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錯把異鄉當故鄉
蘇童
十八歲離開家鄉以前,我所去過的最遠的一個城市就是南京,那是一次比較特別的旅行,不是為了遊覽,不是為了探親,當時有來自全省的數百名中學生聚集在建鄴路上的黨校招待所 裏,參加一個大規模的中學生作文競賽,那次競賽我名落孫山。
記得在返回蘇州之前我們一大群人停留在火車站前的廣場上,忽然發現玄武湖就在眼前,不知是誰第一個跑到了湖邊,我們紛紛尾隨過去,也不知是誰第一個在湖邊開始洗手,一大群中學生沿著湖岸一字排開,大家都把手伸進湖水裏,很認真地洗了一回手。我至今仍然記得那群蹲在湖邊洗手的少男少女的樣子與笑聲,二十年過去以後所有人手上的玄武湖水已經了無印 痕,而我卻在無意之中把那捧湖水融進了我的未來,當年那群等待回家的蘇州中學生中,也許隻有我一個人日後留在了玄武湖邊。
選擇南京作居留地是某種人共同的居住理想,這種人所要的城市不大不小,不要繁華喧鬧也不要沉悶閉塞,不要住在父母的懷抱裏但也不要離他們太遠,這種人無須擁有自己的花園卻希望他居住的城市風景如畫,這種人希望自己智商超群精明強幹卻希望別人純樸憨厚關心他人,我大概就是這種人,所以在我二十二歲那年我自願成為一個南京人,至今已經做了十幾年的南京人,越做越有滋味。
除了冬夏兩季的氣候遭到了普遍的埋怨,南京幾乎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地方。許多城市是綠化城市,但南京街道上的華蓋似的梧桐卻無與倫比(南京人溺愛這些樹因而原諒了春天樹上飄下的茸毛,春天你可以看見許多騎自行車的人在頭上、身上拍打那些茸毛,臉上的表情卻無怨無恨)。
許多城市都有一個或幾個值得本地人驕傲的風景區,外地人去了就褒貶不一,但是南京的中山陵是一種王尊地位。當你登臨中山陵最高處極目四眺,方圓數裏之內一片林海,你會發現這個城市之美不同凡響,紫金山與長江不再是什麽天然屏障,它們使南京永遠受到了山水的孕育。東郊的林海則是一隻巨大的綠色的枕頭,每天夜裏它對著太平門耳語一聲,睡吧,南京,南京就睡了 ;每天早晨它對著中山門說,醒來吧,南京,南京就醒來了。
六朝古都的睡眠不會太長,南京醒來了,在從前帝王們的車馬經過的地方,南京人的自行車匆匆而過。在新街口一帶的工地上,打樁機根本不顧明孝陵下太子王妃的幽魂對噪聲有何 看法,一心要為建設新南京而發出它的狂叫。在城南的某條古老的小巷裏,某個老婦拎著一隻古老的馬桶走過古老的秦淮河, 但是她已經不能隨手在河裏倒馬桶,她必須把它倒在公共廁所 的化糞池裏——南京雖然還沒有消滅馬桶,但是就連上海都還沒有消滅馬桶呢,南京為什麽要這麽著急呢。
著急不是南京人的性格,雖然南京人說話聽上去顯得很著急。這幾年人人都想發財,南京人也想得慌,但是他們因為不著急,許多事就比別的地方慢半拍。當南京人來到深圳海口淘金時,那裏已經人滿為患,他們就回來了。當南京人發現別人生產假貨劣貨大發其財時,他們傷心地意識到作為一個南京人是發不了這種大財的,他們於是就想發小財。他們想還是回家做鹽水鴨,反正南京人吃鹽水鴨吃不夠,即使賣不掉也沒關係, 反正自己也吃不夠。
南京人也符合我對人群的理想,所以我在南京一直生活得自得其樂。今年夏天的某一天,忽然遊興大發,想到在南京這麽多年,許多朋友嘴裏的幽美之地還沒去過,就攜妻子女兒往東郊而去。因為不是假日,遊人寥寥,一家人從藏書閣小徑進入百年樹蔭,一路探幽至靈穀寺,途中不聞人聲但聞鳥語流泉,心中便有一種奇異的甜蜜感覺,好像這個地方是自己家的,好像是自己向自己炫耀了一件寶物,結果自己很滿足,也很幸福。
也許這很自然,一個人如果喜歡自己的居住地,他便會在一草一木之間看見他的幸福。多少人現在生活在別處,在一個遠離他生命起源的地方生活著,生活得沒有鄉愁,沒有哀怨, 生活得如此滿足,古人所謂“錯把異鄉當故鄉”的詞句大概也就源於此處吧。
本文分享自蘇童《活著,不著急》,中信出版集團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