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 非洲、南美洲和歐洲的傳統音樂在古巴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誕生了古巴音樂這朵奇葩。
表麵上看,現在的古巴和80年代的中國非常相似。區別在於,中國的改革開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期,其動力來自於自身發展的需要。古巴的變革則是從1990年蘇東劇變開始的,在此之前,古巴是一個幾乎完全依靠蘇聯的援助才存活下來的小島國,蘇聯的解體讓古巴失去了唯一的經濟支柱,它不得不做出改變,否則將無法生存下去。
? 哈瓦那極負盛名的葛佩莉亞冰淇淋店門前總是排起長龍
? 古巴街頭可見的美產汽車大都是“古董”級轎車
1959年以前的古巴並不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卡斯特羅革命的勝利也並不是老百姓吃不飽飯、忍無可忍起來造反的結果,而是帶有很強的民族主義特征。古巴是最早被西班牙殖民的加勒比海島之一,但卻是最晚脫離西班牙帝國統治的拉丁美洲國家,古巴的獨立戰爭進行了很長的時間,戰況也相當慘烈,雖然古巴人民最終獲得了勝利,但他們卻眼看著美國竊取了勝利果實,成為古巴新的宗主國。20世紀的前60年裏,古巴隻是名義上的獨立國家,實際上它就是美國的殖民地。
? 1961年4月,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門口聚集大量民眾,抗議美國入侵古巴。
革命勝利之前的卡斯特羅不是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他之所以選擇暴力革命,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趕走美國人,建立一個屬於古巴人的古巴。革命成功之後,美國立刻開動國家機器,千方百計要奪回對古巴的實際控製權。一開始是武裝幹涉,移民美國的古巴人衝在了最前麵。這招沒有成功,便改為貿易製裁,試圖用經濟手段逼古巴就範。為了保衛革命成果,卡斯特羅選擇了當時唯一能和美國抗衡的蘇聯,並加入了社會主義大家庭。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選擇是成功的。古巴沒有被美國這個躺在身邊的巨無霸吞噬,而是頑強地活了下來。但是,對於蘇聯的依賴使得古巴再一次成為超級大國實際上的殖民地。古巴在經濟上變成了蘇聯的蔗糖供應國,以及蘇聯工業產品的傾銷地,在政治上變成了蘇聯應對“冷戰”的一枚棋子,蘇聯所采取的很多涉及古巴的政治和軍事行動根本沒有經過卡斯特羅的同意。
? 在田地裏收甘蔗的古巴農民(攝於1959年)
蘇聯的解體結束了這一切。作為全球唯一一個先後被西班牙、英國、美國和蘇聯這四大帝國控製過的國家,古巴終於擺脫了老大哥們的束縛,長大成人了。此刻的古巴人終於意識到,獨立自主的日子並不一定好過,長時間的貿易禁運使得古巴脫離了世界經濟體係,變成了全球化的局外人,而計劃經濟的固有弊端使得古巴國內的生產力停滯不前,一直在吃老本。於是,古巴在1990年開始了艱難的改革。首先是屈服於黑市經濟的壓力,將美元合法化。其次是屈服於個體經濟的壓力,逐步向私人開放了服務行業。第三就是建立農業合作社,取代了舊的國有農場。第四就是改變了原有的以製糖業為主的單一經濟模式,改為重點發展旅遊業,試圖以此作為古巴新的經濟支柱。
? 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海濱大道
? 2015年7月20日,參加美古兩國教育交換項目的美國人士在哈瓦那觀光。
今天的古巴幾乎對任何國家的遊客都敞開大門,中國遊客隻需要帶一本有效護照就可以來古巴玩。古巴政府花大力氣建設了好幾個半封閉式的海濱度假村,希望那些來自資本主義國家的遊客一下飛機就被拉進專為他們準備的涉外旅館,不用和普通古巴人發生任何接觸,自然也就不會給古巴老百姓帶來“精神汙染”。所以說,如果你的目的隻是為了享受相對廉價的加勒比海灘和陽光,那麽古巴是個很好的選擇,但如果你是一名對人文曆史感興趣的背包客,古巴並不是一個容易把握的地方。這個國家的公共交通設施非常落後,旅館業也不夠發達,懂英語的導遊奇缺,好在哈瓦那有不少旅行社推出了專門針對外國遊客的旅遊路線,我嚐試了幾次,效果還不錯。
? 古巴聖瑪利亞海灘上玩樂的年輕人
? 西班牙殖民時期修建的卡瓦尼亞要塞仍保持每晚9點整鳴炮閉城儀式,要塞內賣紀念品的小攤為招徠觀看儀式的遊客而延長營業時間。
不方便不等於不好玩。事實上,我在哈瓦那市中心暴走了好幾天,特意去參觀了那些普通遊客不會去的普通居民區,在小巷子裏發現了很多有趣的東西。我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末期,全程經曆過中國的改革開放,這次古巴之旅讓我尋回了很多兒時的記憶,光憑這一點便已值回票價了。比如,我在哈瓦那找到了中國70年代才有的那種副食品商店,櫃台裏麵隻陳列著寥寥幾種生活必需品,顧客憑本購買。我還去逛了幾家針對古巴人的百貨商店,不但商品種類極少,而且價格昂貴,一套帶卡座的老式組合音響要價600美元,一台42英寸雜牌平板電視被當作鎮店之寶擺放在商店入口處,售價高達2000美元。
? 哈瓦那西邊的鄉村小鎮維納利斯是古巴兩大雪茄生產地之一。圖為一位農民在田裏收雪茄煙葉。
? 哈瓦那“烏普曼”雪茄工廠的員工在忙碌
? 煙草種植者在為遊客演示如何卷雪茄(袁越攝)
我還看到中國80年代風格的菜市場,農民們把自家地裏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運到菜市場裏擺攤銷售。因為缺乏化肥,以及標準化的生產模式,古巴菜市場裏賣的蔬菜普遍個頭偏小,而且品相極不統一,和現在中國菜市場裏出售的那種大農場生產出來的外形整齊漂亮的蔬菜差別很大。
雖然品種老舊,賣相也不好,但這類商店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價格極為便宜,這就是為什麽古巴人工資那麽低卻還能生活得不錯的原因。
? 走在古巴哈瓦那街頭的大學預科生。自1959年革命勝利以來,古巴政府一直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政策,從小學到大學全部免費。
? 古巴至今仍實行免費醫療製度,計劃投資5000萬比索來升級全國的900家醫療健康機構。圖為古巴拉丁美洲醫學院的課堂。
事實上,卡斯特羅革命的宗旨就是要保證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吃穿住行和醫療教育一律由國家按需分配,其餘的一切個人需求都屬於享樂的範疇,價格立刻就上去了。老一輩中國人對這種模式應該不會陌生,在生產力不夠發達的年代,這種模式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事實上,即使在今天,能夠滿足大部分國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國家也並不多,這就是為什麽古巴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2014年的排名是第44位,在西半球僅次於美國、加拿大和智利,排名第四。要知道,這個指數是按照一個國家的人均壽命、健康水平、教育水平和生活質量等諸多方麵進行打分的,反映的是一個國家老百姓的整體生活質量和幸福程度。作為一個旅遊者,我的最切身的體會就是這個國家既安全又衛生,深夜一個人在大街上行走也不用擔心,這在其他拉丁美洲國家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比美國的一些大城市都要好。
? 一對古巴戀人乘坐電車前往哈瓦那
說到美國,這是和古巴距離最近的國家,兩國之間的恩怨情仇延續了100多年,雙方結下了數不清的梁子。美國毫無疑問要比古巴強大得多,但古巴人也足夠倔強,堅決不向美國屈服。這才是最近這100多年裏古巴外交政策的主旋律,其餘的都是這一宗旨的衍生品。
? 切·格瓦拉深受古巴民眾愛戴,他的肖像隨處可見,也成為全球流行文化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