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外匯匯率 [原創]
(2008-08-01 13:28:59)
下一個
淺議外匯匯率
劉以棟
外匯匯率牽涉到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方麵。大的方麵如亞洲金融風暴對東南亞國家財富的衝擊,小的方麵如你春節寄回去的美元合多少人民幣。即使這樣簡單的日常生活中問題,卻沒有一個大家能普遍接受的標準答案。我現在此介紹一些相關理論,供大家參考。
其一是同等購買力理論。也就是說,一樣的物品,在不同國家的價格差異,應該不超過兩地之間的運費。如果兩地之間的價格差異過大,就會導致兩地之間的物品流動,最後達到價格一致。基於這種理論,兩國之間的貨幣匯率就有了一個基本範圍。如果一斤雞蛋在美國值一美元,在中國賣八塊人民幣,那麽比率就是一比八。這種理論雖然直觀,但也脫離了一些現實問題,如關稅、參照物品類別等因素。對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貨幣匯率,這種理論比較適用。
其二是通貨膨脹理論。如果一個國家物價上升太快,那麽其貨幣匯率就會貶值。用東北人的話說,就是“錢毛了”。前幾年阿根廷、巴西等國發生了通貨膨脹,其貨幣匯率也隨之下跌。簡單來說,通貨膨脹理論和同等購買力理論是比較一致的。
其三是利率理論。一個國家的外匯兌率,跟中央銀行的利率政策相關性很大。一般來說,當一個國家的銀行存款利率高時,其匯率就會上升。一方麵因為利率高,大家傾向於去買這種貨幣去存;另一方麵,存款利率高時,貸款利率也會高,從而減少了廣義貨幣供應量。現在美元和歐元之間的兌率對兩邊的利率就很敏感,而日元對其它貨幣的兌率則對這種利率關係反映不大。值得一提的是,這裏所說的匯率都
是指短期匯率(Spot Rate)。根據無免費午餐理論,一個國家的存款利率上升時,其遠期匯率(Implied Forward Rate)應下降。
其四是中央銀行直接幹預。各國基於自身的利益考慮,其中央銀行可對其匯率進行直接幹預。這種幹預包括正反兩麵。正的方麵指購買本國貨幣去支持其匯率。一般來說這種幹預難度比較大,必須有雄厚的外匯儲備作後盾。在過去的曆史上,隻有香港在匯率保衛戰中取得成功,其它許多國家都以失敗告終。反的方麵指出賣本國貨幣去壓低其匯率。如果各國不一起這樣去做,應當沒有問題。日本近年來一直在
這樣做,到目前為止還比較成功。
除了上述各種因素以外,很多突發事件也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外匯匯率。如政變、內戰、地震、瘟疫等,都會對匯率造成巨幅波動。
回到生活中來,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走向會如何。從上述各種理論看,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大家的各種猜測都有自己的道理。綜合來看,筆者認為在未來一二年內,人民幣對美元將會升值;而更長遠的人民幣與世界各種貨幣的兌率走向,則取決於中國未來的政治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