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這就是我的身份證, 你的呢?
正文

美國真的“可以接受中國統一”嗎

(2008-06-19 09:56:22) 下一個
ZT: 美國真的“可以接受中國統一”嗎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619/14917689.html
作者:獨臂螳王

    
    海協海基兩會相隔十年恢複會談,兩岸關係踏上新的征程,全世界都在關注這一進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美國認為這項發展對於台海雙方致力和平解決兩岸間的議題很重要,美方的了解是,雙方進行了良好的對話,美國期盼雙方未來繼續朝此發展。”聯係到美國智庫“對外關係理事會(CFR)”在關於美中關係的研究報告中解釋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時說:“美國不反對中國認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並且可以接受統一,隻要是以和平方式實現。”美國真的準備接受中國統一了嗎?
    
    台灣作為一枚打擊、分裂、牽製、遏製中國的棋子,已被美國把玩了半個多世紀。在美國人眼裏,台灣雖然僅僅是個小小的“兵”,但是國際象棋的“兵”衝到頂就能升“後”,美國當然希望有一天台灣能成為中美博弈中的製勝法寶,因此始終不肯撒手。然而,台灣海峽兩岸都是中國人,更精於中國象棋,象棋的兵卒拱老了可就威力大減,甚至成為廢子。自古以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海峽兩岸分裂已久,台灣這枚小卒已拱到了頭,遏製中國的效力已基本耗盡,中國統一的結局已勢不可當。
    
    其實,中美博弈更像含蓄多變的圍棋。在圍棋中,一些關鍵位置的棋子可能成為“手筋”,不但事關雙方大勢消長,還可能決定生死問題。不過,一些貌似“手筋”的子一旦落入對手的強勢之中,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投入越多負擔越重,反而會成為滿盤皆輸的敗招。當年的台灣就貌似“手筋”,占據著東海要點,在台海問題布局之初依靠第七艦隊的庇護,憑借美國海空軍的力量,迫使大陸中止了解放台灣的進攻態勢,並引起中美在右上角的朝鮮和右下角的越南爆發激烈戰鬥。如今,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軍力大幅上升,已在台海地區確立優勢,過於靠近大陸厚勢的台灣處境窘迫無路可退,以往中美兩國共同主導台海的兩分局麵已被打破,中國牢牢掌握了解決台灣問題的先手。未來的海峽兩岸,不論是和平統一還是武力解放,已經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收官階段。
    
    麵對如此局麵,美國隻有兩種選擇:
    
    一是孤注一擲,搞亂局麵趁火“打劫”,明目張膽地阻撓中國統一,甘冒與中國開戰的風險。對於這一選項美國朝野均持否定態度,即使鷹派人物也認為中國已經相當強大,要想跟中國“攤牌”為時已晚,如果選擇與世界上22%的人口作對將是最愚蠢的行為。當中國海空軍剛具雛形尚無核武器時,美國如蓄意挑起“劫爭”即便不能成功,中國也無法作出強有力的反擊,此時的劫爭對美國來說可謂“無憂劫”。現在,盡管美國軍事力量仍占絕對優勢,也無絕對把握可以一舉摧毀中國的二次打擊力量,一旦中國放出“勝負手”,美國本土和海外基地都將麵臨被點殺的威脅,中美之戰肯定會演變成一場“生死劫”。因小失大不符合任何棋類的棋理,美國也決不肯舍王保兵,喜歡計算戰爭成本的美國人更不會為台灣而冒代價如此巨大的風險。
    
    二是棄子爭先,盡量保持盤麵平穩,形成一局道路漫長的棋,以拖待變。既然中國統一的趨勢不可阻擋,既然破壞中國統一的代價太高無法承受,就幹脆公開表示可以接受中國和平統一,支持兩岸關係緩和,從而避免日益增強的中國國力更多地向軍事方麵轉化。地球人都知道,美國希望中國隻做經濟大國,不做軍事強國。另外,美國在世界棋局中投子太過散亂,阿、伊的反恐戰爭,伊、朝的棄核談判,巴、以的和平路線圖,到處都是“急所”,到處都陷於纏鬥,真是顧東顧不了西,如能暫時從台灣海峽脫先出來,先處理好其它幾塊棋,美國的壓力自然會輕一些。當然了,如果等美國把各處棋都走幹淨了,這邊的中國還沒解決好台灣問題,美國的態度會不會變可沒人敢打保票。
    
    不難看出,當前中國統一大業形勢大好,前途光明。今後這段時間,實現統一的各種有利條件都匯集在一起,我們切不可錯失良機,決不能稍有懈怠,不要以為隻需任其發展台灣就會自然而然地回歸,因為肯定有人希望以保持現狀為由造成台灣事實上的獨立。“不統不獨不戰”是馬英九的政策,不管是不是競選語言,如欲將其強加於大陸,那是不能允許的。先經濟後政治的談判順序是可行的,但隻談經濟不談政治是不能接受的。擱置爭議爭取雙贏是大家的共同心願,但“雙贏”的結果隻能意味著統一,而不能預示兩岸長期分立。求同存異是我們的原則立場,但如果以兩岸的差異為借口拖延統一更是不能容忍的。總之,統一大業也有“時間窗口”,因為美國並不真心希望中國統一,在它認為可能的時候,就會千方百計地把窗口關閉。
    
    兩岸經貿會談隻相當於常見的定式,政治談判才是“試應手”,能檢驗出對方到底抱著什麽目的。如果對手敢於走出“無理棋”,我們隻有用更強的手段將其製服。棋局究竟怎樣發展,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