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這就是我的身份證, 你的呢?
正文

美害怕中國東亞崛起 或棄韓國維持亞太支點

(2008-08-06 07:49:14) 下一個
ZT: 美害怕中國東亞崛起 或棄韓國維持亞太支點
http://js.blog.china.com/200808/3506037.html
by 四代重殲

    日本和韓國同為美國維持亞太地區戰略利益的重要盟友。韓國的存在,曾於上個世紀成功阻止共產主義勢力占據整個朝鮮半島,美國由此保全了在亞洲東海岸的橋頭堡。現今,在美國的大力扶持下,抓住了機遇的韓國已經擁有了相當的國家實力,成為亞太局勢中不能忽視的一股力量。

    以當前趨勢來預計,中國崛起已成為推動二十一世紀上半葉國際格局改變的主要因素之一。這一曆史進程,早在上個世紀後期就展現了明顯的態勢。中國崛起的全球範圍影響,還需要中國實力的進一步提升才能清晰呈現。在此之前,中國實力的日益壯大,已經帶來的東亞地區力量對比的劇變。

    由於地理位置的因素,韓國必然成為最先感受到中國崛起帶來變化的國家之一。

    韓國的實力局限了韓國的作為,夾在中美俄日等大國的中間更是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韓國弱勢的國家地位。韓國的麵前,就擺著一個非常現實的困境。在獨島問題上,美國顯然已經搖擺了。從韓國在獨島問題上的一貫敏感表現,不難推測美國人事先預料到了韓國人的激烈反應。

    美國人刺激韓國人並非偶然,獨島的主權未定表明美國在政策上向日本傾斜著。

    中國崛起,對於美國來說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課題。美國必須要麵對一個可能比前蘇聯更難對付的新競爭對手。因此,美國在戰略上需要抉擇。

    和中國走上戰場,這是美國實力體最希望避免的結局。兩個大國之間的戰爭,很可能雙方都成為失敗者。美國的國家實力並不足以支持其獲得對中國的壓倒性優勢,迫使中國迅速屈服。

    過分壓迫中國的生存空間隻能導致中國用最激烈的方式來挑戰美國的利益。避免與中國的軍事總較量,中美之間的國際政治遊戲還將繼續。中美關係需要更多緩衝空間。空間上的距離能夠讓中美之間的衝突演變為軍事較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當然,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對於中國的擔憂不會消失。避免戰爭不意味著對中國的全麵退讓,甚至根本就不意味著退讓。美國退讓,隻會在利益需求的前提之下。這也是實力保全的手段。

    遏製中國並非美國國家戰略的第一目標,實現美國全球範圍內的戰略利益才是美國在國際政治遊戲中考慮的首要因素。

    中國國家力量的顯著提升,帶來了幾個重要的改變。

    中國經濟規模的日益龐大,很自然地增加了對韓國的吸引力。韓國是難以拒絕中國的經濟親和力。雖然經濟利益不是國家政治趨向的唯一因素,但也必然是其中不能忽略的因素。

    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給中國國防力量的建設奠定了更為優良的物質基礎。在跨越式發展的指導思路之下,中國的軍事力量也按照國家利益的要求穩步發展著。國防力量的發展,必然給那些想要與中國為敵的勢力以巨大壓力。那麽,與中國對抗的軍事成本也就理所當然會大大上升。特別是隨著中國遠程打擊能力的上升,距離中國過近的區域往往壓力倍增。

    由於國家實力的強盛,在政治領域中國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包括朝核問題在內的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中國往往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這也就是說,與中國為敵還需要付出慘重的政治代價。

    麵對多重壓力,與中國對抗就必然承擔極大的風險和損失。平白無故地與中國做對是任何一個有理智的國家所不願意做出的選擇。韓國願意作為盟國的盟友遏製中國的崛起,一方麵是因為對中國崛起的害怕,另一方麵也是因為美國可以提供不少利益。問題是,這種情況並非一塵不變的。

    美國已經意識到了與中國對抗的前沿過於接近可能對美國的全球戰略帶來無謂的壓力。美國所擁有的是遠程打擊優勢。不拉開距離的話,美軍的存在同樣越發脆弱。美國將駐韓美軍南撤,甚至宣稱可能會進一步減少駐韓美軍,未必沒有這方麵的考慮。可以說,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韓國作為圍堵中國的前沿軍事基地已經顯得不適合了。駐韓美軍的存在意義不是韓國,而是美國的國家利益。這也就注定了當大量美軍駐紮在韓國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需求的時候,美國必然改變其駐軍策略。

    美國不會就此放棄韓國,韓國的重要性卻毋庸置疑地下降了。

    在韓國的軍事前沿作用下降之後,日本就是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不可替代的前沿陣地了。日本自身擁有超越韓國的物質基礎,離中國的距離也比較遠,更不可能通過陸地聯係到中國。同時,日本參與對抗中國的主觀能動性也更大。畢竟,中日之間的領土領海矛盾要遠遠超過中韓。中日的曆史積怨使得中日關係根本性改善難度極大。這也就意味這,美國在日本可以以比較小的代價獲得比較大的收益。因此,日本更得美國的親睞。這樣也就不難理解美國方麵會在韓國相當敏感的獨島問題上立場向日本方麵傾斜了。隻要有了日本這顆釘子釘死在中國的東麵,即便不能將中國海軍限製在近海,也能夠將中國海軍很大一部分力量牽製在西太平洋近海地區。

    韓國自身的表態也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美國對其態度的轉變。比如對於駐韓美軍的態度,又比如期望在東亞地區成為調和者的角色,這就是美國所不願意看到的。美國需要的是一個一心一意與中國對抗的東亞堡壘。而韓國已經因為各種原因離此要求越來越遠。美國必然會把更多的精力用來扶植日本。韓國必須做出自己的抉擇,要麽忍受日韓關係中的地位繼續弱勢,要麽引入外力介入到日韓之間的較量與對抗中來。

    淡化韓國的軍事意義符合美國亞太戰略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美出現軍事對抗甚至戰爭的可能性。將軍事對抗的前沿轉變為政治博弈的前沿,符合中美雙方當前對於對方的定位。

    韓國在美國全球戰略中地位的轉變是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這個過程能否進行下去以及進行的速度很大程度取決於中國自身力量的發展及力量的運作手段。

    考慮到未來在亞太地區製衡日本的需要,我國的確有必要早做準備,在韓國所關心的問題上拉韓國一把。筆者對於韓國人也無天然的好感。出於國際政治較量的需要,有些事情不是以個人好惡來決定的。為了減少消耗在日本的身上精力,就必然支持韓國對抗日本。哪怕這個韓國仍然在立場上親美,隻要其反日,就符合中國的利益。畢竟,隨著中國實力的日益增強,韓國自身也會日益感受到參與美國軍事集團的東亞冒險是其國家命運的必輸之賭。一旦戰爭爆發,首先被摧毀的恐怕也就是那些距離比較近防衛力量相對弱的國家。

    原本理論上有兩種選擇。或懷柔為主,或威懾為主。鑒於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存在仍然非常強大,威懾策略隻會讓日韓矛盾被掩蓋,從而把韓國向美國方向推。因此,懷柔是中國發展對韓關係不二的選擇。當然,懷柔不是無限製的退讓。在包括蘇岩礁等問題上保持適度的強硬是應該的。否則韓國也難以相信中國會在必要的時刻介入到日韓矛盾中去。當然,這又需要中國在適當時機推波助瀾,讓日韓矛盾超越中韓矛盾,成為韓國外交的主要矛盾方向。(封立鶴/四代重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