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35)
2010 (78)
2011 (67)
2012 (60)
2013 (33)
這個周二夕子不顧零下24度的嚴寒還是雷打不動地去赴我的電影之約。這次選的電影是影評口碑相當相當不錯的3D動畫片《CORALINE》中文譯作《鬼媽媽》。這部片子讓我想起從前看過的一個片子,我在文章《不是給孩子看的恐怖動畫片》中提到過《潘神的迷宮》;主人公都有一扇讓人心顫的門,也都有一個讓人覺得新奇而恐怖的牆那頭的世界。其實皮皮魯和魯西西中也有類似的故事。
《鬼媽媽》根據尼爾·蓋曼的同名小說改編,它因其超現實主義和現實交融混合的風格、古怪的幽默感和充斥其中幽閉恐怖,常被人拿來和劉易斯·卡羅爾的經典之作《愛麗絲夢遊仙境》對比——恰巧《鬼媽媽》中的小女孩也是順著一個洞鑽進一個奇異的世界的。
《鬼媽媽》的故事是典型的黑暗童話風格。主角卡洛琳是一個有點多動的女孩,沒有一刻能閑得住,但是,她的媽媽沒有那麽多時間照顧她,讓她覺得很孤獨。在搬到新屋後,她發現本來隻有13房間的屋卻有14個門。夜晚,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她打開了那扇門,結果進入一個奇異的世界。那個世界有著和卡洛琳的世界相似的樣子,還有一個自稱為卡洛琳“另一個媽媽”長著紐扣眼睛的家夥,但或許她是個更完美的媽媽。但事情漸漸變得越來越奇怪。原來,“另一個媽媽”要把卡洛琳永遠的留在這個世界中,她甚至要為卡洛琳縫上紐扣眼睛!
通常來說,5月之前沒好片是正常現象,但這部3D模式的“停格動畫”(Stop-Motion Animation)作品《鬼媽媽》(Coraline)是一定要推薦的。帶上3D眼鏡,你將會被本片營造出的斑斕世界深深吸引和震撼,各種造型奇特的動物花草如禮花般在眼前展放開來,那條通往“另一個更美好”世界的紫色通道一直延伸到電影屏幕裏麵,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和小主人公一起爬進去探個究竟。神秘感十足、想象力豐富又有點驚恐色彩的《鬼媽媽》可以給任何年齡層的觀眾帶來樂趣和令人過目不望的視覺盛宴,雖然小朋友也定會喜歡,但不保證他們看完不會做奇怪又恐怖的噩夢。
電影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逐格動畫的懷舊風格。在電腦3D動畫席卷一切的今天,亨利·塞利克幾乎成為碩果僅存的“戀舊”老派導演。在《鬼媽媽》中,亨利·塞利克所做的和15年前拍攝《聖誕夜驚魂》時並無太大區別,他借助於模型與布偶用逐格拍攝的方式賦予它們生命。而電腦技術僅是輔助手段,使得拍攝工作不再那麽繁瑣,卻無損於逐格動畫本身真實、充滿觸感的質地。當然,科技的進步總是好的,電腦技術的加入使得一些妙想能變成了現實,比如那個能穿身而過的半透明鬼魂和火焰的質感。
本片與Tim Burton的《骷髏新娘》十分相似又有不同,相似是因為它們都讓主人公在對比鮮明的不同世界之間展開曆險。一個是淒涼冰冷的真實生活,人們之間冷漠乏味,具體本片來說是Coraline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父母忙於工作不理會她,鄰居也很古怪,讓她感到十分孤獨;另一個卻是繽紛多彩的幻想世界,隻不過這裏不是地下的骷髏王國,而是Coraline眼中理想的童話生活,不僅父母和藹親切,周圍的人與事都十分有趣,符合孩子的好奇心。可是本片並未停留於此,簡單地對比真實和理想,而是進一步告訴人們,有時候表現上完美的生活未必就是天堂,背後可能隱藏著危險與陰謀,所謂的完美根本不存在,隻是自己的異想天開,根本不會有白來的幸福與快樂。於是本片中又有將虛幻的美好仙境轉變成黑暗恐怖的鬼域這一過程,幾乎可以說是營造出三個世界:現實,美夢與噩夢,而每個世界又有不同的主題色調,現實世界是單調冰冷,略顯陳舊的黃色,人物、房屋、景色簡漏,透露出一種刺骨的淒涼感,讓人深刻感受到小姑娘內心的孤獨和無聊;美夢中的理想生活則是大量使用豐富豔麗,甚至誇張的色彩搭配,人物熱情奔放,長相怪異的奇花異草,歡樂的馬戲團,豐盛的美食佳肴,簡直是孩子心中理想的樂土;而噩夢中則充滿張牙舞爪的妖魔鬼怪,惡心的大蟲子,死去的冤魂等嚇人的東東。
看完電影走出門外,才發現空氣冷得讓人從裏到外的打哆嗦;奔去附近的一家我很鍾愛的越南米粉店PHO’ SAIGON 吃了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特別牛肉粉,感覺終於回到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