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並之後續
(2004-05-28 11:46:50)
下一個
既然龍爺上磚,各位捧場的覺得還不過癮,我就再說說個人的合並的一些了解。從商業角度來說,合並本身不一定雙贏。據統計表明合並的成功還是失敗的統計,大概是47%對53%。就是說失敗的更多一點。這個比率恰好跟賭Black Jack的概率是一樣的。既然如此,為什麽還要賭呢?有些是沒辦法,迫不得以而為之。有些是惡性膨脹。
我以為,合並的關鍵就是一定要有一方強有力的吃掉對方。隻有這樣才能很好的重新起步。否則就是一場政治遊戲的泥潭。比如大家都知道的Time Warner和AOL。當年Time和Warner Brothers的結合,應該算是成功的典範了,進而繼續收購了 Ted Turner的CNN。可以說成為了傳媒業的龍頭老大了。就在網絡發燒的時候合並了AOL,從此搞得雞飛狗跳,不得安寧。
我是搞製藥業的,還是說說我們這個行業吧,GlaxoSmithkline就不是一個好的合並。合並兩三年了,還在苦苦的掙紮中。沒有看到什麽起色。這種例子是因為一方無法吃掉另一方而造成的。
還有一種,是選錯了對象和評估錯了。比如上麵的那個傳媒例子有這個原因。醫藥界的比較明顯的錯誤就是 BMS了。90年代末,BMS曾經雄心勃勃的要做龍頭老大。結果後來連續兩次失手,加上自己的pipeline也不好。很快就江河日下了。第一個失手就是花了70億美元買了杜邦化工的藥品公司,買來才知道基本就是一個空殼。70億跟打水飄沒什麽區別。進而再花20億買Imclone。買了以後Imclone的醜聞就大爆發。其實,當時法瑪西亞也很想收購那家公司,因為他們的藥跟法瑪西亞的抗結腸癌藥正好匹配,可以捆綁銷售了。隻是法瑪西亞剛剛花了10億美元收購的另外一家生物公司Sugen,發現上了一當,所以這次出手小心了。於是BMS為了保住他們抗腫瘤龍頭老大的地位,急於出手了。說實話Imclone的藥是個好東西,隻是出了這個大醜聞,如果BMS動手晚一點,或者評估嚴謹一點,至少不必花20億了。關鍵是FDA拒絕了Imclone的申請之後,BMS還要繼續花錢把這個藥重新報批。浪費更多錢不說,還讓Genetech搶了先手,率先推出了類似的藥。大家知道,藥這個東西當不了第一,追起來就很累了。Merck的Cox II跟輝瑞和法瑪西亞爭奪市場多麽疲憊,其實就是因為當了老二。
輝瑞收購warner lambert應該算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例子。畢竟warner lambert基本上是一個單藥公司。所以輝瑞輕鬆的吃掉了。但是輝瑞自己的Pipe line很弱。他們的王牌Liptor受到了來自AstraZeneca的強有力的威脅。各種消息顯示,AstraZeneca的新的扛血脂藥從效果和安全性上都有可能超過Liptor。這不能不讓輝瑞早動手,於是看準時機收購了法瑪西亞。收購法瑪西亞的目的也無非是為自己買兩年時間。大家都知道,不買的話,這個泰坦尼克到2005年就會有問題了,買了法瑪西亞,他們應該可以再喘息兩年。因為法瑪西亞的藥的專利期都比較長。
在此之前,法瑪西亞也成功的合並了Searle公司。那是生物農藥公司Monsanto的醫藥部門。那個兼並案應該說是成功的。原因都是因為有一方可以徹底的吃掉另一方。一方的企業文化得到了持續和繼承。隻有這樣才能減少內鬥,輕裝前進。
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家通常不看好Aventis的合並。原因也是因為德國人跟法國人的合作,讓大家覺得太難了。從文化上的差異就那麽大。而且一方不能吃掉另一方。耗在內鬥上的力氣就太大了。所以普遍認為Aventis還要經過再次的合並重組,徹底清除法國或者德國人的影響力。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如果他們繼續合並Sanoffi,這個化妝品龍頭Loreal的醫藥公司的話,雖然他們有很好的Pipeline,但是想消除法國人影響力的願望就很難完成了。
這些是我對合並的一些認識和看法,各位盡管討論。再次感謝各位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