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本文選自朱新建《打回原形》一書,原文標題《一流大師和六流畫家》,文章有刪減。
我覺得當代書畫家不太容易出大師。
因為他將對社會或者已經對社會做出了多大貢獻,使社會起了多大變化,我們當代是看不到的。比如凡·高,他死之前,沒有後來那樣的轟動效應。
我們說塞尚是現代繪畫之父,就是因為他這個運動員準備退役的時候,這場球賽的意義才開始顯現出來。他啟發了馬蒂斯這代人,馬蒂斯這代人同時又引發出了畢加索這些人,等等,所有後來的各種各樣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都跟塞尚的個人活動有非常大的關係。
保羅·塞尚,《蘋果和餅幹》,1895
現在,我們說,塞尚是現代繪畫之父,要是沒有他的話,我們很難想象現代藝術會變成什麽樣。而這個意義是社會意義,不是說他畫一個蘋果有多麽好看,畫一個罐子在筆法上多麽有意義,當然塞尚在這些上麵都是無可置疑的,畫得非常好。這確實是需要等這場足球賽結束以後才能斷定。當大家都還在球場上跑來跑去,你怎麽能斷定最後這個世界杯是巴西隊拿走了,還是法國隊拿走了?所以當代有沒有大師不是現在說了算的,哪一個朝代的當代都沒有大師。
我個人以為,黃賓虹 、齊白石 、林風眠這些人,也不是一流大師。一流大師是什麽?有了這個人和沒有這個人,人類這個物種是不一樣的。
林風眠,《捧蓮少女》
林風眠作品。
有了愛因斯坦和沒有愛因斯坦,人類這個物種是不一樣的,這叫一流大師。開玩笑說,本來是每天六點半太陽升起來,因為有了這個人,太陽提早兩個小時出來,世界整個因為他變掉,這樣的人是一流大師。比如,有了趙佶和沒有趙佶,中國畫這個遊戲也是不一樣的;有了王羲之和沒有王羲之,中國人書寫漢字是不一 樣的,我以為這些叫一流大師。
齊白石、黃賓虹、林風眠等,我覺得就是畫得很好。一個好畫家、好藝術家,最後是不是會變成一流大師,就不好說了,這跟畫家一點關係都沒有,要看社會,有很多因素互相起作用。
齊白石作品。
我認為的大師,他自己的工作,往大方麵講,要在文化上對這個種群起過非常大的作用。就像一個地震的漣漪,震中可能圈子很小,但是震的級數很高,慢慢向外擴散出去。
我覺得石濤、八大等對中國士大夫的思想、情緒、價值觀念的影響都是很大的,當然肯定是大師。再比如李煜,雖然他寫的好像都是亡國的內心情感,王國維說李煜像基督耶穌一樣,他背負的是全人類的災難,一個物種的悲劇。
石濤,《黃山八勝圖之一》, 日本泉屋博古館藏
八大山人,《山水》,23.2 × 28.1cm,夏威夷檀香山藝術博物館藏
另外,創新也是眾多審美價值裏麵的一個。好的畫往往從哪方麵看都挺好,從國畫的傳統角度看,傳統繼承得比較好;從創新角度看,創新得也不錯。單單隻是因為創新,不會變成一張好畫。所以創新肯定不是唯一的審美價值,而且肯定不是最重要的價值。就像小姑娘本身很好看,為什麽好看?因為她長得白?但不是所有長得白的都好看。或者有的小姑娘挺苗條所以好看?也不對,不是所有苗條的都好看,有的瘦得跟竹竿一樣也很難看。反正說不好。
宋徽宗,《欲借風霜二詩帖》
宋徽宗,《小楷千字文》局部
我個人認為,比較真誠,比較生動,才是要緊的價值。所謂創新,也就是希望你的個人價值更大一些,而不要老是去模仿別人。
剛開始都是學一些程式化的技法,以期掌握一些語言可以進入這個遊戲。等真正進入遊戲,就是個人價值的顯現,包括你的修養、你的品格。你自己是什麽樣的,就在裏麵,作品就是你的影子。
比如技法有各種熟練的方法,有的人熟練得很樸素,證明這個人比較本質;有的人熟練得很花哨,全是花拳繡腿,一會兒翻跟鬥,一會兒擠眉弄眼,就證明這個人比較裝飾自己,別人不太容易看到他的本色。這些美都是有差別的。
八大山人,《荷鳧圖》,弗利爾美術館藏
所謂畫由心生,不畫出畫來,不唱出歌來,你可能看不懂他,他把畫畫出來,其實就是更徹底地表達自己,然後你覺得這個人很美。比如曹雪芹,他不把《 紅樓夢 》寫出來,你肯定覺得就是一糟老頭,他寫出《 紅樓夢 》來,你服了,原來這人內心這麽豐富。
差別在於深刻程度。內心比較深刻,作品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內心很淺薄的人,一畫畫就畫得很深刻。有可能內心比較深刻,畫還是老畫不出來,他對畫畫這個遊戲的技法不太懂,可能去唱歌唱得挺深刻,或者去寫文章寫得挺深刻。真正深刻不可怕。深刻不是說我就批評別人,真正深刻的人、真正通的人是很快樂、很平和的,而且也很熱情。
八大山人,《魚》
越往上走 ,好的作家 ,好的音樂家 ,理解問題到一定深度的 , 肯定是比較少,所以好多畫家相對不夠深刻,這也很正常。比如你畫很樸素的畫,除非真的畫得很深刻,而且也有人認識你;你又不太深刻,還放棄了普通讀者,還不畫得表麵漂亮一些,那不是弄得連飯都吃不上了嗎?
禪宗裏麵說,有個人問他的老師,如何是行善之人?老師說是那些“披枷帶鐐”的人。那如何是行惡之人?老師說是像我們這種參禪入定的人。他說,老師你說話太深奧了,能不能直著說一些我們聽得懂的。老師就說,善惡如浮雲,沒有一定的說法 。善惡 、美醜 、是非都是這樣 。
畫畫呢,連標準都定不出來,由誰來打這個分更不知道。所以這個遊戲才有意思,馬上就能評判出來 ,就沒有很多人著迷地玩了 。
我在江蘇的時候,有一個老師輩的人,講課可能有些同學看不慣。他跟我說他今年58歲。我說,58歲怎麽了? 他說齊白石58歲開始賣畫。我說那你開始賣了麽?他說誰知道我能不能活到95歲啊。從這個方麵說,我比較喜歡美國人送他們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的口號:你不一定成功,但一定要努力。我覺得這個話說得比較人道,對於每一個畫畫的人來說,不一定成功,但是應該努力,成功不成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倒覺得中國畫肯定有特別強的魅力,即便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裏死掉,我覺得也無所謂,再過個三百年五百年可能又重新活起來了。現在很有可能死掉,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每一個成功都是因為不可能才有價值。我們從邏輯上推,一個人很難成功,如果你成功了,當然有很多機緣 ,你自己又投入了超出想象的努力。
石濤,《雲山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我想把我說的成功解釋得具體一點。
我們開玩笑說,把畫家分為幾流,假如我們開始畫畫,你旁邊的人認為你是畫家了,這個時候我們定位為第六流畫家。
然後你通過偶然的機會認識一個好老師,或者你進入北京畫院或者中央美院去學習,此後你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可以算是五流畫家,升了一流。
你又特別努力,這個時候你就算四流畫家。
每一次進步的時候都會淘汰一批,六流畫家不一定比你差,但是他沒有這個機會,沒有經過這樣的專業訓練。進入專業訓練的人,有些因為文化管理等原因就很遺憾地被排除掉了。
到了四流畫家,我覺得基本上就不再動了,如果很聰明的人又不太用功,就是被大家認為還可以,進入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場合,也可以算是四流畫家。但是大多數就是這種四流畫家。很聰明的人不需要太努力就可以進入,不太聰明的人必須要很努力才能進入。在這麽多四流畫家裏麵,聰明的人已經養不成一種習慣,因此不會進入三流。不聰明的人他用功的極限就到這了,所以也就基本沒有什麽進入三流的。
石濤,《花卉圖冊》,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偶然有一些人例外,比如陳丹青,我開玩笑說,你差不多算三流畫家,因為他比較聰明又特別用功。
他是一個特殊的例子,因為當時社會不承認他,說他出身不好什麽的。陳丹青說那時候他們特別苦,和那個丁師弟畫連環畫的時候,兩個人隻有一條衛生褲,也隻有一條秋褲,秋褲還有很大一個窟窿眼,也不知道往哪兒塞,反正活得非常苦。陳丹青跟我說過,他曾經拿到一張油畫布,就哭起來了,因為他從來沒有拿到過真正的油畫布,很痛快地在布上畫油畫。他拿到之後,就不知道怎麽畫,不知道怎麽下筆。正因為這些原因,他非常用功,本身又非常聰明,我想沒有這個原因,他可能不會這麽用功。於是他就進入三流了。但我覺得這個動力妨礙他進入二流了,因為他太關心社會對他的評價。
陳丹青,《三樹圖》
把妨礙他的這些東西脫開,隻是比較坦然地去畫畫,這種人可能在四流裏麵有,但是你根本就進不了三流,二流也很難進入,所以都擱在四流裏麵了。
但有一個人突然吃錯藥了,在三流的時候因為什麽原因,突然性格變了,他又可以進入二流了。
進入二流之後能不能進入一流又是一個問題。能夠進入一流的畫家就不是一般人了,是瘋子,就是有毛病,世界上的事他隻知道畫畫,不知道別的。他必須有特別大的才氣,有非常厚的學養,又有病,那他可能是一流畫家。
朱新建作品。
曆史上一流的畫家太少了。所以我覺得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已經不想成功了,要是喜歡畫就永遠畫下去吧,我不知道這種說法是不是太釋然了。
畢加索
我看上的一些一流畫家,那些哥們絕對有病。我覺得畢加索是一流畫家,這人肯定也是有病,就是這個世界上他好像不知道別的事情,隻知道畫畫,而且又有這麽大的創造力。但光有這個毛病的人太多了,他又必須是一個有大才氣的人,又得社會給他各種各樣的原因,所以一個人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
《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