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惡揚善,不平則鳴

一個平常人,不是人上人,也不是人下人。
個人資料
正文

寒枝: 關於心理學

(2009-10-28 08:13:01) 下一個
來源: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8&postID=20963

最近在看心理學的書。

《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ed),by M. Scott Peck。
看了以後才明白,心理學方麵的研究,和谘詢,對一個人的人品是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或輕或重的心理方麵的問題,就看我們是不是願意麵對自己的現狀,願意不願意糾正自己。
個人比較認同《少有人走的路》裏麵的觀點:Life is difficult.
隻有先有了這個認知,才能無怨無悔地麵對人生。才能在遇到逆境的時候用積極的努力來麵對,遇到順境的時候防止得意忘形。
這本書裏麵對愛的詮釋,也很獨特。他說,真正的愛,是追求自己和被愛對象的心靈成熟。裏麵對愛的很多假象,也一一列舉,讓我看了非常有同感,也深受啟迪。

書中講道:
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生活中遇到難題,本身就是痛苦。解決了它們,又會帶來新的痛苦。我們不斷經受沮喪,悲哀,難過,寂寞,內疚,懊喪,惱怒,恐懼,焦慮,痛苦,和絕望的打擊。心靈之痛,通常跟肉體之痛一樣劇烈,甚至更加難以承受。
人生是一個麵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麵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痛苦,能讓我們得到最好的學習。但是,大多數人因為害怕痛苦,而選擇逃避。有的人不斷拖延時間,等待問題自行消失;有的人對問題視而不見,或盡量忘記它們的存在;有的人與麻醉藥和毒品為伴,換得片刻解脫。
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健康者寥寥無幾。

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案,就是自律。而培養自律,要從推遲滿足感開始。

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麵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

承擔責任:不能及時解決人生的難題,它們就會象山一樣橫亙在我們眼前。我們必須麵對自己的問題。避之唯恐不及,認為“這不是我的問題”,指望別人解決,或者認為“出現這個問題,不是我而是別人的原因,是別人拖累了我,是我無法控製的社會因素造成的,應該由別人或者社會替我解決,這決不是我個人的問題”,都是逃避責任的心理。

求助於心理醫生的大多數人,不是有神經官能症,就是患有人格失調。它們都是責任感出現問題所致,其表現症狀卻恰恰相反:神經官能症者為自己強加責任,人格失調症者卻不願承擔責任。神經官能症者常常把“我本來可以”,“我或許應該”,“我不應該”掛在嘴邊。人格失調症者則強調“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他們缺少自主判斷及承擔責任的能力。不少人兼有神經官能症和人格失調症。在某些問題上,他們把別人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內心充滿歉疚感;而在別的問題上,他們卻一推了之。

幾乎人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官能症或人格失調症。人生一世,正確評價自己的角色,判定該為何人,何事負責,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無法逃避的問題。評估責任歸屬,必然讓我們感覺痛苦,從而產生回避傾向。從內心出發,作出權衡,當事人需自我反省,其中的痛苦和折磨,令不少人望而卻步。人人都需要多年經驗,讓心智不斷成熟,才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定自己和他人應該承擔的責任。

尊重事實:意味著如實看待現實,杜絕虛假。虛假,錯覺,幻覺,隻能讓我們不知所措。我們要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不停地修訂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大多數人過了中年,就自認為自己的世界觀完美無缺,沒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為神聖不可侵犯。一旦新的資訊與過去的觀念發生衝突,就有可能被動抗拒:選擇視而不見,甚至指責新的資訊混淆是非,說它們是異端邪說,來自邪惡勢力。

戰勝懶惰:愛要用行動表現出來,而不是空想。愛要有自律,時刻為對方的長遠利益著想,而不是機械重複最簡單的動作和舉動。

愛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

這個定義,乍看起來真是有點兒不著邊際,跟我們平時所想象的愛沒什麽關聯。但是,仔細想一想,就會覺得很有道理。我們如果不自我完善,使自己心智成熟,就不可能懂得真正為被愛的人著想,也不可能把眼光放到被愛的對象的心智成熟的目標上去,把他們作為獨立的人來尊重和看待。僅僅是盲目犧牲自己的利益,在細枝末節上強調自己的愛,是一種病態的愛,並且也許隻是以愛別人為借口的躲避責任和痛苦的,自欺欺人的幌子,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對被愛的人沒有長遠的好處。

想起來,這個定義跟聖經裏對愛的定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隻是聖經把愛的定義具體到可描述更容易把握的行動而已: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如果一個人的心智不成熟,或者不追求促進被愛者的心智成熟,是絕對做不到這些的。

愛的誤區:
1。陷入情網通常隻是幻覺。
2。將依賴性當成真正的愛。
3。不合理的給予以及破壞性的滋養,都有一個共同特征:給予者以“愛”作幌子,隻是想滿足自己的需要,卻從不把對方心智的成熟當一回事。
4。愛,不是感覺。愛是實際行動,是真正的付出。不少人聲稱富有愛心,充其量隻是渴望愛的感覺,他們所做的事情,沒有愛的成分,甚至具有破壞性。
5。愛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於愛者和被愛者都不是對方的附屬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小泥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南山鬆的評論:

謝謝鬆!你還兩邊跑,鍛煉身體呢:)

這是我抄來的,我現在很少讀書。

上網看看短文章,喜歡的就搬家裏來。這是某人關博客後,我學到的教訓。自己家裏留一份,比較保險:)
南山鬆 回複 悄悄話 haha,沙發!

深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