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舟一葉

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個人資料
正文

海外中文教書手記(四)習以為常

(2012-10-19 09:57:04) 下一個

下午與哈城好友蓮心聊天,她目前也在家教孩子中文,她鼓勵輕舟繼續“海外中文教書手記”的係列。曾經在中國是“優秀教師”的蓮心談到,學習語言是滾雪球效應,日積月累,方能越學越好。蓮心也常到她孩子的班級分享中國文化,不久前她到學校分享中國書法和剪紙後,孩子班級的家長紛紛寫感謝信給她,而她的孩子也很為自己的雙語言、雙文化的背景而感到驕傲。蓮心還分享到,學習中文的堅持,與其說是孩子的堅持,不如說是家長願意花時間教孩子的耐性和堅持。

家長的耐性和堅持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長期地投入時間和精力。要使中文學習成為習慣,讓雙語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家長和孩子們都要將學習中文當做常規慣例(routine)一樣去對待,如此,孩子們每日練習中文也就自然而然習以為常了。中國古語說的好,“業精於勤,荒於嬉。”記得孩子鋼琴老師總規定孩子們每天練習鋼琴半個鍾頭,一周可以休息一天。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如同練鋼琴或者打拳,習練中文同樣需要勤學苦練,方能長進。

海外的孩子們學習中文要麽周末到中文學校上一堂課,要麽在家師從父母,無論哪一種,那堂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課後的溫習和練習。孩子幼年時,需要耐心地坐在孩子身邊,看著他寫字的筆畫順序,教孩子認字。幼年的孩子,記憶力好,理解能力有限,是培養語音和語感的最佳時期,可以讓他們背誦朗朗上口的兒歌、童謠、古詩等。等孩子們養成了寫漢字的正確筆畫順序,更養成了學習中文的良好習慣,心智逐漸成熟了,教習中文可以用“放”的方式,如今我周末給孩子們介紹一堂新課,大約一個鍾頭,我用的是中國全日製三年級下學期的語文教材。一周內孩子們每天溫習功課,主要是他們自己練習,一般二十分鍾左右,一周至少休息一日。我提前將新課的生字和詞組寫在牆上掛著的“漢字板”上,兩個孩子每天課內功課做完,就自覺地抄寫一頁板上列的生字和詞組,然後閱讀課外中文讀物,再將這周的新課念給我聽。最近他們課外閱讀的是中文版的德國兒童書籍《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內容風趣,正好是一對姐弟的故事,他們很喜歡讀。兒子願意念出聲,女兒則自己默讀,每天讀兩三頁。每章節都有個別生字,但並不影響他們的整體閱讀,如同我們從前學習英文,很多生字都可以從字裏行間猜出意思。

良好習慣的培養需恰當的方法。記得10幾年前剛開始在紐約雪城大學教中文,第一學期雪大用的是繁體字課本,我那時教學經驗也有限,體諒著美國學生寫繁體字的辛苦,記得教“聽”這個字,繁體字“聽”有那麽多筆畫,對於初學漢語的美國大學生來說,是極大的挑戰,於是我的教學側重教拚音和會話,學生們很快就將四聲和聲母韻母掌握熟透,可是期中後,我發現我的教學成了問題,美國大學生們會話或者讀課文很流利,可是一旦脫離了拚音,他們根本無法認漢字,更無從用漢字造句寫文。幸好,雪大的教材在我們教師的提議下,第二學期改用簡體字教科書,同時,我也學到了教訓,調整了中文教學,不再單方麵側重會話與拚音,而強調拚音隻是輔助工具。第二學期學生們真正學習漢字筆畫,部首,認字,寫字;而從繁體中文轉為簡體中文,學生老師們皆大歡喜。

因為有過失敗的經曆,教習我的孩子們中文,我很認同直接認字,後學拚音。母語是英文的孩子,天生對字母有依賴性,若課文的漢字上標有拚音,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地念拚音讀課文,不是認漢字讀課文。一旦孩子們養成了對拚音的惰性依賴的習慣,學生離開標有拚音的課文,就無法獨立閱讀其它中文讀物。同樣的,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認讀漢字的習慣,他們對漢字偏旁部首多了依賴,慢慢的,他們對漢字的記憶和理解就和漢字結構聯係起來。閱讀能力也得以真正地增強。

總之,恰當的方法,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方能使中文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中文能力自然與日俱增。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幼時養成的習慣,會像人的天性一樣自然、堅固,甚至成為你的性格。習慣造就著性格。孩子們學習中文的漫長過程,也是操練我們(父母和孩子雙方麵)的性格,如耐心、毅力。海外沒有中文的語言大環境,中文和英文又是迥異的兩種語言。孩子們學習中文注定要一邊學習,一邊忘記。但父母與孩子都不要氣餒,多多給孩子鼓勵,多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假以時日,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的中文有顯著進步的。

海外中文教書手記(係列)

(一):為什麽學

(二):雙語家庭

(三):兩廂情願

(四):習以為常

(待續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