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舟一葉

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個人資料
正文

2009年夏東方之行 6:北京(故宮)

(2009-08-03 13:00:37) 下一個

    到北京的第二天,雨過天晴,空氣清涼。我們到故宮逛了一天。

    妹妹請了一位導遊小姐,她細聲細氣地向我們介紹故宮:“故宮又稱紫禁城,曾經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建成於明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年),距今約有600年的曆史。共有各式宮室9,999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明清兩代先後有24位皇帝居住在這裏。1924年北京政變後,被廢黜的清末代皇帝溥儀出宮,1925年成立了故宮博物院。”

    故宮的許多宮殿名稱耳熟能詳,如:坤寧宮,養心殿,乾清宮,儲秀宮,慈寧宮等等,導遊小姐繪聲繪色地告訴我們:“坤寧宮曾是崇禎皇帝的皇後周氏自縊身亡的地方。。。崇禎皇帝從這兒離開紫禁城到景山自盡。。。乾清宮正殿巨匾‘正大光明’四個大字是清代順治禦筆親書的。。。那兒是慈禧和慈安垂簾聽政的宮殿。。。光緒皇帝在這兒成婚,在那兒去世。。。”這些典故總能將我們的記憶帶入某部明清電視連續劇,隻是,電視劇裏的這些宮殿因著劇情和人物,比起故宮的真實陳設,顯得更嶄新,反倒比現實中的宮殿逼真起來。想起《紅樓夢》裏那句“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曆史原本是真實的,但虛構的情節穿插在曆史故事中,世人反將假的東西當成真的,而不少真實的曆史反被弱化為虛無。

   孩子們是喜歡這些宮殿的,他們好奇地看這看那,城門是那麽的高大,柱子那麽紅豔豔,金碧輝煌的陳設,開闊連綿的院子,更有禦花園裏的假山,亭子,人字形的柏樹。。。。。。

 

導遊小姐問:這個石礅用來做什麽的?

我答不出來,但霏回答對了,你來猜一猜,答案見文底。

  
  坤寧宮介紹:在明代,坤寧宮是皇後的寢宮。麵闊九間,原來是正麵中間開門,有東西暖閣。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打進北京時,崇禎皇帝的皇後周氏就是在坤寧宮自縊身亡的。清代,除東西兩頭的兩間通道外,按滿族的習俗把坤寧宮西端四間改造為祭神的場所。從東數第三間開門,並改成兩扇對開的門。進門對麵設大鍋三口,為祭神煮肉用。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動。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後都親自祭神。每逢大的慶典和元旦,皇後還要在這裏舉行慶賀禮。在清代,坤寧宮的東端二間是皇帝大婚時的洞房。房內牆壁飾以紅漆,頂棚高懸雙喜宮燈。洞房有東西二門,西門裏和東門外的木影壁內外,都飾以金漆雙喜大字,有出門見喜之意。洞房西北角設龍鳳喜床,床鋪前掛的帳子和床鋪上放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織繡,上麵各繡神態各異的一百個玩童,稱作“百子帳”和“百子被”,五彩繽紛,鮮豔奪目。皇帝大婚時要在這裏住兩天,之後再另住其他宮殿。如果先結婚後當皇帝的,就不能享受這種待遇了。所以清代隻有年幼登基的同治、光緒兩個皇帝用過這個洞房。皇帝大婚極為豪華,揮霍十分驚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皇帝載淳大婚,共耗費白銀一千一百萬兩;光緒十五年(1889年),光緒皇帝載淳大婚,在國家極為貧困的條件下,仍然耗費白銀五百五十萬兩。現在洞房內的裝修和陳設,是光緒皇帝大婚時布置的原狀。

(來源:http://www.bbker.com/D4932.html


 

交泰殿後宮裏掛著“無為”的牌子,可見古時候“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帝王後宮亦被發揚光大

交泰殿簡介:每年元旦、冬至、千秋(皇後生日)三大節日,皇後要在交泰殿舉行典禮,接受皇貴妃、貴妃、妃、嬪、公主、福晉(親王、郡王的妻子)等的朝賀。清順治鑒於明代宦官專權的教訓,規定太監不得幹預朝政,同時把禦旨鑄成鐵牌豎於殿中。交泰殿每年春季祀先蠶,皇後先一日在此查閱采桑的用具。現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

(來源:http://gb.cri.cn/3321/2005/11/08/421@771668.htm


 乾清宮簡介:明代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他們在這裏居住並處理日常政務。皇帝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也都在這裏進行。乾清宮正殿懸掛著“正大光明”巨匾。這四個大字是清代順治禦筆親書的。封建統治者表麵上標榜光明正大,暗地裏卻勾心鬥角,皇子之間奪取皇位的鬥爭是相當激烈的。自雍正朝開始,為了緩和這種矛盾,雍正皇帝采取了秘密建儲的辦法,即皇帝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而秘密寫定皇位繼承人的文書,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和皇帝秘藏在身邊的一份一同驗看,由被秘密指定的繼承人來即皇帝位。到了清代後期,由於鹹豐皇帝隻有一個兒子,同治和光緒皇帝沒有兒子,這種辦法也就無需使用。

(來源:http://www.bbker.com/D4932.html
 

   
屋簷上的動物雕刻,動物越多的建築,意義越重大。霏拍攝了這棟宮殿的屋簷,有9個動物之多,可見其意義重大。這座保和殿曾是清代科舉考試最高一級殿式的處所。

    保和殿簡介:在故宮中和殿後,為故宮三大殿之一。其意為“誌不外馳,恬神守誌”,就是說神誌得專一,以保持宇內的和諧,才能神壽安康,天下太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初名僅身殿,嘉靖時改名建極殿,清順治時始稱今名。乾隆時重修。保和殿麵闊9間,進深5間,平麵呈長方形,黃琉璃筒瓦四角鑽尖頂。清時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在此宴清王公貴族和京中的文武大臣。乾隆後期118世紀來,保和殿也是清代科舉考試最高一級殿式的處所。

(來源:http://www.bbker.com/D4932.html

 

    至今無解的謎團:為什麽故宮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沒有種植任何樹木?

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內不種樹,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是皇帝舉行盛典的地方,從位置上說居於整個外宮建築的中心,也是整個北京城的中心。為了突出這組宮殿的威嚴氣勢,建築上便采取了許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內不植樹,從皇城正門天安門起,經端門、午門、太和門,這之間的一係列庭院內都無樹木(現在端門前後的樹是辛亥革命以後種植的)。當時人們去朝見天子,進入天安門,經過漫長禦道,在層層起伏變化的建築空間中行進,無疑會感到一種無形的、不斷增加的精神壓力,最後進入太和門,看到寬闊的廣場與高聳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這種精神壓力達到了頂點,而這正是至高無上的天子對自己的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這些庭院內都種上樹,綠蔭宜人,人的身心就會在無形中放鬆下來,那在很大程度上將會破壞朝廷的威嚴氛圍。

(來源:http://news.hunantv.com/x/w/20090428/211757.html

 

下午到“王府井小吃街”逛了逛

這家王府井小店賣蠍子,海馬,有的還活著,讓人望而卻步,匆匆拍了照趕忙離開

 答案:石礅子是用來辨別時間,通過日影的移動測量時間。中文學名是日晷,英文名為sundia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