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舟一葉

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個人資料
正文

《三字經》何必進校園 (轉)

(2013-05-09 07:18:27) 下一個
 
《三字經》何必進校園
華夏經緯網 2011-01-10 15:48:53
字號:
 
 
 

 

山東省教育廳要求中小學“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新華社1月5日的報道關注了這一禁令引發的爭議。傳統讀物中的思想糟粕可能會對孩子們產生誤導,教育廳的禁令,表達的正是這樣的擔憂。 

對於這條禁令,人們有多種多樣的議論,讚成和反對的都有。盡管傾向各異,但各種不同意見的基本出發點卻比較接近,那就是對《弟子規》《三字經》等對孩子們的影響看得很重。對今天的孩子來說,這些讀物的影響真有那麽大嗎?難道幾本古老的少兒讀物就能主導孩子價值觀的形成?這種可能性也許很小,但更能影響孩子價值觀的,是孩子們耳濡目染的這個世界,幾本古老的讀物作用不會太大。 

《三字經》等進校園,是這些年“國學熱”的一部分。“國學熱”的出現,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有必要,但不少人推動“國學熱”,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眼前的社會風氣不滿意,希望用國學來教化人心;當然也有人利用國學追逐商業利益,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但事實上,如果我們不能改良社會生活本身,而把提升社會道德水準的希望寄托在幾本舊學讀物上,這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我們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不可謂不重視,但很多人直到成年都無法養成不隨地吐痰、不亂闖紅燈的好習慣;愛國主義教育更是“從娃娃抓起”,但很多人成了社會精英之後,不是照樣想著移民到美國去“變現”?原因何在?並不是我們的教育內容有問題,也不是沒有好的教育讀本,根本原因就在於社會生活現實對孩子的示範作用,徹底消解了灌輸給他們的那些道理。一邊給孩子們講愛心,一邊拆遷逼得人自焚,一邊灌輸仁義禮智信,一邊向學生家長亂收費,這樣的教育,隻能培養出普遍的道德虛偽。希望用《三字經》來培養出一代道德完美的人,實在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況且《三字經》等離現代社會的普遍價值很遠,該不該讓孩子讀這些東西,是大可存疑的事情。如果說今天的孩子還必須得讀《三字經》,那讓孩子們怎樣理解“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價值呢?那可是每個孩子的曆史必修課。 

現在社會上似乎有一種對國學的迷信,無論其正麵作用,還是負麵作用,都被無限誇大了。其實,所謂“國學熱”是有背景的,一是我們綜

合國力上升了,手裏的美國國債多了,腰杆比過去硬了,就認為傳統文化也自然會隨之價值凸顯,《三字經》等當然也可以拿出來發揚光大;二是市場經濟下社會分化了,財富階層成長起來了,作為既得利益者,麵對轉型社會的變遷,希望對自己有利的格局繼續維持下去的願望,是這些年來“國學熱”的一大社會基礎,而儒家的一些思想,正合他們的胃口。這種渴求和政治文化生態互相呼應,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力量,造成了一種文化複興的假象,蠱惑著很多人,也蠱惑著我們的校園,這是一種值得警惕的現象。當然,作為個人或個別群體,賞玩國學沒什麽不可以,但要利用國民教育體係向孩子們灌輸《三字經》,還是審慎一點好。希望用《三字經》培養一代人的道德感,是一種文化保守主義的妄想。 

現代教育,既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又要培養現代公民,這應該是國民教育的基本價值目標,切不可迷失方向。不能否認《三字經》等讀物中有健康的內容,但總體上看,此類讀物,離“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目標很遠。退一步說,難道四書五經遍於國中的古代就是個道德的黃金世界嗎?

張金嶺

來源:齊魯晚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