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大街定名於1915年。遼、金時代,王府井隻是一個不出名的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後,這個小村落開始熱鬧了起來,並有了“丁字街”的稱呼。明成祖時,在這一帶建造了十個王府,便改稱十王府或者十王府街。
1915年,北洋政府內政部繪製《北京詳圖》時,就把這條街分成三段:北街稱王府大街,中段稱八麵槽,南段由於有一眼甜水井而稱王府井大街了。後來,逐漸用王府井稱呼整條街了。六十年代更名人民路,七十年代複名王府井大街。
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始建於1956年,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全的專營商店。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是一家在北京乃至全國頗有知名度的商店。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裏有著北京人的兒時記憶。
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店”。位於王府井大街。以經營日用百貨為主(1997年底經營品種達498萬種)。1955年9月開業。1968年7月改為現名。七十年代初,擴建了附屬業務樓和倉庫樓。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由於物資緊張,城市居民使用副食本購買油、鹽、肉、蛋、麻醬等許多副食品,每個人在一個月內可以購買的副食數量是固定的,每次購買的時候使用副食本證明你有資格購買,同時在副食本上記錄你已經買的數量,超了就不能再買了。
朝陽區西與東城區、豐台區、海澱區相毗鄰,北連昌平區、順義區,東與通州區接壤,南與大興區相鄰,幅員麵積470.8平方公裏,平均海拔34米,在中心城區中麵積最大。北京第一條地鐵在1971年就正式開通運營了!這是我國最早開通地鐵的城市,到目前為止已開通22條線路,覆蓋全市11個市轄區,總裏程達到608公裏,位於全國第二,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上海。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京火車站北廣場,七十年代初開通啟用,車站編號為210。八十年代初,1號線從蘋果園站至北京站站區段正式對外開放。
七十年代初,北京地鐵一期工程開始試運營。1981年9月11日,在試運營10年之後,正式開放。它包括19座車站,和從西山的高井站到北京站的27.6千米線路。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學原名崇德學校,位於西城區西絨線胡同33號,舉世聞名的人民大會堂西側1000米。前身是建於1911年的崇德中學。始建於1911年,是北京市建校最早的完全中學之一。七十年代,它是全市第一個正式複課的學校。
三十一中是北京市體育項目(排球)傳統學校,西城區體育項目(遊泳)傳統校。在遊泳、京昆、鍵盤樂、書法、繪畫等方麵也有出色表現。
西瓜為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溫去暑;北京大興的龐各莊被稱為“中國西瓜第一鄉”,400年前就有入貢的記載。現在的大興龐各莊就有非常多的西瓜采摘園,甚至還有一個西瓜博物館。
較為流行的觀點認為,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經人工培植成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中國,所以稱之為“西瓜”。


70年代夏天傍晚北京街上的景象。那時候的夏天沒有空調,一把扇子就能過夏天,晚上還能看到滿天的星星。
北京街頭賣蟈蟈的小販,自行車上掛滿了蟈蟈籠子。買蟈蟈玩是當時孩子們的童年樂趣之一。

關於青菜價格,今天大家買菜都是超市,那時候是國營菜市場,北京大部分菜市場買菜部分都是開放式大棚,菜都是亂七八糟擺著。青菜隨著季節變化,絕大部分都是本地產的菜,種類少,價格大部分都1毛多/斤,秋天賣的冬儲大白菜最便宜,4至6分/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