美之極。



王蘧常在日常的書寫始終保持章草一體,甚至是在寫信時也不改變,平時的論文、著作手稿的出版需要學生幫忙翻譯。這一點說明了其性格上的不趨同,一方麵由於王蘧常本身不是公眾人物,不必麵對大眾,與他交往的大部分是書家或有相當書法認識水平的文化人,客觀環境上有保持特殊性的可能;另一方麵在主觀上,王蘧常更願意走向心靈深處,與先賢交流。性格上不趨眾的心理以及章草字體的抽象性,加上王蘧常對章草的二度抽象使觀眾包括一些專攻草書的專家對其作品也無法完全卒讀,由此,其作品的接受過程與大眾化書法人群隔了幾層,曲高和寡。但是卻在專業書家範圍中贏得了一致認同,取得了崇高的地位,成為了二十世紀專業書家的代表人物。



王蘧常的大部分書信多為機製有光紙,生宣較少,大概緣於其寫小字時不要滲化,以體現筆觸之清晰,機製有光紙光滑,近於熟紙,他對宣紙性極為熟悉,與古法相同。熟宣的線質是陽文式的,類似金文鑄造感,王蘧常章草在熟宣上線質澀勁蒼茫、實中有虛、虛而不薄,匹配以拙中有巧的結體,愈加奇趣橫生,老而彌堅、鐵骨錚錚。



如果把王蘧常的章草做縱向(曆史的)及橫向(同時代的)比較,魏晉之際專攻章草的書家如史遊、索靖、陸機、王羲之等;之後專攻章草的書家如唐李懷琳、賀知章、武則天、宋趙構、元趙孟頫、楊維楨、明宋克等;近現代專攻章草的書家如沈寐叟、高二適、沙孟海等。自王羲之開始將章草今草化了;唐李懷琳將章草行書化了;賀知章將章草行草化了;武則天將章草楷書化了;宋趙構將章草楷書、行書化了;元趙孟頫六體書皆能,其中章草不能算做主攻方向,有楷書、行書筆意的成分;楊維楨以章草為起點,出之以今草及行書;明宋克將章草行書化之後再以楷書相破;沈寐叟將章草的節奏感行草化,出之以北碑的筆意;高二適與宋克相近,將章草吸收晉唐行草、楷書;沙孟海自章草終,其間結合了宋人及明清筆調。以上可視為以章草為起點的“走出”,其中,王蘧常的特殊性適對章草的“走入”,以章草為體,字法純正,吸收隸草,出之以篆籀漢碑。“走出”是對其演繹,“走入”是對其內在挖掘、提純、回歸。



文章來源於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尹思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金王' 的評論 : 謝謝回應,非常驚喜,已複您悄悄話。祝好!
小金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舟水橋頭' 的評論 : 請問舟水先生是姓潘嗎?如是,請看我給您的“悄悄話”。
小金王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向我們海外華人介紹王蘧常先生在章草上的造旨。
尹思泉 回複 悄悄話 想必舟水先生年屆古稀了,少年光景記憶猶新啊。
在下觀王老《十八日》帖,老筆紛披,蒼茫有象,揣想王老用短鋒頹毫, 運筆不激不厲,遲澀沉著, 非古法爛熟且爐火純青者不能為之。此帖亦如王右軍《十七帖》,足為後世法。
尹思泉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蒞臨,我們一起學習。
舟水橋頭 回複 悄悄話 我記得我小時候(五十年代)每個月幫他家送工資。他和他夫人都是非常和善的人。

*********************************************************************

那時候王教授住在宛平路,我家在廣元路。王教授因病在家上班。所以我父親從複旦幫他拿工資,我送工資到他們家裏。
warsonwang 回複 悄悄話 學習了。。謝謝這麽好的講解。。
尹思泉 回複 悄悄話 舟水 先生所言極是,真誠和善是書香門第應有的品德,謝謝先生分享!
舟水橋頭 回複 悄悄話 我記得我小時候(五十年代)每個月幫他家送工資。他和他夫人都是非常和善的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