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前段時間,小學課本裏的教材插圖看得人滿臉問號。有多少人連夜翻開家裏小朋友的課本進行檢查,生怕“中槍”。
看著那一張張“詭異”的圖片,就讓人越來越懷念自己曾經上學時的插圖:
左右滑動查看~
月下刺猹的閏土;
壯烈豪邁的狼牙山五壯士;
以及到處忙碌的杜甫;
......
但是,咱們心裏已經相當有記憶點的閏土和杜甫們,其實都還不算是課本插圖排行裏的經典。
有一套教科書裏的插畫隻要你看過一眼,就難以忘記,它就是來自現代漫畫鼻祖豐子愷參與純手工繪製的——《開明國語課本》。
▲《開明國語課本》封麵及內容
這是我國第一部經部審定的小學語文教科書,從出版到1949年間被印了40多版次,一上市就引起了轟動。
這套教科書究竟有什麽特別之處,值得我們在幾十年後的今天再次提起?
主要是因為,《開明國語課本》在每一個細節中實打實地做到了:
1.這套教科書是給孩子看的;
2.是給不同年級的孩子看的;
首先,作為一套麵對孩子的教科書,它用兒童化的視角來表達生活。
比如課本中的漫畫圖,將動物和植物擬人化,變成日常生活場景中的“人物角色”。
第一冊《請請請》與《讓我也來幫》中,孩子們常見的小牛、小貓換上了人類的服飾,坐在桌子旁邊吃飯對話。
這些場景看起來似乎“不太現實”,但有意思的是,這很大程度上就是小朋友心理視角的世界。
在他們眼裏,不論是花鳥魚蟲還是小貓小牛,都像人一樣在相處著,生活著。
雲層遮住月亮,是月亮蓋上了被子;小魚吐泡泡,是它們在說悄悄話......這是專屬兒童世界的想象力。
正因為如此,這套書跳出了成人世界,進入了兒童的天地,將孩子眼裏常見的動物和可能代入的情景具象化,用簡單的語言和童趣的畫風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孩子眼裏的生活。
除此之外,這套教科書還在兒童化的基礎上,考慮著孩子們的實際需要。
1932年,開明書店共出版了8冊初小國語課本,兩年後,又出版了4冊為高小打造的課本。
在這12冊課本中,共有幾百幅的插畫,包括景物、人物、場景等多種不同的類型,但其中的人物插畫,格外引人注意。
為了補充孩子們的常識,這類人物插畫相比於其他類型要顯得更加寫實,孫中山、達爾文這些名人的五官特點都被細致描繪了出來。
這還隻是一部分,為了讓孩子能夠準確地連接課文前後發展,課本裏的場景圖會畫出課本中最精彩,孩子們能夠最為關注的部分。
比如課文《來得太早了》:
▲《來得太早了》
故事裏,最關鍵,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三個孩子為了早點去音樂會,偷偷改了時間,因此插圖也選擇了這個瞬間,讓孩子們一眼就能明白這則課文所表達的內容。
除此之外,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對於課文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在提升,因此,這兩次出版的課本在內容與插畫上都有著明顯的不同。
比如,高小的課本相對於初小減少了大幅的趣味插圖,轉而使用具象細節的形象,文字的篇幅也有所增加。
......
這套幾十年前的《開明國語課本》用滿滿的細節,讓人在感歎的同時,腦袋也不禁出現幾個問號???
這套教科書究竟是怎麽來的?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男人,當時負責課本內容的編輯葉聖陶。
▲ 葉聖陶先生
民國時期,隨著學製、課程以及教科書審定製度的變更,當時的教科書市場競爭激烈,各出版機構紛紛從內容、價格、裝幀等方麵展開battle。
而當時編寫教科書的葉聖陶覺得小學語文教科書是給孩子們看的,除了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以外,還得形象生動,有趣味性。
童趣、生動、有意思,這幾個關鍵詞連起來,讓葉聖陶想到了一位最佳人選,於是連忙給人發去了邀請信息:
......
看到這,我想這位最佳人選的身份已經不言而喻,他就是負責插畫的漫畫鼻祖——豐子愷。
豐子愷原名豐潤,是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和翻譯家。
▲ 豐子愷先生
從這超級多個“xx家”不難看出來,這是一個把文學藝術技能拉滿的男人。
朱光潛:“豐子愷從頂至踵,渾身都是個藝術家”。
作為20世紀中國藝壇上不可或缺的重量級人物,豐子愷幾乎涉獵了文學藝術的全部領域。更厲害的是,這些領域他還不是初級入門,每一個都有著很高的造詣。
比如,身為書法家的豐子愷,獨樹一幟,帶著專屬的“防偽標識”。
我們知道,一個人寫書法,從開始到定型,需要經過一個長期臨摹和學習的過程,在這之中,字會潛移默化地帶著別人的影子。
因此想要字體不相雷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豐子愷卻做到了。
在形成自己獨特的字體前,豐子愷曾很認真地臨摹過《張猛龍碑》《龍門二十品》等碑刻書法。
▲《張猛龍碑》 現藏曲阜漢魏碑刻陳列館
也曾細致學習過眾多名家,如弘一法師、馬一浮、吳昌碩等人的作品。
▲ 馬一浮的行書作品
但你看豐子愷的作品,幾乎看不見上麵所說書法的影子,不僅如此,他的字好像還帶著別具一格的童趣。
▲ 豐子愷的書法作品
仔細看他的字,是不是有一種自然伸展的感覺?(字:我展開了)
這是因為豐子愷追求自然質樸的美,所以他在寫字的時候會收縮字的橫筆,延長縱捺筆,讓筆勢從左上向右下自然地伸展開來,帶著與眾不同的韻律感。
而這份不被束縛的天真和自然,正是“防偽標識”的源頭。
除了是風格難以替代的書法家外,豐子愷作為文學家也毫不遜色,他不僅是出版大戶,文章還入選了小學初中的課本。
作為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早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豐子愷就出版了《藝術概論》《音樂入門》《西洋名畫巡禮》《豐子愷文集》等著作。
這一生,他出版的著作高達180多部。
其中有麵向學生和音樂愛好者的通俗讀物《音樂入門》、《音樂的常識》,也有敘述生活與日常的散文《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等。
除此之外,他的《白鴿》《竹影》《山中避雨》等8篇文章還入選了小學與中學的重點課文、選修課文以及略讀課文,影響著後來的學生。
......
但不論是哪個家,一說起“豐子愷”這三個字,我想每個人的腦子裏首先閃過的更多是帶著獨一無二“子愷畫風”的漫畫家。
作為漫畫家,豐子愷可是個標誌級的人物。
《子愷漫畫》的出現,是中國漫畫步入正軌的一個標誌。在這中國第一本漫畫集之後,中國繪畫史上才正式有了“漫畫”的命名。
▲ 《子愷漫畫》封麵
因此,在多數人的心目中,豐子愷就是漫畫的創始人,他用“子愷畫風”,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開創了一個獨特的漫畫世界。
就和他的書法一樣,帶著率真自然的“防偽標識”。
而這個獨特標識的形成,和兩個男人脫不開關係:
這兩個男人,一個是他的老師,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師;
▲ 李叔同
作為豐子愷的音樂繪畫老師,留學過日本的李叔同曾將西方繪畫的訓練方式帶到課堂。
他教學生們對著石膏模型寫生,改變了以往臨摹作畫的方式,這種新穎的繪畫方式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豐子愷,讓他對寫生產生了興趣。
而豐子愷對於自然的追求,也很大程度來源於寫生這種形式。
在讀書期間,豐子愷對這位溫文爾雅,充滿大家風範的老師十分崇拜,於是發奮練習繪畫,而李叔同也對這位充滿天賦的學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你的畫進步很快,我在所教的學生中,從來沒有見過這樣進步快速的人...... ”
李叔同真誠的評價,讓豐子愷打定主意專心學畫,並把一生都奉獻給藝術,從未改變。
豐子愷《為青年說弘一法師》:“...這一晚一定是我一生重要關口,因為從這晚起,我打定主意專門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直到現在沒有變誌。”
就這樣,相似的性格涵養以及對繪畫的追求,讓豐子愷與李叔同成為了莫逆之交。
也正是這段交往,影響了豐子愷表達世界的視角。
豐子愷30歲生日的時候,在李叔同的主持下皈依佛門,受佛教影響的豐子愷對於世間萬物充滿著人道主義的情懷,他認為所謂的成人世界充斥著規則和名利,他期望一種像兒童一樣天真的生活狀態。
於是,豐子愷把這份“童心”與藝術進行結合,並反映在作品中,那一段段童趣的文字和畫麵,是他對理想社會的憧憬。
如果說李叔同影響了豐子愷的表達視角,那麽這個男人,日本著名畫家竹久夢二,就是豐子愷創作的思路和模板。
1921年,豐子愷去日本留學,而這趟日本之旅,為豐子愷成為中國漫畫鼻祖埋下了伏筆。
在日本留學期間,豐子愷無意在東京一個舊書攤上看到了一本《夢二畫集·春之卷》,在翻看的過程中,書頁自然地某一頁停了下來。
▲ 竹久夢二(左) 豐子愷(右)
裏麵有一幅名為《同學》的畫,這幅畫沒有顏色,用最簡單的筆畫,表達出了兩個女孩在出校後的人生差距,一個背著娃娃在路上行走,一個則坐在人力車上。
這種表現形式讓豐子愷深受觸動,他對這種童趣卻又反映現實的畫風產生了極大的共鳴,回國後,他將這種畫風與中國傳統詩畫結合,創作出了《子愷漫畫》,開啟了中國的漫畫時代。
豐子愷:“這寥寥數筆一幅小畫,不僅以造型的美感動我的眼,又以詩的意味感動我的心。”
後來,豐子愷又畫了很多種類型的漫畫:
有記錄自然之美的風景畫;
充滿童趣的兒童漫畫;
反映現實的社會漫畫;
與充滿人文關懷的護生漫畫。
但在這諸多類型的漫畫中,豐子愷最喜歡的就是兒童漫畫,兒童漫畫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 兒童漫畫
這類漫畫主要以兒童間的趣事,生活等為內容。
他在解釋自己的兒童相漫畫時曾說:“我當時對於我的孩子們可說是熱愛,這熱愛便是作這些畫的最初動機。”
正是出於這份熱愛,豐子愷答應了來自葉聖陶的特別邀請——為兒童編繪一套小學語文教科書。
合適的內容加上用心的插圖,讓這套教科書傳遞出了一股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
因此,直到90多年後的今天,再看《開明國語課本》裏的插圖依然讓人驚豔。
一張圖片一段話,就能把我們勾回到那個單純又充滿樂趣的時期。
盡管那些插圖沒有聲音,文字簡單,但是一筆一墨都是讓孩子能夠看見的美麗與細心,正是這份細心,讓《開明國語課本》成為了孩子們一份美好的記憶。
童年是一個人最美好的時期,也應看見最單純美麗的場景,聽見充滿童趣的聲音。
這份美好從90多年前的豐子愷開始,已經以不同的模樣延續了很久很久,《開明國語課本》裏的插圖 記載了一部分人的過去,閏土、杜甫以及狼牙山五壯士成為了我們的回憶,真的希望這份美好不要中斷,能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