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帝浣是誰?
對於這個名字,你或許是第一次聽說,但他的作品你極有可能見過。
去年11月,中國24節氣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國代表團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展開一組林帝浣的“二十四節氣”國畫時,國外的評委們立即被驚豔了——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一支丹青妙筆,勾勒出四季流轉的詩意,更把中國人綿長的智慧,在紙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二十四節氣從此成功申遺,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林帝浣,更是成了“中國節氣申遺畫作第一人”。
但他真正引起人們注意的,不是“二十四節氣”,而是今年大火的《中國詩詞大會》。
1
拯救“詩詞大會”節目組
這個國畫才子隻是個業餘畫家
今年大熱的《中國詩詞大會》上,人們記住了才女武亦姝,但令更多人印象深刻的,是台上美輪美奐的舞台背景圖。
沒錯,這一次又是林帝浣的手筆!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當初籌備節目時,《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組尋訪了許久,都沒有找到理想的舞台背景圖。終於,他們於去年11月找到林帝浣,那時離開播僅兩個月,時間非常緊迫。
節目組給了10首詩句,請他創作10幅畫。林帝浣不僅2個禮拜就全部完成,而且被節目組未加改動地全部取用,最後的舞台效果,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簡直美醉了!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舞台效果圖
國畫一般都是1:2的長寬比,但是根據舞台的造景,必須按照1:6的寬高比來繪製。這種長卷如果處理不好,就會顯得雜亂,甚至產生很多視覺焦點,讓觀眾看起來不舒服。
但是林帝浣的作品,江天一色渾然天成。非但不雜亂,而且每一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舞台效果圖
其中幾幅畫給選手的“看圖猜詩”題目,既要呼之欲出,又要不著痕跡,考驗的不光是作畫功底,更是詩詞涵養。
但對於林帝浣來說,這一切都不是難事——他初中誦讀《全宋詞》,大學背完《全唐詩》,這一次畫起來更是駕輕就熟,半天就可以搞定一幅。
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被驚豔到了嗎?但你肯定想不到,他隻是一個非科班出身的業餘畫家!
2
床上能耍手術刀,床下能揮筆成畫,
他是二代“豐子愷”,也是一個大學老師!
林帝浣,人稱“小林老師”,因為他的真實身份,正是中山大學的一名老師,教交互設計。但令人驚掉下巴的,除了他的職業,還有他的大學學的專業——臨床醫學!
“床上能耍手術刀,床下還能揮筆成畫”說得就是他。但小林老師會的卻遠遠不止這些:攝影、漫畫、書法、寫作,他樣樣在行!
他的自我介紹,更是詼諧而充滿風趣:立誌做攝影界書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畫界文筆最好的美食家。
即便是他隨手塗鴉的寫意漫畫,也煞是有趣:
寥寥幾筆,帶著點黑色幽默,一點老樹畫畫通透的禪理,一點豐子愷返璞歸真的智慧,自成一派,別有風趣。
有人問他:小林老師,我從現在開始學習畫畫晚嗎?這個儒雅的男人會這樣回你:學畫畫永遠都不晚,比技巧更重要的是有趣和眼界。
他畫的漫畫,多是極簡風。說到這裏,他笑了:
“現在流行極簡,但是很多人都誤讀了極簡。以為畫麵東西越少,就是極簡。其實所謂極簡,是畫麵裏的東西很少,而是要少得很耐看。”
除了畫畫,他還是一名吃貨——別人讀《詩經》陶冶情操,他專門畫了一本《詩經》裏的美食!
大理桃花釀,杭州蓴菜羹,廣州粉葛鯪魚赤小豆湯,雲南鄉下配著金黃酸木瓜的酸辣鯽魚……”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常人關心的都是盛開的桃花,他卻在桃樹下,畫了一條桃花流水鱖魚肥裏麵的肥鱖魚......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常人都在想象窈窕淑女有多美貌,他卻畫了隻鳥,為的是考證這個荇菜好不好吃......
小林老師就是這樣一個有煙火氣的人。你說他業餘吧,他卻對每件事情都表現的那麽專業,你說他專業吧,他卻不追求孤獨求敗的境界。
他說:“保持業餘狀態,可以讓我畫得無拘無束。”
但這個業餘的人,卻一不小心就業餘成了國務院新聞辦圖片庫的簽約攝影師。
3
是畫家更是攝影師
10年拍下10萬多張照片
“要想攝影好,先要人品好”
除了畫畫,小林老師在攝影界也混得風生水起。
他有一大筐頭銜:中國攝影家學會會員,國務院新聞辦圖片庫簽約攝影師,《電腦報》時尚數碼攝影欄目專欄作者,《炎黃地理》《中國畫報》旅遊專欄作者……
與24節氣國畫同樣驚豔的,還有他的24節氣攝影作品——
廣闊之華夏,令人驚豔的何止24節氣,那些獨屬於中國的色彩,也被他一一捕捉,小心的收藏在相機裏。
從珠峰到西湖,從林海雪原到南海, 作為一名“山水畫派”的資深驢友,十幾年來,小林老師把山水畫的靈感融入攝影中,一係列意境悠遠的攝影作品從他鏡頭流出。
但他最愛拍的,還是與他擦肩而過的路人。他有一本攝影集《我想給你拍張照》,拍攝的都是旅途中遇到的人和故事。
在他的鏡頭下,
每一個平凡人,都有著閃光點:
▲
2011年冬,臘八節的哈爾濱,室外氣溫零下二十度,他和校門口賣烤紅薯的夫妻聊天,他們的女兒在遙遠南國的廈門上大學,提起來就自豪滿滿。
▲
2007年夏,福建霞浦,海邊的漁家小孩,他說:“小朋友拍照不?”對方說:“等我一下”!然後跑回家拿出一束塑料幹花,舉起讓他拍照。
▲
2008年夏,貴州遵義的公路邊,一對背著孩子回娘家的夫妻,他喊笑一下笑一下,於是他們笑了。
▲
2010年暮春,南京白鷺洲市場,蒸小籠包的姑娘,她說,別拍啦,醜。小林說,怎麽可能,你長得很美。
▲
2008年夏,廣東陽西沙扒灣,一個鄉間粵劇團的酬神演出,他在後台和演員們聊天,她們兩個是小林的老鄉,他說把照片寄給她們,她們卻說,我們東奔西跑,很少在一個地方停留,收不到的。
說到攝影,小林老師有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要想攝影好,先要人品好。
人品一,是“慎獨”,他說:“一張印象深刻的照片,比千萬張普通照片更有力。攝影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的作品,而不是製造影像垃圾。”
人品二,是“心靈美”:內心有美的醞釀,才能發現美的角度。從尋常處出驚奇,往往比風景如畫更能震撼人心。
人品三,是“悲憫之心”,一個麻木的人,永遠都拍不出感人的照片。隻有用心感受世界的悲喜,才能拍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小林老師△
他曾拍過一組“垃圾場裏的童年”,堪稱真實版《北京折疊》。這些生活在城市邊緣垃圾場的孩子,像野草一般在這裏長大,畫麵觸目驚心,令人隱隱作痛。
▲
每當垃圾車一卸下,拾荒者就蜂擁而上,搶奪紛爭
▲
他們住在垃圾場旁臨時搭建的窩棚裏,所有的建材和家居,都是就地取材撿來的。
▲
孩子們的玩具是垃圾堆裏撿來的,衣服是垃圾堆裏撿來的,食物也是垃圾堆裏撿來的。這個孩子,左右腳穿的鞋子不是一對,是兩隻。
▲
但是這一堆堆垃圾堆成的小山,依然是孩子們的童年樂園。
在貴州威寧,他拍下了當地的留守兒童,孩子們純真的眼神直戳人心。
▲
“你從哪裏來?”“廣州,知道不?”“我姐姐就去了廣州,她說那裏可好了!我長大了也去!我要去吃麥當勞!”她笑得鼻子都皺起來了。
▲
黃昏的寒風中,一位女孩流著鼻血和鼻涕,冷得瑟瑟發抖。她已經五歲了,還像普通三歲孩子一樣矮小。她的願望,是能吃到肉和糖果。
▲
“拿著繩子幹嘛?”“上山摟豬草。”“遠嗎?”“很遠,走一趟兩小時,一天隻能去四趟。”“不用上學嗎?”“早就不上了!”
▲
“剛挖的?好吃嗎?”“天天吃!好難吃的!不過很餓的話,還可以……”
他的攝影涵養,一一從這些照片裏滲透出來,但他歸根到底不是為了出名,而是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這些孩子。
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今年1月,他用自己畫展賣畫籌得的38萬元,購置了1500套物資,和一群熱心的朋友一起到貴州威寧,趕在放寒假前,給孩子們送去了新年禮物。
這些禮物包括毛衣、外套、棉褲、棉襪、運動鞋、書包、文具、香皂......還有許許多多糖果。他還親手繪製了賀卡,送給他們。
把禮物交到孩子小手的那一握裏,他有心疼,有祝福,更有期待。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作為一名老師,他比別人更加感觸良多。
他知道,或許自己不能改變世界,但總可以做些什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4
人生最大的成功,
不是功成名就。
而是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日常生活裏,小林老師的生活簡單純粹,對於賺錢,其實他並沒有太多的欲望。
平日裏就寫寫字,畫個畫,衣服舒服就行,出行乘公交,住店有床就滿足。
除了上課、繪畫、旅行、攝影,他還留下許多時間練習書法。謄抄的心經,一筆一劃間都是心智的流轉。
問他為何抄心經?他說除了靜心,更是因為父親過世,他曾發願抄《心經》千遍,為父親超度苦厄。
有人說,小林老師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畫,活得恬淡而自在。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裏,他隻一心一意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一心一意幫自己能幫的人。
從小喜歡漫畫國畫和書法,卻希望做個“最會畫畫的醫生”,結果又陰錯陽差地成為一名非職業畫家和攝影師,現在在學校教的是交互設計。林帝浣似乎一直在跑偏,繞了一大圈,最後又回到畫畫,他發現自己走過的彎路,最後都變成了直路。
於他而言,人生最大的成功不是功成名就,而是解開心的枷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過一生,便足矣了。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