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我的琵琶曆程 (林石城)

(2015-08-25 18:23:57) 下一個

我的琵琶曆程

林石城

前   

   我的一生並不順暢平穩,起起落落。但在這不安定的生活中,竭盡所能,著作編寫出版了二十多種書譜,說明我對琵琶事業是熱愛而執著的。

   我是中國醫學院畢業並不是父傳的醫生,開業行醫了十五年。由於沈浩初老師要我把浦東派琵琶傳下去,也由於自己熱愛琵琶,就決定走上了音樂教學崗位。

   接到檢舉材料,不當麵了解,就給予判定,在我的一生中竟遭受了兩次。後雖一再申訴,最後得到書麵平反(1988年9月8日上海市公安局給平反信),但由於我 一度離開了琵琶教學崗位,使我個人在精神上,生活上,經濟上蒙受了損失,對整個琵琶事業也受到了相當損害。如使四、五十歲以下學習琵琶的人,多少會受到假 冒偽劣的侵襲而不自知。例如基本指法輪、滾的演奏方法改了,輪滾的音響效果不對了。首創者現在已不能在樂曲中演奏輪、滾了。把傳統樂曲任意篡改,搞得不倫不類,聽後使人啼笑皆非。否認原有的各個流派(喊出“打倒流派”),原來妄想自成自己的一個流派。可惜在琵琶曲中常用的輪、滾已不能演奏,自成流派隻能是 矇騙人,知情後應該不再盲從。

   對琵琶界前輩、同輩以及學生們的有關情況,也有一些介紹。為了說明問題,把事實經過都寫了出來。其中或有不利於某人,但為了讓讀者明確經過細節,還是應該作一定的敘述。

   我對琵琶教學經曆了六十多年。在具體教學與演奏實踐中,積累了一些經驗與心得,在這裏也有一些交代

                               我的琵琶曆程

   我於1935年起開始學習各種民族樂器的演奏。後又進中國醫學院學習(西醫與中醫)。畢業後從父學習中醫,自己在上海市內開業行醫15年。1956年9月應 調到中央音樂學院民樂係任教琵琶至今。父親林玉如是位名醫。治病之餘,喜愛中國樂器。父親家中備有各種中國樂器。父親也會演奏。當地各位愛好中國樂器的樂 友們常來我家合奏。我在多看多聽之中,引發了對中國音樂的喜愛。1935年起先學二胡、三弦,後學琵琶、阮、笛、簫、楊琴等。後又專攻琵琶,並向浦東派琵 琶傳人、《養正軒琵琶譜》編著者沈浩初先生請教並學習琵琶。

   1953 年暑假期間,沈浩初先生來信告我:“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先生要來浦東我家看我,上海到浦東我家怎麽走,他們不知道,他們會到上海市馬當路306弄 30號你家找你,請你陪他們來浦東我家”。就這樣,我與楊蔭瀏、曹安和先生開始認識,並陪曹安和先生去浦東拜訪了沈浩初先生。曹要沈演奏並錄音。沈因有病 不能演奏,並讓我代為演奏與錄音。是年冬,沈浩初先生病逝。但在病重時把重新編輯書寫的《養正軒琵琶譜》修訂本(此譜第一版曾於1926年脫稿,1929 年刊行,共三冊。係工尺字譜)用掛號寄給我,要我譯成簡譜、五線譜介紹給琵琶界。沈先生病逝後,楊、曹要我演奏錄音。在上海由沈仲章先生用鋼絲錄音機錄了 《十麵埋伏》、《霸王卸甲》、《月兒高》等四首樂曲。1955年起,楊、曹來信希望我棄醫到中央音樂學院任教。1956年9月,中央音樂學院民樂係成立之 時,我就應調來院工作。當時中央音樂學院還在天津市十一經路。

                                琵 

   我自1956年以後,一直從事琵琶教學、演奏、創作、科研工作,其間也編寫了江南絲竹合奏分譜與江南絲竹教學工作。我的早期琵琶學生如鄺宇忠、劉德海、吳俊 生等,早已被評為教授職稱。除在中央音樂學院對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副科生、進修生輔導琵琶專業外,也曾為其他音樂學院校、藝術學院以及海外各院校、藝術 團體講課。文化部主辦的南方片、北方片的專家示範音樂會都曾被要求作專家示範獨奏表演;海外如香港、新加坡、美國、台灣、日本、法國、德國、瑞士、荷蘭、 意大利等也曾多次前往演出;為中國唱片社及各音響出版社、電視台等演奏錄製唱片、磁帶、CD、VCD共幾十種。

   在 創作改編方麵,先後編寫了琵琶練習曲200餘首;把民間樂曲改編成琵琶獨奏曲如《三六》、《出水蓮》、《靠山》、《陳杏元和番、落院》、《一枝梅》、《到 春來》、《彩雲追月》、《迎春舞曲》、《光明行》等於1957年配用西洋和弦作初步嚐試;創作如《青春之舞》、《海河之歌》、《奔放》、《捉迷藏》、《秋 胡行》等。

   著作、整 理出版的書譜如:《琵琶演奏法》、《琵琶曲譜》、《工尺譜常識》、《民族樂隊樂器法》(琵琶部分)、《琵琶教材》、《琵琶三十課》、《鞠士林琵琶譜》(整 理)、《養正軒琵琶譜》(譯成五線譜)、《琵琶基本指法練習》、《琵琶練習教材》、《琵琶製作》(與高占春合寫)、《林石城琵琶曲選》、《琵琶教學法》、 《琵琶練習曲選》、《林石城琵琶曲選集第二冊》、《嘈切雜談.林石城琵琶文錄》、《江南絲竹名曲合奏總譜》、《琵琶教材》、《琵琶名曲選淺說》、《琵琶 初、中、高級教材》、《琵琶考級曲目詳解》等。

   浦東派琵琶是琵琶四大流派之一。浦東派琵琶在鞠士林、鞠茂堂、陳子敬、倪青泉、沈浩初、林石城世代相傳中,留下了很多精華技法與有名的傳統樂曲。它們記載在 《鞠士林琵琶譜》、《陳子敬琵琶譜》、《養正軒琵琶譜》等各代琵琶家記寫的琵琶譜稿之中。浦東派琵琶至今仍能保存有富有特色的傳統精華的指法。例如“並四 條弦”、“並三條弦”、“並二條弦”。這種在並弦動作中能使弦音發出不同音高、音色的指法,雖然技巧難度稍高,但能發出其他指法或其他樂器所不能替代的音 響效果來,尤其在半秒鍾內把張力很大的四條弦相並在一起,既產生了特有的音響效果,也是浦東派琵琶的絕技。這些並弦指法,在浦東派傳統曲譜《海青拿天鵝》 (並四弦與並二弦)、《霸王卸甲》(並三弦)、《十麵埋伏》(並兩弦)、《水軍操演》(並四弦)等樂曲中都曾見用,極富特色。又如“吟”這個指法,各派都 用,但浦東派要求有:大、小、快、慢之分,又須有:慢而大、慢而小、快而小、快而大、音頭吟、音尾吟等種種不同奏法。每首樂曲注有吟的符號之處,在實際演 奏時變化較多,決不能用一種吟法來代替其他各種吟法。還常用極快極小的吟(譜上一般不注吟的符號),以使樂音非常純淨優潤。再如講究音色要有變化而不單 一;有的要求音色很堅實;有的則要求音色非常柔和優美。又如“輪滾三四條弦”,在四條弦上作“大摭分”、“掃撇”等指法,都是浦東派還能保存下來的特有指 法。又如“弦數變化”,這是在輪或滾四條弦時,在樂音的整個時值長度中,並不都在四條弦上作輪或滾,而是在弦的數目上須有變化(須根據不同定弦而作不同的 變化奏法),這樣,可使這個輪或滾四條弦時值長度的音響效果不會很單一而相當複雜。浦東派在表演藝術方麵要求對每首樂曲所要表達的是什麽內容?如何去表 達?要求先作專研並了解,然後根劇樂曲的時代與內容,通過一定的藝術處理,把各個不同時代內容,真實地、恰到好處地演奏出來,使聽的人產生共鳴,得到美的 享受。為此,如要把浦東派的樂曲演奏好,必先學好浦東派的各種特有技法與藝術處理才行。

   例如1982年3月,在武漢由文化部主辦的全國民族器樂觀摩演出南方片的專家示範音樂會上,林石城已年逾花甲,演出了《十麵埋伏》,那嚴謹有力的指法,細微 的音色變化以及演奏武套的磅礴氣勢,把人們帶入了古代戰場的意境之中,深受行家們的敬佩。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央民族樂團團長李煥之同誌,在大會的報 告中也提到石城的演奏:要不是人們親眼看到,真不敢相信這樣精湛的演奏竟出自一位年過花甲之人。同時,在文革中聽慣“四人幫”篡改的《十麵》的聽眾,至此 才知真正的流派的《十麵》就是不一樣。音樂界的同行包括未彈過浦東派樂曲的琵琶同行們,對《十麵》的每段內容、用什麽指法去表演等不一定了解,不聽音響效 果,易被矇蔽,現在經過比較,可以真偽立辯。

   我於年青時也曾向民間學習,曾參加江南絲竹、廣東音樂、潮州音樂的合奏。還經常參加社會上的一些音樂活動,是“春秋集國樂社”、“浦東電氣公司國樂隊”的輔 導老師;又是“上海國樂社研究會”、“建聲國樂社”的顧問,也是廣慈醫院國樂隊、上海第一醫學院國樂隊的音樂指導。每星期六和星期日晚上還經常在廣播電台 為聽眾們作現場演奏。曾在上海原跑馬廳、現在的人民廣場原址,有十萬人出席的上海市政公會成立大會上,帶領浦東電氣公司國樂隊作合奏演出,並琵琶獨奏了新 創作的琵琶曲《學生操》,在那振奮人心的樂曲聲中表達了學生們茁壯成長的音樂行象,演出非常成功,受到熱烈歡迎和稱讚。第二天,當地各報作了專題報道。編 寫的琵琶曲《龍船》,紀念了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每逢端午節,上海電台總要播放我演奏的《龍船》錄音。這首《龍船》中還配有各種鑼鼓音響和幾首民間樂 曲,易俗易懂,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

   五十年代在中央音樂學院編訂的“教學大綱”中,鑒於現代新作品太少,寫上了鼓勵琵琶主科生改編或創作琵琶獨奏曲,因此,當時的幾位琵琶主科生,後來都寫了很多琵琶樂曲。五十年為了了解西洋音樂,編寫了十二個調號的技巧與基礎練習150條,包括和音、和弦練習,由中央音樂學院教材科油印後分發給同學們。 1957年試將西洋三和弦等移編在琵琶上演奏,編寫了《彩雲追月》、《迎春舞曲》等樂曲的琵琶譜。七十年代又移編了《山丹丹開花紅豔豔》、《白毛女》舞劇 第一場、《紅色娘子軍》舞劇中的《黎族舞曲》、《軍民聯歡》、《女戰士射擊舞》以及《快樂的女戰士》等。

   1987年5月在上海舉辦的“首界海內外江南絲竹比賽”,由林石城輔導的中央音樂學院江南絲竹組又獲得了演奏獎的第一名。

   我對琵琶製作數十年如一日地一直在研究與實踐。六十年代第一次全國評比琵琶製作時獲得第一名的那把琵琶(高占春製作),它的有效弦長的尺寸就是根據我的一把清代琵琶的尺寸,比民國的要長一些,當時高占春在向我學習琵琶演奏,我讓高占春用安徽學生送來的桐木板為清代琵琶換米麵板,發現音響效果特別好。高占春也按此尺寸來製作新琴,獲得成功並得獎。為此,當時有人把琵琶的山口天牌處的背部加了長度的。對複手的改革(加條),麵板不同部位的厚度,橫梁的位置與寬度厚度,音柱的安裝等都不斷做了實際試驗。也曾為金屬弦、尼龍鋼繩弦不斷地做過鑒定並提過諸多建議。也曾與高占春合作,撰寫了《琵琶製作》專著。

   林石城先後曾受聘為中國音樂家協會表演藝術委員會、民族音樂委員會大委員,中國老年人物研究會音樂研究所的特邀研究員,中國音協琵琶研究會會長,中國南音學 會理事,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北京民族樂器廠、中國珠海金聲樂器廠、開封中原民族樂器有限公司、香港宏光國樂團等的顧問,浙江江南絲竹社也聘請為藝術顧問。

   我曾多次榮獲“優秀教師”、“園丁獎”、“表彰證書”、“榮譽獎”、“教書育人先進”、“發揚文化獎”、“表彰五十年積極貢獻獎”、“傑出貢獻獎”等。1991年10月1日國務院授予首批“特殊津貼”。

我改編創作的琵琶曲主要的如:

1948年整理《婆媳相爭》,改編《秋思》。

1949年創作《青春之舞》、《學生操》、《空戰殲敵》,編寫《龍船》、《三六》、《旱天雷》。

1952年整理《洛神曲》。

1957年改編《迎春舞曲》、《彩雲追月》、《光明行》、《老六板十段變奏曲》。

1959年創作《海河之歌》、《奔放》、《捉迷藏》。

1963年改編《出水蓮》、《靠山》、《新編夕陽簫鼓》、《陳杏元和番.落院》。

1964年改編《山丹丹紅豔豔》、《白毛女舞劇》第一場、紅色娘子軍舞劇選曲《黎族舞曲》、《軍民聯歡》、《女戰士射擊舞》以及《快樂的女戰士》。

1986年編寫《春江花月夜》琵琶、古箏二重奏譜。

1990年編寫《到春來》二部曲譜。

1994年創作《秋胡行》。

1996年編寫《行街四合》二部曲譜。創作《天福頌》琵琶獨奏曲譜(後由王甫建寫成民樂合奏曲)。

我錄製唱片、磁帶、CD、 VCD主要的專輯如:

1980年中國唱片社錄製唱片四張:BM-10611, 10612, BM-01031, M-2737。

1981年香港南國唱片公司出版《思春》唱片,片號:BM-01031, M-2937,百利唱片公司出版《思春》磁帶NS-90。

1983年人民音樂出版社錄製《琵琶三十課》(與林嘉慶合錄)磁帶二盒,華彩8026-J002,《養正軒琵琶譜》磁帶二盒:黃河8026-L002,華彩8026-L008。

1983年太平洋影音公司錄製磁帶一盒。

1984年香港麗風唱片公司錄製磁帶一盒。

1984年北京音響出版社錄製磁帶《月兒高》:AK1512-NT>120。

1985年新加坡億元錄音公司錄製《林石城琵琶獨奏》:3-01STEREO。

1989年上海音像公司錄製磁帶二盒:YA1-3,YA1-4。

1990年台灣搖籃公司出版《天下第一琵琶林石城》磁帶、CD各一種。

1983年中央音樂學院錄製教學錄相片《十麵埋伏》、《海青拿天鵝》、《左手指法吟》約三小時。

1993年法國國家電台錄製CD-115:OCORA、0560046CD,並獲得金獎。

1994年中國教育電視台錄製《天下第一琵琶林石城》電視片,由中央電視台等播放。

1996年中央電視台“縱藝走廊”錄製《一代琵琶宗師林石城談琵琶》一小時,由中央電視台播出。

1992年1996年為中國龍音公司錄製CD二盒:《十麵埋伏》、《春江花月夜》。

1998年為環球音像出版社錄製《林石城先生講解示範琵琶十八首名曲》VCD五張。

1983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用年華譜成美妙的琴聲》專題一小時。

2001年人民音樂出版社錄製《琵琶三十課教學》VCD五張(與林嘉慶合錄)。

我著作、整理出版的書譜如:

1、《琵琶曲譜》(五線譜)1956年音樂出版社出版,1974年香港信成書局盜版發行,64麵。

2、《琵琶演奏法》1959年音樂出版社出版,16萬字。

3、《工尺譜常識》1959年音樂出版社出版,4萬字。

4、《民樂隊樂器法》(琵琶部分)1963年音樂出版社出版。

5、《琵琶教材》1958年中央音樂學院教材科印,96麵。

6、《琵琶三十課》1982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137麵。

7、《鞠士林琵琶譜》1983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155麵。

8、《琵琶基本指法練習》1982年中央音樂學院教材科印,61麵。

9、《養正軒琵琶譜》1983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124麵,五線譜,林石城整理。

10、《琵琶練習教材》1984年中央音樂學院教材科印,61麵。

11、《琵琶製作》1982年起由《樂器》雜誌連載發表(與高占春合寫),27麵。

12、《林石城琵琶曲選》1986年香港上海書局出版,199麵。

13、《琵琶教學法》1989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237麵。

14、《琵琶練習曲選》200首,1990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218麵。

15、《琵琶初、中、高級教材》1992年中央音樂學院教材科印,(五線譜)203麵。

16、《林石城琵琶曲選集第二冊》,台灣搖籃公司出版,206麵。

17、《嘈切雜談.林石城教授琵琶文錄》學藝出版社出版,286麵。

18、《江南絲竹名曲合奏總譜》1998年香港上海書局出版,234麵。

19、《琵琶教材》1998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264麵。

20、《琵琶名曲淺說》1999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175麵。

21、《琵琶考級曲目祥解》1999年起《小演奏家》連載出版。

================================================================

唐代流入日本的五弦琵琶,稀世珍寶,藏於日本宮內廳正倉院: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明代琵琶與現代琵琶無異,但北麵鑲嵌有百多片六角象牙雕刻:

古裝琵琶女:

http://sns.91ddcc.com/t/66699

兒童琵琶:http://www.123aiyue.com/thread-113558-1-1.html

琵琶入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