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海龜(七) - 得失之我見
(2004-03-07 14:01:29)
下一個
半年的外派到期了。為了挽留我,亞太地區總管專門從新加坡飛北京挽留我。飯桌上,我不好拒絕。但我心裏已經拿定主意。按期回美了。原因有以下幾個:1。當時我們從事的這個行業在北京處於起步階段。SDA剛剛成立,做事還沒有係統。藥的批準黑幕太多。醫學界被每個專科極少數的學霸把持。這些人一手拉著國家機構,一手拉著各大藥廠,壟斷分髒。對我們這樣的中型公司而言插足很難。2。公司總部對中國市場不了解,沒有長遠的眼光和投資計劃,急功近利。3。北京日趨嚴重的空氣汙染,幾乎暗無天日了。讓我無法忍受。4。如此下去恐怕情陷紫禁城,日不思楚了。。。後來的路證明回來是對的,很快跳到了大型藥廠,掌管著數千萬美元的全球項目,這幾年來利用工作之便周遊了世界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工作經驗,職場經驗都不能與日同語。對於今後以管理層身份掌握亞洲的資源與人脈鋪下了堅實的基礎。
海龜之熱炒歸功於網絡公司泡沫的幻滅。常見的幾種形式無非是:1。擁有些技術和經驗自己回國創業。2。作為海外跨國公司的員工外派回國。3。沒有工作經驗直接學成回國,受雇於中國或其它在中國的外國公司。其實無論哪種都是有利有弊,根據自身情況和行業特點見人見智。我們不妨把人材作為產品,用大家都通曉的MBA的市場理論分析一下。
SWOT分析:
1。STRENGTH你的長處,對於已經在海外擁有一些工作的人來說,長處是通曉當地語言,同時又具有海外原公司的人脈和工作經驗,同時擁有海外學位的光環。如果單純的學成回國的人來說,則缺少了海外工作經驗的紐帶。從自身創業的角度上來說,除了先進的技術知識和一些美國公司的工作經驗之外,到一個貌似熟悉,其實陌生的環境裏平地起步,其實未必是明智的選擇。
2。 WEAKNESS你的短處,對於希望外派和創業的人來說,最大的短處是沒有實際當地的工作經驗,自認為沒有語言障礙可以迅速融合,是對的。但能否融合,和是否有條件融合,又是新的問題。對於直接學成的回國找工作的人來說,略勢似乎更加的明顯。因為光環日漸無光,雖然學了一些先進的理論,但中國的獨特性和發展的速度可能讓這些理論變成一紙空談。在國內大學生也開始麵臨失業的壓力下,學成回國就更顯得蒼白無力了。
3。OPPORTUNITY你的機遇,中國在全球獨樹一幟的經濟增長,這本身就是一個機遇,這個機遇可以持續多久,不是這裏討論的問題,既然是機遇當然就有風險。網絡公司那麽大的風險,不還是有人炒到錢嗎?另外大家常說的WTO,很多從前未開放的行業,都逐步的對外開放了。這些也都是重要的機遇。能否抓住就看自身條件了。
4。THREAT你受到的威脅,顯然國內的學子素質的提高,和他們麵臨的失業壓力都對海龜形成威脅。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很多人在北美和歐洲的失業,更加加強了海龜的願望,還沒到國內海龜之間就已經開始了競爭,這無疑是最大的威脅。
既然人材本身就是一個產品,我們在看看這個產品的4P吧。
1。POSITION你的定位,如何給自己做市場定位其實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老祖宗早就教我們知己知彼了。很顯然,作為一個沒有海外工作經驗,剛畢業的學生而言,給自己定位希望找到一個外派中國的美差,在今天的這種氣氛和環境下幾乎不可能了。中小公司也許還有希望,但最多也是短期的派遣和培訓任務。任何一個公司都知道,外派海龜的費用高昂,最好能當地解決,這是大勢所趨。未來的國際跨國公司將更加完善本土話的進程。希望長期派住則需要大量的原公司或行業工作經驗,直接拿到一個較高層位置對剛畢業的人來說,隻能是望洋興歎了。對於準備自己去創業的人來說,放下身段,吃苦耐勞,準備比在海外創業時吃更多的苦。把自己定位在跟國內創業的人沒有什麽區別的位置上恐怕更實際一些。定位要看你的自身資源,資源無非是人力財力。沒有這些,定位再高也還是困難。
2。PLACE地域選擇,市場學中這裏通常指的是DISTRIBUTION。我們不妨改變一下,就談談地域的選擇。就選擇去哪些地方而言,這些往往是看自身的資源和條件而言。北京人喜歡回北京,上海人喜歡回上海,無可厚非。作為就業來說,我個人偏愛上海,香港,新加坡,北京,深圳,廣州這樣一個順序。我個人認為上海會取代香港成為東亞的貿易中心,能在上海就業無疑是好事。很多公司把它的亞洲總部擺在新加坡,在那裏就業對某些行業來說,無疑會對你的CAREER比較有發展希望,可以作為返回中國的跳板。北京的地位比較特別,對希望搞科學和教育的人來說,無疑是首選。對於公司和經濟環境而言,雖然有奧運的依托,仍然無法跟其它幾個地方抗衡。深圳廣州擁有長期開發的曆史。畢竟比其它的地方率先走了一大步,對於希望就業於國內比較接近西方管理規範的企業的人來說,仍然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根據我的接觸,他們開發早,商業模式,企業管理模式和工作態度都比較嚴謹,有跟國際接軌的趨勢。可以讓海龜們在企業裏有個較好的發揮空間。對於回國自己創業的人來說,恐怕自身的資源更加重要,大概大多數人都會回原籍創業,可以理解。如果聽我說的話,我肯定選擇二線的城市,比如大連,青島等其它城市。根據自己的資源,回避鋒芒,含辛茹苦的拚搏幾年,等自己的事業初具規模後再問鼎中原,何嚐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呢?
3。PRICE價格定位,現如今海外名牌的大學的光環開始失色的情況下,價格戰恐怕無法避免。寄希望給予海龜的優厚待遇,恐怕會逐步縮水,而且這縮水的速度還會加快。特別是在上海北京這些大城市。這恐怕是讓很多有多年海外工作經驗的老留學生們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道理很簡單,即使別人出價50到60萬的年薪,過得舒服可以,但要想讓子女日後還能上名牌私立大學的話,這個收入還是不夠。對於準備學成歸國的人來說,就是一個跟時間賽跑的遊戲。早畢業早回,通常會比後麵的人要強。當然這是指不想在海外就業而言的。
4。PROMOTION促銷自己,如何宣傳自己,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MBA其實隻對有工作經驗的人有價值。我一直是這樣理解的。盡管美國TOP10的MBA總愛吹牛說他們的畢業生平均年薪多少多少,其實那是因為他們專門招收很多大公司的中層主管去深造,畢業出來以後公司還會更加爵加薪。這種東西其實是一種虛設,不具有普遍意義。對很多毫無工作經驗的人來說,你可能跟本進不去那個學府,即使進去了,畢業以後的立刻能拿到的高年薪也是場夢而已。所以憑借一個MBA回國找工作實際比較不利。所以抓住自己其它的特長,結合MBA才是最有利的促銷方式。比如搞金融的,IT的,市場的,甚至於其它專業技術的。絕不能放棄一切機會,重點強調自己在那個行業裏的工作經曆,即使很少也要重點的推出。所以我經常對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建議,去學那些有特殊專業成份的MBA,比如酒店旅遊管理,公共健康管理等等。即使是普通的MBA,側重在金融,人力資源或市場等,也比那種華而不實的所謂INTERNATIONAL BUSINESS要強。
雖然中國是個龐大的市場,這個市場的潛力大家都知道。但如何開發這個市場,如何讓這個市場走向成熟還需要很長時間。就目前的情況看,傳統的製造加工業,甚至高科技的製造業,比如電腦的硬件製造業,已經率先在中國生根開花了。其它一些產業,比如金融製藥業還沒有開始。本人是做藥的,所以對這個行業了解多一點,於是多說兩句。從全球的10大製藥公司來看,雖然都已經進入了中國,但在中國的銷售額在總體的比率上可謂九牛一毛。這樣一個市場狀態要讓總部引起重視,幾乎沒有可能性。要想改變一下這個市場狀態,那是另外一個討論的話題。這裏就不細說了。在這種情況下,從事這個行業的同仁,要希望回去做一個長期外派員工的可能性不大,短期提供技術指導的可能性還是很多的。如果你有很多經驗,特別在市場方麵的經驗。派你長期回去,做比較高層的管理人員,比如市場總監,醫學總監甚至中國首席代表的可能性會有。但是需要長期的工作經驗和人脈資源。如果做這行的回國創業,不是不可以,但急功近利的形式就不必費心了。因為不可能。雄厚的資本必須是先決條件。
綜合一下所有的利弊,怎樣是最理想的海龜之路呢?個人以為,能夠在總部長期掌管亞洲包括中國的業務,可以經常的回國,是首選。等到了適當的年份,差不多快退休了。找一個亞洲或者中國首代的高位,幹完就退休,是最理想的選擇。對於一個年輕,剛剛在海外就業的人來說,急於長期外派中國(兩年和更長),但還想回到海外的人來說,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特別是技術含量高的職業。等你兩年回來以後,你會發現你技術的過時。從長期的CAREER而言,其實是一種損失。當然對於那些根本就沒想在海外就業的人來說,隻要價格合適就盡快回去就是了,也不存在什麽選擇了。至於說短期外派,無論對個人的CAREER還是對吃喝玩樂都是絕好的選擇,不應錯過!至於回國創業嘛,就象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創業一樣,永遠沒有早也沒有晚。隻要有資源,任何時間都可以去創業。對此,我唯一的衷告是最好做現金生意。對於大陸這種資本主義初期資本積累的環境下做事,沒什麽信譽可言。除非你有雄心壯誌,不在乎能否迅速收回投資。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大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