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Original 盤絲洞 洞見 自由的茨岡

我曾去漳州看過他的舊居,也曾去鼓浪嶼看過他的舊居。在我的印象裏,他就是一位知識豐富,談吐儒雅,幽默有趣,奉行溫良恭儉讓的老人。所以,當我在網上看到四下流傳著他的那段話時,便斷定是偽作——“有一類人,身處社會最底層,權利時時刻刻受著侵害,卻有統治階級的思想,處處為統治階級辯護,在動物界找到這麽弱智的東西幾乎不可能。”
我不是說他不會有這樣的思想,我是說他不會用這樣的語言,因為他是一個自由主義者。
當年秋瑾徐錫麟汪精衛他們去了日本,回來就打打殺殺造反起義,周恩來陳毅趙世炎他們去了法國,回來就英特納雄耐爾,而胡適之林語堂他們去了美國,回來就是自由知識分子。想起那個故事:罪犯和尚把解差灌醉,給他剃了個禿頭後逃之夭夭。解差醒來一看包裹和公文都在,可和尚哪兒去了?一摸頭,和尚也在,問題是我哪兒去了?
嗬嗬……
林語堂是一個講究做人的人,他的次女林太乙回憶父親說過的一段話:文章做不好沒有關係,人卻不能做不好。我覺得一個文化人,就要看在這個文化裏長大的人是變成怎樣的丈夫和妻子、父親和母親。比較之下,所有其他的成就:藝術、哲學、文學和物質生活——都變得毫不重要了。
我還和我家鍾點工聊過林語堂對“孤獨”的解釋,我說林語堂說的特別好,“孤獨”這兩個字拆開看,有孩子有瓜果有小狗有蟲子,人情味滿滿的,足以撐起一個傍晚的巷口——但這一切都與你無關。
鍾點工思索片刻,說真好,孤獨就是這個樣子。但那首藏頭詩寫孤獨也寫得好。
我問哪首藏頭詩?
她為我輕輕背誦: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我驚異:你確定是藏頭詩?
她說你看嘛,千萬孤獨。
我歎息:你竟有些林語堂的味道了。
我喜歡讀林語堂的書,什麽京華煙雲、吾土吾民、蘇東坡傳……很長時間都是我的枕邊書。那天冰火跟我聊天,對了,自打她成為紐西蘭人後,她的人稱代詞已經變成了“我們”和“你們”。那天是聊公益,她說:我們妞稀爛人特別關心公益,相比之下你們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你說怎麽才能讓大家都關心公益呢?我說:很簡單,林語堂在《吾土吾民》裏說過,當個人權利有了保障,人就可以變成關心公益的人。
她回頭就找了一本《吾土吾民》,告訴我說真好看。
我也喜歡他的《蘇東坡傳》,說起這本書心就疼——我喜歡我的所有藏書都能夠經年而簇新,這就需要讀的時候小心翼翼。有一次我帶著《蘇東坡傳》去了劇組,一個熱愛讀書的錄音助理拿走去讀。按理說錄音助理這個層麵的人是不可能跟我打交道的,但因為他愛讀書愛寫作,我很喜歡,便常常喊他來聊天。說實話,劇組稀缺有文化的人,而且等級製度極其嚴格。現在這個小助理已經有兩個劇本搬上銀幕了,第三個正在籌備中,可惜電影處女作署了一個與劇本不相幹的人的名字。
影視圈就是這樣,影視圈其實就是影視圈(juan)。
這位小助理是那種極不愛惜書籍的糙人,拿走《蘇東坡傳》時簇新,還回來時已經殘破不堪,氣得我又買了一本,心疼錢。
我喜歡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喜歡他看似不經意,其實有深意的文字,例如他在《蘇東坡傳》裏講王安石變法,說他就是九項政策——“三種國營企業,三種新稅,三項管理人民的登記製度。三種國營企業是均輸法(國營貿易局),市易法(國營零售店管理局)以及青苗法。三種新稅是免役稅,國產消費稅和所得稅。登記製度就是登記土地和馬匹,建立保甲製度。”
《蘇東坡傳》裏還無意中評論了中醫,她說蘇東坡能到處快樂滿足,就是因為他持有幽默的看法。後來他被貶謫到瓊崖海島,當地無醫無藥,他給朋友寫信說:“每念京師無數人喪生於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
林語堂也是蘇東坡的鐵粉,他說蘇老師最大的魅力,不是讓內心被環境吞噬,而是超出環境,以內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
林語堂是熱愛中國文化的,他十分明白中國文化的缺陷,但他總能找出好的一麵。最近一個時期網上經常有批評中國文化沒有邏輯的言論,林語堂也知道中國文化沒有邏輯,他在《生活的藝術》裏說:中國沒有邏輯,沒有形而上學,沒有科學,有的是人情,是生活情趣,是精神慰藉。
有人情有情趣有慰藉就可以了,要啥自行車呀?
民國文人也吵架,但民國文人的吵架是這個樣子:郭沫若譏笑林語堂,說他“連易經也看不懂。非但中文不好,連英文也不見得好。”林語堂反唇相譏說:“我的英語好不好,得讓英國人或美國人去批評。至於易經,郭沫若也是讀的,我林語堂也是讀的。我林語堂讀了不敢說懂,郭沫若讀了卻偏說懂,我與他的區別就在這裏。”
當然林語堂有些話也是沒用的,至少在我們盤絲洞是這樣。昨天盤絲洞姐妹們聊紅樓夢,我說林語堂講要探測一個中國人的脾氣性格,最容易的方法莫過於問他喜歡紅樓夢裏的誰?假如喜歡黛玉,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假如喜歡寶釵,就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假如喜歡晴雯,未來也許是個大作家。姐妹們有說喜歡黛玉的,有說喜歡寶釵的,也有說喜歡晴雯的,唯獨蹄蹄不吭聲。
我問她喜歡誰?
她說喜歡薛蟠。
姐妹們問我林語堂喜歡儒家嗎?我說咋說呢,林語堂在他的《孔子的智慧》裏有過考證,孔子是把老婆氣跑的,他的兒子孫子一個個不是休妻便是分居。他本人以及曾子以及子思,師承三代都有休妻的記錄,就連孟子也差點把老婆休了。想想也很正常,連肉切的不正都不吃的玩意兒,誰能跟他一起過日子呢?所以儒門出不了好老公。
姐妹們都開心地笑了。
我說:林語堂有一段話我非常喜歡——聰明以為可以做的事,若良知以為不可以,就不要做。聰明以為不可以做的事,若良知以為可以做,就去做。
姐妹們都說好,我趕緊說我是給你們聽聽啊,別傻不拉嘰照著做啊!
姐妹們說林語堂有沒有能照著做的話呀?
我說有啊,你們看這段話——從哲學的觀點上來看,勞碌和智慧似乎是根本相左的。智慧的人絕不勞碌,過於勞碌的人也絕不是智慧的,善於悠遊歲月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姐妹們一起說沒用,不勞碌咋掙錢呢?
桃花問:林語堂是左派還是右派?
我說:這還真不好分,不過顯然不是左派,因為他幾乎從來不和人撕。左派是最愛和人撕的,你們看胡風,撕到監獄裏才歇了;你們看王實味,把小命也撕沒了。我讀過他三首詩,是1943年離開重慶去美國時寫的,題目是《贈別左派仁兄三首》,挺有意思的——
關山故國動離愁,達巷黨人我心憂。
讀易原難聞吠犬,彈琴何必對犁牛。
落花無意顧憐盼,流水有情空綢繆。
蓮社高賢酬應劇,我今去也攢眉頭。
故國山河尚未還,無暇清理舊新冤。
罵街何補國家事,飲醋合該肚皮酸。
胸有成竹總宜讓,手無寸鐵可放寬。
且看來日平寇後,何人出賣舊家園。
文人自古好相輕,井蛙蝌蚪互品評。
斷檻卻甃稱割據,跳梁沒水譽奇能。
規規若失語東海,適適然驚聞北溟,
有識悠然付一笑,蚊雷終究是蟲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