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這就是我的身份證, 你的呢?
正文

為何最西化的中國人反而不喜歡西方?

(2008-08-15 19:12:04) 下一個
ZT: 特稿:為何最西化的中國人反而不喜歡西方?
DWNEWS.COM-- 2008年8月15日15:36:19(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網
http://www.dwnews.com/gb/MainNews/Forums/BackStage/2008_8_15_3_36_19_232.html

維社記者陳湘編譯報導/今年春天,在
奧運火炬全球接力過程中的一係列事件發生後,生活在西方國家的憤怒的中國留學生用行動證明,比起從未出過國的中國學生,留學生甚至可能表現出更為過激的愛國熱情,似乎越西化的中國年輕人反而不喜歡西方,這也使得一些分析人士關於中國留學生對中國社會和政治影響的假設,似乎不再站得住腳。最新出版的新聞周刊有一篇他們的駐華記者的新聞分析,試圖分析這種想象。(chinesenewsnet.com)

新聞周刊刊登的這篇文章題為“海歸的崛起”(Rise of The Sea Turtles),作者是劉美遠(Melinda Liu)和鄧肯休伊特(Duncan Hewitt)。(chinesenewsnet.com)

文章開頭說,21世紀的中國青年時尚潮流的代表,張朝陽(英文名查爾斯張)實際上是一個。這位愛炫耀的、曾在麻省理工大學留學的企業家,創辦和管理著中國兩大互聯網門戶網站之一的搜狐網站(sohu.com)。上周,在北京由菲利普斯塔克公司裝飾的、時尚的蘭會所(Lan Club),他主持歡迎一批趁北京奧運來狂歡的外國人,在那裏,他宣布奧運期間他的新角色:脫口秀節目的主持人。他自信滿滿地說:“我在美國的時候,從萊特曼(Letterman)和裏諾(Leno)那裏學到了很多東西。”(chinesenewsnet.com)

現在,張朝陽是在麵對這一批與眾不同的來自西方國家的聽眾。他說,今年春天在中國爆發的反西方的浪潮,是完全有道理的。在親西藏示威者破壞了在倫敦,巴黎和舊金山的
奧運會火炬接力活動後,他本人還親自呼籲抵製法國商品和媒體。“這是中國人第一次作為一個總體,在全世界麵前站了起來,”他說,“它對中國人民是一件好事...這件事證明,當中國感到不安時,他們會發出他們的聲音。”(chinesenewsnet.com
)這種情緒在中國大陸司空見慣,但是,發生在張朝陽身上,就有些稀罕了,在一般人看來,張朝陽本來不應當會有這種反應:他屬於中國人所說的所謂“海歸”,他在西方國家呆過的。如今中國的“海歸”們的數量越來越多,每年新增數以萬計。作為中華兒女精英,他們一旦遷回中國,就帶回外部世界的影響。在西方國家,長時間以來,人們有一種假設:這個隊伍在把西方流行的iPod帶回國的同時,也將把西方的價值觀帶回國。他們將作為一座橋梁,促使中國走向一個更開放,更自由,對西方友好的未來。(chinesenewsnet.com


但是,在今年春天,在奧運火炬接力事件發生後,這種假設變成了一場白日夢。這些生活在西方國家的憤怒的中國學生的行動表明,比起從未出過國的中國學生,留學生甚至可能表現出更為過激的民族主義。而且他們的運氣也比任何敢於阻擋這股民族主義潮流的人更好。在杜克大學,一名來自中國沿海城市青島的勇敢的大一學生,試圖緩解在校園內舉行親西藏示威者和一個更大的群體的親北京的中國學生群體之間的對抗,結果麻煩上身。她被稱為“民族叛徒”和“妓女”,她父母的家門口被人放置糞便。(chinesenewsnet.com)

測量海歸們的態度可能很困難,尤其是當他們生活在中國社會,周圍的所有事物都在改變之際。不過,仍有一些實證數據開始顯現。香港科技大學中國跨國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崔大偉(David Zweig)目前正負責一個項目。他們收集和研究是根據從加拿大,日本和歐洲獲得的成千上萬的信息回饋數據。根據資料顯示,他們的民族主義情緒反應程度“不不遜於那些從來沒有出過國的人,”崔大偉說,他們認為“不管做得對或錯,中國都是我的國家。”而且,崔大偉補充說:“有相當比例的人相信,以用武力來促進中國的國家利益,是可以接受的。”這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89年後的政策,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向青年灌輸民族主義的做法已經已經獲得了成功,”崔大偉說。(chinesenewsnet.com)

新聞周刊的這篇文章認為,中國擁有悠久的沙文主義的傳統,對一些海歸而言,與西方的親密接觸隻是加劇了他們的戒備心理。經常與海歸打交道的作家兼商務顧問吉姆麥格雷戈(Jim MacGregor)說:“在這裏最富有的人是最反西方的。”盡管他們在星巴克裏品著意大利式的泡沫咖啡,或在炫耀自己的美國產新別克轎車,但是他們是死也不想讓自己的祖國變得像西方國家一樣的。他們的追求的目標更加雄心勃勃:一個達到了他們心目中偉大國家理想的中國。(chinesenewsnet.com)

海歸中的先驅者並不希望成為歐洲人和美國人經常形容的那種“現代”西方人類。相反,事業有成的海歸青年往往希望強調他們是現代中國人。(chinesenewsnet.com)

前幾代的海歸們愛國主義的表現方式不同於當今。一個世紀或更久遠前,中國留學生被派出國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然後帶著使命感返回中國。“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幫助提高中國的教育事業,”持不同政見的記者戴晴說,誰剛剛完成一本關於那個時代的新著。戴晴因為1989年反對天安門鎮壓被判入獄過。(chinesenewsnet.com)

對海歸來說,如今中國大陸的可以抓住的商機,至少就像一次大抽獎。不過,即使是像戴晴這樣的人也說,她覺得她的根在中國,她的事業在中國。(chinesenewsnet.com)

她在澳大利亞堪培拉國立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年的關於“獨裁和個人的關係”的學術研究,剛剛返回中國。當她第一次離開中國是在1991年,獲得尼曼獎學金資助,在哈佛大學做研究,當時許多熟人都錯誤地假設,她再也不會回國。“人們說,‘戴晴真蠢,出國20年了,連綠卡也沒有,'”戴晴笑著說。(chinesenewsnet.com)

新聞周刊的這篇文章說,至於為什麽海外華人可能會對西方顯示出一種敵意呢,許多海歸有自己的解釋。(chinesenewsnet.com)


一個方麵是,他們無法忍受西方人對中國的無知。“老實說,我們在國外時,我們確實碰到有人老問一些奇怪的問題,比如問中國有沒有現代的建築或汽車,”丹尼黃說,他在加拿大和美國生活了十年以上,然後返回上海辦一家教育慈善機構。“有時很難認為,他們是沒有一些偏見的。”丹尼黃說。(chinesenewsnet.com)

而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對西方發怒的好處是,有助於他們緩解鄉愁。2003年回到中國的上海大學電影專業的老師舒豪倫(Shu Haolun,音譯),曾經在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學習過,他這樣分析說,“他們需要一種和祖國的聯係,他們通過反西方,會感覺到與自己的國家聯在一起了。”(chinesenewsnet.com)

居住海外的一些中國人所具有的民族主義,也因為有了互聯網的存在,變得更加持續,而不會淡化。因為“他們一上網,就可以完全沉浸在一個中國的環境裏了,”小說家趙傳(Zhao Chuan)說。他從1987年至2000年住在澳洲居住,以後回到了上海。他說:“當我們在國外學習時...隻有偶爾到唐人街才能買到一份中文報紙來看。如今你生活在英國,可以完全不看英文報紙或英語電視。”(chinesenewsnet.com)

有人說,海歸的動力不完全是來自愛國主義,還因為他們認為,它也反映了中國城市裏的年輕人非凡的自信。幾十年的嚴格的一胎化計劃生育政策已經產生了一代被稱為“小皇帝”的青年人。“中國年輕人覺得他們有權利對任何問題發表意見。”維克托袁說。他曾在哈佛大學的肯尼迪政治學院進修一年,現在是市場調查谘詢公司-Horizon公司負責人。(chinesenewsnet.com)

而一些反叛型的青年則既反對繼承中國的規範,也反對學習西方的價值觀,目前在倫敦的Zaha Hadid建築設計公司實習的建築師馬岩鬆(Ma Yansong,音譯),以設計嘲弄政府巨型的,強加性的建築癡迷而著稱。他說:“這一代人不希望接受任何意識形態的訊息,不管它是來自共產黨,還是來自美國之音。”(chinesenewsnet.com)

海歸的在政治上的權力也在顯著增加。根據崔大偉的統計,中國政府中,有兩個部長是在國外獲得他們的博士學位,大約100名副省長或更高級別的官員,也至少在海外進修過一年。(chinesenewsnet.com)

文章最後說,盡管他們懷抱愛國主義,崔大偉說,他的研究表明,因為中國人出國和留學的更多了,他們的思想也隨之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國際化。“他們不希望看到中國被人擺布,但同時他們也夠聰明,知道中國會犯錯誤”。上周在蘭會所,張朝陽說,現在是中國以證明它可以把事情做好的時候了。“經過了幾百年之後的痛苦之後,接著是用30年努力把事情做好。現在全世界對中國日益尊重,”他說。“中國正也在爭取更多的自尊,所以他們應該更負責任。”如果幸運的話,那麽,這也意味著要對世界更為負責任,而不僅僅對中國負責任。(chinesenewsnet.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