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俞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古詩十九首》寫作年代考 上篇

(2024-10-26 04:32:09) 下一個

 

 

 

          《古詩十九首》在文學史之地位無需筆者多費筆墨,借李因篤言:“《三百篇》後,定以《十九首》為的傳箕裘。”“上承國風之餘緒,下啟建安文學之詩風。”曆代詩人,學者對《古詩十九首》均有評論和考證留在各類古書中,因作者佚名和寫作年代無考,為後人留下研究討論空間至今無一權威定論。經筆者閱讀和思考,試想闡明自己之考證結果供以參考。先提結論:南朝梁代太子蕭統將這組五言古詩編入《昭明文選》時,擺在蕭統案上可挑選的至少約有六十首,蕭統挑選了其中上品十九首編入《昭明文選》。其次《古詩十九首》寫作年代可以壓縮在東漢傅毅之後,建安曹王之前。下文分兩部分對上述結論作以推導。
 

           和編纂《昭明文選》的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同時代的南朝齊朝參軍鍾嶸寫過一篇評詩名著《詩評》,因鍾嶸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將南朝以前的詩人作了主觀上中下品級,故北宋後將此篇五言詩評著直接冠以《詩品》。鍾嶸《詩品》卷上評論一品詩歌的起頭就談到與古詩十九首相關的論述值得重點研究:       
 

          “其體源出於國風。陸機所擬十四首,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雖多哀怨,頗為總雜,舊疑是建安中曹、王所製。‘客從遠方來’‘橘柚垂華實’,亦為驚絕矣!人代冥滅,而清音獨遠,悲夫!” 
 

          《古詩十九首》除了佚名,每首詩也沒有詩題,後人將每首詩的第一句作為該詩詩題。比如上文提到“去者日以疏”。“陸機所擬十四首”指三國東吳名將陸遜嫡孫,西晉文學家陸機曾模仿古詩作擬古詩十四首。今天能在陸機文集中尚能找到其中十二首,而其中的十一首所擬古詩原作和《昭明文學》之《古詩十九首》相吻合。另有《擬蘭若生朝陽》一首,其所擬之詩在《古詩十九首》之外而被《玉台新詠》所編,後人懷疑《蘭若生朝陽》為枚乘詩作,筆者認為不可靠,至少陸機也不知此詩和枚乘有何關係,否則直接題“擬枚乘之蘭若生朝陽”。上述鍾嶸文中“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句中“其外”,按照文脈可以判斷“其外”指陸機擬古詩的“其外”,即擺在陸機案前的古詩有五十九首,陸機挑選出十四首模仿作了擬古詩。
 

          鍾嶸和蕭統屬同時代人物,即蕭統在編錄《昭明文選》時可供擇取的古詩規模也應在約六十首上下。在這樣的基礎上來甄選編錄,選哪篇刪哪篇,選多選少都由蕭統及其幫閑文人所決定。若依曆代文人高度評價《古詩十九首》會將“十九”這個篇數看作不二抉擇,可是如上列引文所見,在同時代人鍾嶸眼裏在藝術上“文溫以麗,意悲而遠”,以至“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之好詩,隻有陸機所擬十四首。不僅如此通過陸機所擬十二首“古詩”的篇目,可知在這當中至少有“蘭若生朝陽”一首未被蕭統編入《昭明文選》。由此證明不同人選編《古詩十九首》出現出入亦無疑。
 

            除此之外,鍾嶸所見古詩“去者日以疏”等四十五首,大體“頗為總雜”,亦即水平參差不齊有所雜亂,這也反證這些古詩必不出自一人之手。而這首“去者日以疏”就是被蕭統等當作名篇編入《昭明文選》之內。同時鍾嶸對這四十五首中的“客從遠方來”和“橘柚垂華實”這兩首加了一句,雖達不到“一字千金”但也堪稱“驚豔”,這首“客從遠方來”雖被收入《昭明文選》中,而“橘柚垂華實”卻不在其列。以上是對鍾嶸這段重要論述的解讀,另外筆者認為《古詩十九首》雖被劉勰《文心雕龍》稱為“五言之冠冕”,但它產生的背景還是由過去樸實之“民謠”轉向文人參與創作之“草創時代”,是在大量“草略之作”中嚴選出來而已。關於文人參與創作之論,可以參考民國學者朱自清先生1941年在《國文月刊》發表《古詩十九首釋》文,這裏選摘第一篇《行行重行行》,從朱先生的注釋看作者在詩中引經據典頗多,這絕不是創作民謠之所為: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①
             相去萬餘裏,各在天一涯。②
             道路阻且長,會麵安可知。③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④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⑤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⑥
             思君令人老⑦,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⑧。
         ①《楚辭》曰:“悲莫悲兮生別離。”  ②《廣雅》曰:“涯,方也。”  ③《毛詩》曰:“溯洄從之,道阻且長。”薛綜《西京賦注》曰:“安,焉也。”  ④《韓詩外傳》曰:“詩雲:‘代馬依北風,飛鳥棲故巢’,皆不忘本之謂也。”《鹽鐵論•未通》篇:“故代馬依北風,飛鳥翔故巢,莫不哀其生。”(徐中舒《古詩十九首考》)《吳越春秋》:“胡馬依北風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同類相親之意也。”(同上)  ⑤《古樂府歌》曰:“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  ⑥浮雲之蔽白日,以喻邪佞之毀忠良,故遊子之行,不顧反也。《文子》曰:“日月欲明,浮雲蓋之。”賈陸《新語》曰:“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鄣日月。”《古楊柳行》曰:“讒邪害公正,浮雲蔽白日。”義與此同也。鄭玄《毛詩箋》曰:“顧,念也。”  ⑦《小雅》:“維憂用老。”(孫鑛評)《文選》語)  ⑧《史記•外戚世家》:“平陽主拊其(衛子夫)曰:‘行矣,強飯,勉之!’”蔡邕(?)《飲馬長城窟行》:“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飯’,下有‘長相憶’。”(補) 
 

           詩中引用《詩經》《楚辭》典句可見作者是文人。“生別離”和“阻且長”是用成辭,前者暗示“悲莫悲兮”的意思,後者暗示“從之”不得的意思。借著引用的成辭的上下文,補充未申明的含意;讀者若能知道所引用的全句以至全篇,便可從聯想領會得這種含意。

                    <   待   續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