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作者丨楊佩昌
全世界有四類國家:第一類,民富國強。這是人們所致力追求的,世界上這種國家有,但不是太多,德國就是其中的代表。第二類,國強民弱,或者說政府很強大,超級富裕,但老百姓兜裏沒錢,這以前蘇聯和一些新興國家為代表。第三類,國弱民窮,這以亞洲、非洲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為代表。第四類,民富國窮,典型的藏富於民,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美國老百姓很富,但政府很窮,不得不向其他國家借債。
一個真實的德國
2010年世界各國GDP排名,中國位居第三,德國位居第四,表麵上中國GDP已經超過德國,但我們看一組數字就會知道有什麽樣的差距。德國2010年人均GDP是4萬美元,而中國人均GDP是4283美元,而且這個平均數中國農村很多人是達不到的,有的甚至4283元人民幣都夠嗆!
2008年中國GDP超越了德國,但是,德國是一個多大規模的國家呢?35萬平方公裏,8800萬人口,其中有600萬外國人,也就是說德國實際人數是8200萬,但諾貝爾獲獎得者將近全球一半(包括移民到其他國家的德裔)。還有一些著名的人士,比如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等,這些都是改變世界的人。
德國有很多世界第一,汽車、化工、機械、環保都是世界第一。而根據英國總領事會公布的數據:德國大學國際化水平2010年也躍居世界第一。在德國,留學生占大學學生總數的10%~15%,因為德國政府每年給大學提供補貼,外國學生越多,補貼越多。這隻是補貼而已,財政投入辦學的基本經費仍是必不可少的。
隻要你去德國,看到最漂亮的房子一定是大學,在市中心地理條件最優越的也一定是大學。這個國家有300多所公立大學,任何人都可以上大學,沒有高考,隻有申請製度,申請了就可以去學習,但德國唯一不好的是混文憑太難,如果你抱著混的目的去肯定沒戲,這對咱們來講是一個不太好的消息。
德國民富國強也體現在這個國家沒有城鄉差距,“城市是農村,農村就是城市”,基礎設施都很好。如果非要分出貧富的話,反而住在城市裏的人都是相對比較貧窮的,住在農村的人反而都是非常有錢的。我的德國朋友寫信給我,我一看地址是鄉下,就可以斷定這家夥肯定有錢,如果是城市裏的就不一定。
此外,德國的環境很幹淨,幹淨到一塵不染,沒有塵土裸露的地方,否則就是違法,要麽用小石子鋪上,要麽全是草地。我讀書的大學有一條小路,從我上大學起看見在鋪,一年的時間都沒鋪完。你知道是怎麽鋪的嗎?一顆一顆石子拿來研究,擺放在哪兒比較好,然後像一個藝術品那樣擱在某個地方。
萊比錫大學圖書館用7年時間內裝修,裝完以後就是一個精品。在德國去圖書館不用搶座占座,也許有人會問:不是這個大學的學生可以進去嗎?當然可以,隻是你不能把書借出而已。大學圖書館、城市圖書館滿足了全民的讀書需求。買書在德國很貴,一本書大約30~40歐元,也就是300~400元人民幣,所以一本書如果在德國發行3000~4000冊就不錯了,能賣到5000冊以上就算得上暢銷書。
德國吃的很便宜,德國最便宜的是幾樣東西,第一是麵包,很長的一袋麵包在市場上賣0.18歐元(相當於中國1塊多錢人民幣),夠你吃很多天,稍微貴一點是0.35歐元左右,更貴的也有。第二是牛奶,牛奶是歐洲人必喝的東西,一升0.18歐元,也有0.25歐元的,0.3歐元的。第三是果汁以及汽水,不到1歐元一瓶。
為什麽吃的會這麽便宜?德國政府大量的財政支出是用於補貼,德國政府最大的三項支出是:一個是對農業的補貼,二是對住房、租賃業、住房建築業的補貼,三是對交通業的補貼。這三大塊的補貼占據了德國財政支出的35%,這叫“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如果把社會保險等其他補助加起來就將近50%,另外20%用於國防、外交,20%用於教育、科研,隻有不到10%是用於公務員開支。
而且德國國家財政支出不打任何折扣,因為財政首先要有預算,年底有決算,少了一分錢就要小心你的烏紗帽。知道誰來監督政府嗎?第一大監督是議會,這一關太難躲,反對黨眼睛睜得大大的,若政府多花一分錢你就等著倒黴。第二,媒體天天盯著。第三是司法監督,沒有政法委,不管多大的官,到了法院該判就判,這是獨立的司法。第四是德國獨具特色的審計署。審計署官員精確到某個票據,換句話說幾十歐元、幾百歐元的錢都要說出來幹什麽了。所以德國在方方麵麵把漏洞給補上,補上之後官員真的是官不聊生了,確實是找不到任何借口往口袋裏揣點錢。
比如德國有一個經濟部長的小舅子讓他給企業寫一封推薦信。官員給企業做推薦是可以的,但唯一錯的是用經濟部的信簽紙來寫,結果被媒體發現。媒體說你有兩個嫌疑:第一,用經濟部的信譽給小舅子做廣告,顯然是有謀私利的嫌疑;第二,經濟部的一張信簽紙是國家的,你自己在市場上買A4紙隨便你寫。這真的是不拿人民群眾一針一線。
德國一個聯邦銀行行長到奧地利休假,那個老板一看德國中央銀行行長來了,趕緊拍馬屁說,住在我這兒不要錢。後來被媒體報道出來結果是丟官。白住兩個晚上就丟掉聯邦行長的職位。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一次跟企業家吃飯,之後立馬有媒體質問,總理是不是用國家的錢請客吃飯,總理慌忙把單據拿出來貼在網上,說是自己出的錢。這樣媒體才罷休。
民富國強的奧秘,德國的成功源於三大因素:
第一,二戰後美國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德國人是怎麽看待馬歇爾計劃的呢?他們說,馬歇爾計劃給西德經濟打了一劑強心針,讓德國活了過來。如果沒有馬歇爾計劃輸血,德國可能就變質了,甚至也有可能向極端傾斜。
第二,社會市場經濟體製是德國成功的保障。二戰結束後建立的社會市場經濟體製重點在於確保市場的自由競爭以及市場的有序發展,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框架之內發展經濟。社會市場經濟的成功奠定了德國今天的成就。因此,社會市場經濟製度是是德國民富國強的根本。
第三,德國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世界聞名。德國的教育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不教太多東西的。孩子的第一要務是玩得開心,其次是教一些基本的常識。因此,嚴格來講,德國從中學才開始傳授知識,並且第一位是教你怎麽去學習和思考。大學更是如此,首先教你思考,接下來才給你講框架性的知識。德國大學沒有規定的教材,教材是根據老師的喜好和專業背景來確定,也就是說我今天想講點什麽是根據我自己的愛好和專業能力。唯一例外是德國大學不允許宣傳納粹思想,這是因為德國過去太疼了,覺得納粹思想太可恨,所以不讓宣傳。
蛋糕怎麽合理切分?
社會福利從1949年建立起來之後,1957年德國開始頒布《反對限製競爭法》,隨後又頒布《聯邦銀行法》,這兩大法律的頒布標誌著社會市場經濟的基本建立。到1967年德國還頒布了《穩定與增長法》,把國家調控經濟作為一個重要的政府職能,明確規定政府的四大職能:第一,保持物價穩定,第二,充分就業,第三,內外貿平衡,第四,在上述基礎之上經濟的適度增長。
在四大目標中,曆來基民盟政府把物價穩定放在第一位,社民黨上台之後把充分就業放在第一位。在社民黨執政期間做了很多事,強化各種社會保險,工人參與到企業裏。
在德國辦企業不要發愁,政府除了兩樣事情之外不會管你:第一是稅收管理,什麽東西可以做,但不能逃稅。第二是工人管理,到德國做公司,能不雇傭德國人就不要雇傭德國人,為什麽?一是對工資要求太高,二是工人參與企業管理的願望太強烈。在每個大型企業裏都有一個企業委員會,由勞資雙方組成。其中必須有一個人由勞方出任的高級人事經理,專門負責人事,裁員需要通過他的同意才可以。
在德國辦企業不需要批準,隻要備案,隻要把章程寫好就行。在德國沒有工商、警察、衛生、防疫等所找你要錢,吃飯時動不動需要你買單。這對他們來說太不可思議了!
德國首先沒有工商這個部門,要成立一個公司有專門的工商注冊機構,隻管注冊,其他什麽權利都沒有,而且注冊費用很低,把注冊和登報費加起來,100歐元左右就能搞定。另外,任何一個警察不可以隨便登門企業,除非受到邀請。衛生檢疫的可以檢查食品和餐飲企業,但是必須在收到舉報、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這個地方有問題才會進去。
所以在德國做企業很自由,隻要把錢掙了,把稅交了,把工人安撫好就可以了。德國的中小企業很多,小有小的自由和好處。德國法律規定,超過12個人以上的企業必須組成企業委員會,在12個人以下的企業不用。德國小企業特別多,多到你隨便轉一個街道,上一棟樓都是小企業,一棟樓裏有幾十家公司。不像我們注冊公司隻能在辦公樓,住宅樓不允許注冊公司,德國沒有這種說法,隻是分有麵子無麵子的樓,有麵子搞豪華一點,沒麵子在家裏做,因此,德國企業的經營環境非常好。
德國實行率進稅率製,即多收入就多繳稅。德國的個人收入所得稅最高稅率達到58%,這意味著億萬富豪交的稅相當高。如果你是一個億萬富翁就很吃虧,所以大家都願意做中產階級。我的很多朋友公司在在瑞士邊上的小國列支敦士登注冊,那個國家隻繳納7%的個人所得稅,其他什麽稅都沒有,全國2.8萬人隻有3個人失業,還是不想幹活的,有錢不用工作。那個國家的富裕程度已經超過了德國,國家越小越富裕。
另外聯邦製國家意味著每個地區根據自己的特點發展自己,如果一刀切做事永遠做不好,聯邦下麵有州,中國翻譯叫州,但原文叫國家(State),“國家”裏照樣有總理、有憲法,什麽都有,州管的是經濟、文化、治安、警察。聯邦政府隻有一個權限即撥錢,這個稅收上來要撥多少錢給地方,除了撥錢沒有任何職能。
德國的領導人,特別是企業領導人有強大的前瞻能力,這是我們很多企業家所不具備的。我有一個好朋友原是德國辛克全球貨運的董事長,這個人在美國次貸危機後立即把該公司股份全賣掉。我們問他為什麽這麽早就能看出來?他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就意味著有可能演變成美國的金融危機,美國的金融危機就有可能演變成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現在聽起來覺得很符合邏輯,但在當時發生時是否知道才是關鍵。現在他成了德國最大的風險投資商,並且準備在中國投資環保與網絡教育。
德國人的前瞻意識表現在企業經營管理和對大事的把握之上。德國最富的三個州分別是:一個是巴伐利亞州,巴登符騰堡州,北威州,這是德國最富最強大的三個州。巴伐利亞州是以它的汽車製造、化工、電子取勝。巴伐利亞州有寶馬。巴登符騰堡州以中小企業取勝,當然也有大企業,奔馳就在這個州。最西邊的北威州是傳統工業,以機械製造取勝,那兒有一個魯爾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煤炭和鋼鐵製造業非常興旺,到了60年代末企業就思考如何的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例如鋼鐵大王克虜伯不再做鋼鐵的初級生產,而要做精細加工,其中無縫鋼管非常厲害,到現在為止沒有哪個國家無縫鋼管的質量是超過克虜伯的。再有中小企業,每個企業至少有一項核心技術或產品,也就是說從60年代開始德國開始思考經濟轉型,從而使德國的產業長盛不衰,所以德國有很多百年老店、基業長青的企業。
德國還有很多東西可講,陷於篇幅我做一個小小的總結:德國民富國強是毋庸置疑的。在這個國家,老百姓活得舒服、有尊嚴,政府也有錢為民眾做事,因此,人民安居樂業,官民友好相處,社會一派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