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2)
2014 (1)
——王亞法
上世紀八十年代來澳洲的四萬年輕人中,有不少優秀人才,且不說兩次獲諾貝爾經濟獎提名的楊小凱;也不說為丹麥王妃和澳洲總理畫像的沈嘉蔚,戚欣應該也算是一位。
戚欣幼承庭訓,自幼繼承他爺爺的微雕絕技,能在米粒或頭髮絲上刻《孝經》、《千字文》及花卉人物,山水國畫??精微深邃,非常精緻。微雕是工藝美術中難度最高的一項手藝,它不光要有犀利的目力,高度的文字修養,深厚的書畫藝術功底,還要靜心屏氣,一絲不苟。要成為一名微雕工藝師十分不易,眼下中國所謂的書畫家多如恆河之砂,然而微雕工藝師,卻難找到一千名。
由於東西文化隔閡,戚欣作品的題材過於中國化,於一九九七年回國發展,他感悟到他培育的果子,隻有在故國的土地上才能結出了豐碩之果。近三十年來,他皓首窮工,苦心專研,作品越發成熟,在竹簧、扇骨和葫蘆上的微刻小字,達到了爐火純青,超神入化的地步,被微雕收藏界譽為中國第一。這些年來他的作品得到國內名家和玩家的高度重視,在全球佛光山美術館輪流展出,並得到各界的好評。
戚欣是我的老友,一九八八年八月,我剛下悉尼機場,就是他開著二手車來接我的,當年患難朋友,今天看到他斐然的成績,為之欣然,為之鼓掌,是為序。
二○二五年七月二十八日於食薇齋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