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這就是我的身份證, 你的呢?
正文

中國崛起所需要的無形文化實力

(2008-07-25 09:17:49) 下一個

ZT轉貼: 中國崛起所需要的無形文化實力
http://blog.dwnews.com/?p=40301
by
張漢音

  世人所說的文化大致涉及三類內容:精神文化,過程性文化(生活方式,運作製度等),結果性文化(文學、藝術、食品、器物、建築和一切其他類型的人造之物)。

  文化軟實力主要指的是精神文化,包括一、知識類,如語言、對世界和各類事物的認知、認知類哲學、科學理論、方法論、各類技術、管理學等;二、信仰、價值、規範和素質類,如宗教信仰或無神論、進取價值、倫理價值、法律體係、人格觀念、民族性、企業文化等等。

  過程性文化和結果性文化取決於精神文化。本文所說的無形文化實力指的是精神文化所具有的的決定性力量。

  精神文化會對行為取向、行動智慧和驅動力產生深刻影響。它的作用如同基因:任何個人、群體和國家的最終成就都不可能超出其“文化基因”所規定的界限,他們的地位和存亡興衰,全部可以在文化基因之中找到深層的答案。

國家強弱背後的深層奧秘

  如果說西方國家在過去幾個世紀的崛起與強大,直接取決於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教育的大規模發展和工業革命的漸次升級,取決於自由市場塑造出來的發展空間和競爭秩序衍生出來的巨大驅動力,那麽這些有利因素的形成,其先決條件則是這些國家在精神文化方麵所實現的革命性變革:

  一、文藝複興和啟蒙運動把西方國家的人民從神權觀念和對神的依賴的枷鎖中解放了出來,使他們認識到了人的價值與能力,認識到了自己的潛力;

  二、啟蒙運動使他們認識和掌握了能夠用來發展並表現自我價值與能力的理性思辨方法,一種與想象、假設、實驗和調整相聯係的方法;

  三、西方國家的各界精英體悟到了全麵利用人與理性思辨能量的重要性,並且把這種體悟轉化成了大規模的實踐能力與對實踐結果的追求。

  西方科學技術的發達是釋放這三大文化能量的直接結果,而其他幾項有利因素的形成,既是理性思辨的建構物,又是保障個人釋放能量的有效製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文藝複興之後獲得的優勢無形文化實力決定了西方在近、現代的強大。

  與此相反,中國在晚清以及其後大約一個世紀之內不斷遭受列強的剝奪與淩辱,最根本的原因則是因為此前的中國文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處於封閉、停滯的狀態,而陷入了大大落後的危境之中,而國人卻不能自知、自拔。

  基於無形文化實力的極端重要性,可以合理地認為:究竟中國能否變成世界第一流強國,而且是主張和平和反對以強淩弱的第一流強國,從根本上來說,取決於中國能否打造出能量不低於美國、而道德視野卻高於美國的無形文化實力。

中國無形文化實力根基

  打造這樣的文化實力不是從零開始,而是要在中國現有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進行。中國的無形文化實力根基,是虛無主義者沒有看到的。

  中國現有文化的核心精華始創於《周易》。《周易》的《係辭》指出:“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意思是:亦剛亦柔,剛柔互濟,是天的運作之道。了解天之道,並且能用同樣的方式去製約人的行與止,那就是人類社會的運作之道了。

  對於人類社會來說,《周易》認為“剛”的主要體現之一應該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要像天體一樣,運行剛健,自強不息)。

  “柔”的主要體現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要像大地一樣,能夠以承載萬物生長的姿態,造福於大眾)。

  換言之,按照《周易》的教導,中華民族和她的子孫們要擁有大誌(用天與地的運行原則確立人的行為標準)、大勇(自強不息)、大德(厚德載物)和大慧(剛、柔兼具,因勢而為)。如是,《周易》便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畫出了基本的藍圖輪廓。

  老子和儒家文化的締造者依據各自強調的重點,進一步充實和延伸了周易的核心內涵。他們提出的最有價值的觀點之中,包括儒家的“格物致知”、“仁政”、“製天命”、“民為重,社稷為輕”和“中庸論”,以及老子的“生成論”、“法自然”觀和“弱者道之用”(借弱用柔而進之)的策略主張。

  當然,以上的“中庸論”、“生成論”等,目前都有待正確解讀。

  聖賢明示的偉大哲理智慧,華人世代承傳的民族性(其核心是崇尚勤勞、智慧、堅韌、不屈、愛國、正義、慈悲、忠孝和因勢製宜,以及偏好和諧、重視教育與知識),再加上中華兒女在長期應對大自然以及外敵、內亂等嚴峻挑戰的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實力的三大支柱。

  這三大支柱確保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存續和發展,使她即便經曆了西方列強的百年蹂躪,依然能夠爬起身來,再度前進。

  中華文化的無形實力在中國麵對汶川大地震和反華勢力幹擾奧運的挑戰時,顯示了它的巨大威力。

  同樣值得指出的是,胡、溫所製定的那一部分行之有效的國際、國內政策,除了涉及社會主義的一些具體提法以外,在原則上其實與《周易》、《老子》和儒家學說彰顯的一部分行動指導原則相當一致,尤其是關於法自然、剛柔並濟、因勢製宜、以民為本以及重和、重德的基本原則。

中國需要民族文化的發展與超越

  不過,為了雄立於當今世界的民族之林,中國需要更強大的綜合性無形文化實力。

  為此,中國首先需要針對本民族的文化精華、尤其是《周易》、《老子》和儒家學說中有價值的高層次思想精華,進行全麵的現代化升級。

  其次,需要摒棄民族文化之中的各種糟粕。

  再其次,需要借鑒和吸收西方文化、日本文化以及其他文化之中的精華,尤其是有利於發展中國整體實力的陽剛性精華,強化“剛”的現代化內涵。

  這包括:

    一、全民重視人的自我實現。

  二、推崇大視野:要在每一代造就眾多像比爾·蓋茨以及穀歌締造者那樣的企業家,還有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政治家和軍事家。

  三、追求行動的徹底性與高效性:重視由基礎理論(有重要價值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人文學的基礎理論)到應用理論、再到應用實踐、再到實踐結果的競爭與優化選擇的全麵而係統的轉化,而且是社會整體規模的係統轉化。

  四、重視工作倫理和成果優異:要擁有眾多日本人所具有的那種高度工作責任心和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

  五、重視人力資源的培育素質:要改革教育製度,指導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要塑造第一流世界強國公民所需要的人格素質。

  六、相信自由是產生創意和真知的根本性條件:要在純學術與純藝術領域設立不受政府幹預、不受學閥壓製的自由空間,鼓勵自由展現創意,保障完全自由的交流、評論與競爭。

  最後,中國還需要逐漸做到全體國民、至少是絕大多數國民都能在品味、舉止、語言、審美、誠信、自尊和尊重他人方麵達到不低於發達國家所注重的受尊重的水平。形象優雅不是保障民族複興的第一文化要素,但是在當代世界卻是一個不可小視的重要輔助因素。

( 作者是台灣輔仁大學社會學係教授與係主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