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看到這位仁兄的宏論。希望能更多地看到這樣的文章。你的文章讓我忍不住要點評兩句。
首先,作者滿懷一腔熱血,寫下了長文,很顯然是經過了深思和整理的。看到了很多深層的問題,更針對一些問題提出了自己思路和辦法。因為本人算是同行吧,所以很願意跟作者進一步討論一些具體的問題。
1. 關於機械還原論與盲人摸象。
完全同意你說的。現在的很多生物學家們,針對一個單獨的基因,一頭紮下去。我看到很多時候,搞基礎醫學研究的人,有時候為了出文章而出文章。早已經忽略了這個基因的醫學臨床意義。二是盲目的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的鑽下去。到最後可能毫無意義,從而忽略了整體性。這一點,可以說是越摸越全非了。但是,我並不認為,因為一頭紮的盲目了,過深了,就不需要還原了。
能否這麽說,也許這時候,需要一個介乎分子生物學和病理學之間的學科?或者說,需要一些站在更高一層的宏觀戰略家?在基礎醫學浩瀚的,雜亂的,無頭緒,甚至毫無意義的,過於具體的研究的基礎上,站在這些基礎鋪墊之上,結合病理學的基礎理論,專門提供方向性,指導性的宏觀戰略。我想,NIH更因該選擇這樣的人給與鼓勵。各大學的分子生物學教授們爭相比拚誰能到達在某個焦點上(一個DNA鏈,或者什麽更細結構上)的分子水平,同類文章,在同類雜誌中,就有搜集到成百上千,還誰也不服誰,互相證明或否定。根本忽略最開始時候的本來的目的。但是科學家嘛,受鼓勵的,受尊敬,受崇拜的,往往是新發明,新發現,而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的融合百家所長的人,或者起名叫嫁接工程師?:)這個觀念是否應該調整改變? 而不是完全的否定還原理論,或者說,否定“機械還原”但是,基礎病理還原還是要繼續的?
2. 關於畸形研究隊伍問題。
首先更正一下, FASEB的翻譯,不該加上醫學。Federation of American Societies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 這個的縮寫,應該不含有醫學吧?應該是美國試驗生物學會。但是,我同意你的理論,經濟收益是造成了這種分割的重要原因。分子生物學教授的收入跟醫生無法相比。造成了這個分割。醫生們忙於掙錢,忽略或者根本沒有心思從事基礎醫學的研究的確是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從這一點上說,縮小醫生與基礎醫學研究人員經濟上的差異可能是必要的。
另外如果這位仁兄更希望基礎醫學多結合實際一點,不妨參加一些臨床醫學的學會,聽聽看看。比如ASCO之類的。
3. 關於單一有效成分和複合成分的問題。
這中間有個關鍵的區別,我猜你更想說的是單一有效成分的問題。而不是複合藥物治療,即所謂的Cocktail Therapy。雞尾酒療法,目前在癌症和艾滋病的治療方麵已經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了。
關於複合成份藥物的問題。據我所知,FDA已經認可了,允許複合成份在作用機理,有效成分不明的情況下可以申請臨床試驗,和申報處方藥。但是,必須要有穩定的藥代藥動力學的觀察指標(PK/PD measurement)即使measure的這個成份不是有效成份也是允許的。基於這個出發點,本人曾經幫助國內的著名中成藥廠申報過臨床試驗,並且拿到了批準。但是,最後國內的中成藥廠還是沒有進一步進行下去。主要原因不是不相信自己的藥是否有效。而是因為中藥的作用和進展是個緩慢的過程,無法立刻顯現硬性指標。但是如果選擇一個緩慢的,非急症類的疾病。那麽就要承擔長期的臨床試驗,這樣龐大的開支,對國內現有的企業來說,幾乎是不可能達到的。
順便說一下,你關於Cox II的說法不準確。Merck的Vioxx被停止銷售了。Pfizer的Celebrex等,隻是被權威的醫學雜誌報道,有類似情況,但是FDA並沒有要求Pfizer停止銷售,隻是說,他們在密切關注,並在今年二月要開會專門研究這個問題。如果你的長文考慮要發表,還要做到盡量準確。
4. 關於中國醫藥業的發展問題
這一點,我感覺你的理論比較一廂情願了。我相對要悲觀多了。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論述,就是到底醫藥新藥的開發該由國家控製呢?還是讓藥廠去發展。這個爭論,已經存在多年了。兩方麵都有理由,弊端也都可以隨手舉一大堆了。比如,支持應該由藥廠領導的理論,可以用事實證明,美國這些年來的新藥的誕生數量,證明藥品價格的敞開,直接刺激了新藥的研製,美國每年新藥的誕生就是這要超過了原本強大,但是因為價格管製而逐步落後的歐洲。的確,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些年來的新藥,基本誕生在美國和藥品可以賣出天價的日本了。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另外一麵,藥廠的研究跟商業利潤緊密掛鉤。藥廠為了block buster藥物,放棄疑難病症的研究,盲目追逐所謂life style drug如偉哥,或者什麽治療尿急等藥物。因為這種藥市場龐大。但是,並不是救命藥。在眾多的疑難病症都沒救的今天,是否該花大價錢去研究生活品質藥,的確有待商榷。
中國現在要做的是基礎問題。我個人認為談發展還為時過早。中國一下子想從公費醫療變成所謂的醫保製度。由於基礎教育水平和目前盲目的利潤追求的時尚,讓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窮人沒錢治病,富人為所欲為的現象。我個人認為中國目前要做的還是要讓普通百姓,有錢沒錢都能看病。基礎健康得到保證。至少醫院醫生應該可以做到,先救人,再說費用。很多地方連這一點都肯做,談什麽醫藥發展?所以我更建議先確立道德規範。
至於醫藥發展,更多的恐怕應該采取國家與企業聯合的手段。但是目前國有企業水平還停留在急功近利的階段,研發遠不如抄襲來得快的階段。這樣一個基礎,還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幾代人鋪墊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