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文|章詒和
2009年10月31日,我剛由烏魯木齊返回北京,就得知歌手陳琳自殺的噩耗。不敢相信,也不願相信她就是我認識的“陳姑娘”。看到報紙刊出的照片,無可回避了,亡者就是陳琳,就是我的陳姑娘了。
除了陳琳的前夫沈先生,幾乎沒有人知道我認識她,且是朋友。幾天後,沈先生發來短信,說希望我能在她的追思會上講幾句話,讓它隨著歌聲飄入天堂。我回複道:我會以文字的方式來表達。
從死訊傳來至今,我的心一直很不平靜,很想寫兩句。是悼亡,也是寫給自己的。因為,死是所有人一致的歸宿,早晚而已。
記不清是哪一年,我到望京小區看望由重慶來的學者王康。客人太多了,多到誰也不認識誰。夜幕降臨,大家圍坐在幾乎望不到盡頭的長桌吃飯。突然,一個年輕女士把眾人排開,一定要擠到我的旁邊。她坐下了,微笑著自我介紹:“我叫陳琳。”這名字太平淡了,平淡到和她身上那件白布襯衫一樣。旁邊的主人做補充:“陳琳是流行歌手,挺有名氣的,我們重慶人。”
“我叫章詒和。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工作。”
“章老師,我知道你。讀過《往事並不如煙》,多好的書哦!”
吃驚不小,一個流行歌手能讀羅隆基,看史良,琢磨儲安平?“真的嗎?我非常感謝。”說罷,埋頭吃飯。隻顧和王康說話,便也不怎麽注意她。
沒幾分種,我發現陳琳的位置空了,人呢?畢竟我和劇團、戲班打過多年交道,知道演員的情感狀態。我放下筷子,跑到衛生間。果然她在那裏,把臉埋在盆池,用手不斷撩著自來水,衝洗自己的眼睛。她在流淚,在痛哭……
“陳姑娘!” 我輕輕地叫著。
回轉身,眼裏掛著淚,臉上全是水,非常可愛。她說:“啊,陳姑娘,多好聽!章老師,你以後就叫這樣我吧。”
之後,她向我解釋,自己喜歡哭。高興,要哭;難過,也要哭。現在哭,是高興,因為意外認識了我。我說:“你太年輕。成熟的藝人,都不這樣。”
“我不年輕,都三十多歲了。”
我們一起回到了餐桌。重慶的菜,太辣。我能吃的隻有放在眼前的油炸花生米。不一會兒,手機響了,臨時有事。隻得匆匆告辭。
等電梯的時候,陳琳跑來,說:“章老師,能把你的手機號碼給我嗎?”
就這樣,我們手機短信頻繁。她一天能發送十幾條,每一條的落款都是:陳姑娘。
一天,陳琳來電話,說:要送我一件小東西,而且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她親手做的。一下子懵了—— 自失去所有親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麽是我最喜歡的?我們約定在友誼商店的咖啡廳碰麵。陳姑娘來了:旅遊鞋,運動服,布挎包,墨鏡,素麵,短發,任誰也猜不出她是個有些名氣的歌手。
她說,自己早到了,不過是坐在汽車裏等我。我要了一杯美式咖啡,她隻喝礦泉水。話沒說上兩句,她就從挎包裏取出一個塑料口袋,打開口袋,取出一個日式小陶碗。雙手遞到我的眼前,說:“章老師,你打開看看吧。”
揭開碗蓋:五香花生米,裝得滿滿的。頓時,我聯想起在望京小區餐桌上,隻吃花生米的情景。“陳姑娘,你這樣用心,我該如何謝你?”
後來,我拿一條英式圖案的絲巾以為回贈。她鬧起來,說禮物太貴重,自己所贈不過是一碗花生米罷了。因為不公平,是絕對不能收的。不容分說,我把丁香紫顏色的圍巾繞在她的脖子上,讓她自己去照鏡子。說:“不好看,管保退貨。”
她乖乖地去了,笑嘻嘻回來。紅著臉說:“真好看呢。”
我很感動,她性情率真,稱她為姑娘,是叫對了。
我們多次在咖啡廳碰麵。陳琳送我的光碟,裏麵是她的演唱專輯。她還告訴我,在學習英文,幻想著能去美國專門學習流行音樂。
自打聽說我是一個人生活,陳姑娘就一百個不放心了。天天短信問,我早餐吃了嗎?午餐吃的是啥?晚餐準備好了嗎?我被盤問的像個罪犯,一日三審。一天,她打來電話。說,馬上開車來接我,家裏燉了一鍋雞湯,鮮死了。
她把丈夫介紹給我。沈先生很客氣,將華麗敞亮的客廳讓給我倆聊天,自己則躲進書房去了。家中的擺設,簡單卻不失精致,角落裏有高爾夫球杆、網球拍。我覺得,陳琳的生活過得已經很爽了。不久,在無意中得知我的腳“崴”了。這下子,她比我急。非拉著我上她家去住幾天。說,有個好按摩師等著呢!
一次,我們談到子女對待父母的問題。她講出自己多年的苦惱。我說:任何父母都是有缺點的,甚至是過失。但他們畢竟是你的父母,而孝敬老人則是一個人的道德底線。所謂孝敬也很簡單,比如,你看到重慶明天的天氣是40度,能不能打個電話問候家人,碰見大風大雨,能不能打個電話,提醒關好窗戶。其實,父母要求子女的並不多,一聲問候,就足以讓他們眼淚汪汪。陳琳很快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但是,讓我啼笑皆非的是她同樣也關心我,隻要北京刮風,下雨,高溫,陳姑娘的短信就來啦:關上窗戶沒有?衣服穿暖了嗎?煮綠豆湯沒有?有一天,陳琳打來電話,讓我猜她在幹什麽。我說,你太難為人了。接著,她不無得意地說:“母親病了,我在醫院陪伴呢!”
2006年,我送給陳琳剛出版的《伶人往事》。讀後,她對我說:“和過去的藝人相比,我很知足了。但是在技藝方麵與老前輩相比,那差得太遠、太遠了。我今後會努力,要把歌唱得更好。”
我問:“怎麽才算好,標準是什麽?票賣得好,就算好?上了央視,也算好?還是獲了獎,就是真的好了?”
一連幾問,她沉默了,表情變得很複雜,困頓又茫然。我知道陳琳有四川清音和揚琴的功底,於是,鼓勵她走自己的路。我說:“戲曲段子,你就是再不會唱,也比半男不女的李玉剛強三分。”她說,自己現在也有點喜歡京劇了。我建議她先學梅派。沒幾天,她就在電話裏給我唱“貴妃醉酒”,畢竟受過專業訓練,一出手,就像那麽回事。但是,她不時尚,既趕不上選秀的“超女”,也拚不過陰陽“怪胎”(注:不是指專業男旦)。人生的痛苦,有時候不一定是自己的失敗,而是他人無端的成功。我甚至覺得鼓勵陳姑娘上進,乃是絕大的錯誤。因為一個非頂級的歌手,越是有雄心,就越艱難,並潛伏著覆沒的危險。今天也不同於“萬惡的舊社會”了,從前的戲班子,演員按頭牌,二路,三路順序排列。現在,管你是大姐大,還是黃毛丫頭,都站在第一排,競爭殘酷,甚至不擇手段,使出台下功夫。
我也有對不住陳姑娘的地方。一次,她打來電話,正逢我與別人商談事情。有些不耐煩的我,對她說:“你能不能先說到這裏?”
旁邊的朋友插話,問:“什麽人?”
我說:“一個歌手。”
“你還認識歌手?!”對方驚呼。
我大概忘記關手機,陳姑娘肯定聽見了。因為好幾個月她沒理我。她該生氣!
陳琳的熱情如滾開的水,纖弱如紛飛的絮,溫柔如纏繞的藤。一旦迎麵撲來,叫你猝不及防。她急切地需要把愛分送給朋友,也急迫地需要被愛。在今天這樣隻講利益的社會,陳琳的多情就非常令我擔憂。
我們從來不談婚姻愛情問題,恰恰她的危機就發生在這裏。陳姑娘匆忙再婚,我吃驚不小。我覺得她不是在重拾愛清,而是在尋找依賴。離婚後的陳琳,害怕孤獨與寂寞。於是,尋找新的愛情,便成為她自我逃避的方式。應該說:因害怕孤獨寂寞而去戀愛、通過別人以求得安慰是當代青年的一種十分常見的心理。沒想到出道多年的陳姑娘也這樣做了,把自己的幸福和未來都裝進了婚姻。而依賴,很可能就是被利用或彼此利用。這是最危險的!難怪有人說:愛可以拯救,也可以毀滅。問題是當陷入愛情的時候,狂熱中你能分得清是拯救還是毀滅?果然,婚後沒幾天,陳琳與丈夫就產生尖銳的衝突。激情消退,大夢方醒,她贈房、贈車的種種慷慨,都成為證明自己愚蠢的注腳。草率又失敗的再婚,使她感到無比的悲憤和羞恥,這段時間,她幾乎中斷了與好友的一切往來。
再有名氣的演員,其內心都極其脆弱,不堪一擊。婚姻的破裂和事業的艱難使陳琳不能自拔。何況,藝人從來都是掩蓋真實的自我,而把笑臉,身段,歌喉以及所謂的光鮮、輕鬆、快樂,抖擻出來。他們那種無法向外人道來的淒涼、困頓、苦情和無奈,從某種程度上講並不下於打工仔。加之,陳琳性格內向又倔強,苦撐門麵,苦水自咽的生活,就使得她格外痛苦了。一切都有限度,超過了限度,陳琳決定撒手!
事情終於發生了,一個初冬的夜晚,陳琳做了自我了斷,從九層高樓縱身跳下。陳姑娘把歌唱到黃泉路上,把愛弄得血肉橫飛。離世的時候,她結婚剛剛三個月,這也使她的生命永遠停留在年輕的歲月。“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我等待著那最後孤獨。”萬不想,陳琳成名曲中的兩句歌詞,像讖語一樣應驗了。
死亡是她最後的歌,也是最絢爛的花朵。
此刻,外麵飄著雪,路燈幽暗,我的心特別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