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jin 隨筆

我自幼喜愛文學創作,但大都是寫他人他事。如今總算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可以暢所欲言的“用武之地”。
個人資料
正文

兩岸在南海海域軍事合作的前景

(2010-05-01 12:42:19) 下一個

南海:海上的十字路口,21世紀的波斯灣

近幾年來,南海(又稱南中國海)周邊各國對南海海域的主權爭執和資源爭奪正愈演愈烈。在巨大的經濟和戰略利益誘惑下,有關各方誰都不想先後退半步;加上缺乏現成的國際條約規範和約束,爆發衝突是遲早的事,在衝突中敗北的一方從此才會“心甘情願”地退出這場“遊戲”。海峽兩岸都認為南海海域是中國領海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都深深卷入了南海爭端,故兩岸應未雨綢繆,針對隨時可能爆發的南海衝突製定應變計劃。

南海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衝,是“海上的十字路口”:它北經台灣海峽與東海相通,東經呂宋海峽與太平洋相連,西經馬六甲海峽直通印度洋,在航運和軍事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據統計:中國每年進口的7,000萬噸石油中的百分之六十、中國外貿出口的一半以上都要經過南海,故早在清代南海即被列為“鎖鑰之地”。 

南海還蘊藏有極其豐富的各類自然資源。據中國國土資源部的初步統計:整個南海地區僅石油蘊藏量就在230億至300億噸之間,約占中國石油總蘊藏量的三分之一,南海將是“21世紀的波斯灣 ”。人們想必還記得“一個大慶油田拯救了一個中國”的曆史。在資源決定一切的21世紀,南海海域加上釣魚島海域和東海海域的石油蘊藏量,可以讓中國人安安穩穩地度過21世紀,當然其必要前提是中國人有能力奪回並有效控製這些海域。在以上三處海域中,南海主權的爭奪具有指標性意義,因為中日對釣魚島和東海海域的主權爭奪,除非一方大幅退讓(目前看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否則在可預見的將來都不可能有解,除了用拳頭說話外別無他途。若中國真敢在南海“亮劍”並獲勝,對一向欺軟怕硬的日本人是個強烈的震撼,或許中國就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南海海域豐富的自然資源早已令南海周邊國家和其它國家垂涎三尺,“招蜂引蝶”在所難免。目前在南海海域的各國鑽井平台已達2,000多台,“千桅林立”的“盛況”下,所有的鑽機都開足了馬力24小時晝夜不停地抽取海床下的石油和天然氣,南海資源大量流失的形勢非常嚴峻。中國剛剛開始與外國公司合作在南海采油,而越南卻已在南海開采石油超過30年,總獲利已超過250億美元,石油收入現已占越南國家總收入的40%

兩岸在南海的卡位戰,台灣領先一籌

由於曆史上對南海重視不夠、軍力因距離較遠難以投送以及近年來過於忌諱國際間對中國“和平崛起”的顧慮,中國過去一直顯得對控製南海漫不經心、力不從心,每次抗議別國侵占南海的主權和資源,都會被國內外譏諷為“光打雷不下雨”。在目前南海地區已發現並命名的200多個島礁中,中國隻控製了其中的七個礁,反而台灣卻控製著南沙最大的太平島和一個礁,其餘的多被他國控製。

太平島位於南沙群島北部的中央,麵積0.49平方公裏,早於19461212日即被中華民國政府收回。太平島上建有可供C-130大型運輸機降落的機場、直升機場和碼頭,更是南沙地區唯一有淡水供應的島嶼。太平島距高雄約860海裏,距菲律賓著名的蘇比克灣海軍基地約440海裏,距馬六甲海峽東出口的新加坡約540海裏,處於蔣緯國稱之為“東出太平洋,南入印度洋的瓶頸位置”和“南海的心髒”。太平島、南海諸島中麵積最大的東沙島(屬東沙群島,麵積1.08平方公裏,現由台灣軍隊占據)和中國南海艦隊駐地海南島之間形成了一個近似等邊的三角形,南海艦隊出海和中國從中東和非洲地區進口的石油都要經過這個三角地區。

兩岸在南海的軍事合作前景

十分遺憾的是,海峽兩岸長期的政治爭端,導致兩岸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南海海域各自為政,致使力量分散,徒令其他國家漁翁得利,更造成了今日南海主權爭奪尾大不掉的無窮煩惱。

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兩岸政治危機的解除、兩岸交流的進一步擴展,兩岸在南海爭奪戰中的軍事合作議題終於被提上了台麵,這在一年前還是不可想像的。20091114日,在台北召開的“兩岸一甲子”學術討論會上,原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名譽會長李際均(退役中將)提出了“兩岸共同協防、共同開發南海”的積極建議,引發各方的關注。在20103月的“兩會”期間,中國全國人大代表、海軍南海艦隊政委黃嘉祥中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公開表態:“可以與台灣海軍在南海合作”;中國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羅援少將也認為:目前兩岸在協防南海問題上的確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兩岸軍人應攜手維護南海權益。一旦南海有事,在太平島的台軍可以給大陸方麵提供後勤補給的極大便利。

台灣方麵也對這些建議作出了積極的回應。329日,在台北召開的首屆“海峽兩岸海洋論壇”上,台灣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提出:從保護海洋環境的角度出發,將南海的太平島建設成“國際和平公園”可成為兩岸合作的方向之一。對此,中國國家海洋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陳越強調:不僅是海洋環境問題,釣魚島、南沙群島等海洋權益問題更是兩岸的共同議題。維護海域、島礁的主權和管轄權是更加重要的問題,兩岸對此應共同合作。

筆者認為:一旦南海爆發軍事衝突,太平島這塊“肥肉”兼“眼中釘”將是各方最先下手的重要目標。如越南正進口大批最新式的俄式戰機和“基洛”級潛艇等海空軍備,越南也專門成立了“長沙縣”以管轄南海海域。如果南海衝突烈度大、曠日持久,以台灣的現有軍力和軍用運輸能力,很難為孤懸海外的遙遠的太平島提供大規模、長期的後勤補給和增援;再考慮到台軍“不知為誰而戰”的低下士氣和戰力、台灣“綠營” 一貫的一遇軍事挫折即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撤軍鼓噪,太平島最後不是被“主動放棄”,就是遲早被其它更鄰近、軍力更強的國家如越南占領。筆者認為:如果兩岸能在南海海域在軍事上攜手,實力足以抗衡南海周邊各國結成的軍事同盟;雙方南北間的互相策應更可立於進可攻、退可守的不敗境地。即使太平島被他方攻占,也總有機會失而複之;也可能根本沒有誰敢對太平島動手,因為有關各方都會顧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在擁有資源才能生存和發展的21世紀,兩岸決策層和軍方都應以新的21世紀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彼此間的關係,舊有的以意識形態、“政治正確”決定一切的思維方式不再能當飯吃,應該堅決拋棄。進一步說,如果兩岸能在解決南海問題上消除戒心,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軍事合作模式,也對雙方今後合作介入中日釣魚島之爭提供了範例。台灣離釣魚島最近、更是釣魚島的原轄方,是釣魚島回歸最直接、最大的獲益者。但在中日兩強的釣魚島主權之爭中,台灣卻淪為一個無從插嘴的、置身於局外的無奈看客。在中日曠日持久的釣魚島之爭的天平上,日本一側始終有美國加上的半塊“隱形”砝碼;如果一向親美親日的台灣能“倒向”中國,則為中國一側加上了半塊“顯形”砝碼,天平得以向中國傾斜,而台灣也借此提高了在國際間的地位和聲望,這是兩岸雙贏的好事。如果兩岸在南海和釣魚島的主權爭奪上合作愉快並卓有成效,是轉變台灣那些政治立場中間和淺綠選民的最有效方法。筆者認為:將來甚至不排除台灣參與中國對東海油田的開發。對全部石油需求都仰賴進口的台灣來說,擁有眾多如此鄰近、豐富和穩定供應的石油資源,遠比充滿血腥的台獨之路更有吸引力。兩岸統一或許更易於水到渠成。 

兩岸軍事互信機製的建立是最敏感也最艱難的事。國民黨當年在大陸的慘敗不是一兩代台灣人所能忘記的;國、民兩黨在台灣一個多甲子的執政,無一日不活在意識形態南轅北轍的中國大陸的陰影下。作為弱者的台灣迫於形勢,可以與近在咫尺的強者中國大陸開放經濟往來乃至政治交流,但對開放台灣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軍事交流必定顧慮重重。大陸方麵應設身處地地考慮到台灣方麵的這些顧慮,盡可能地表達出善意、“讓利”,才能最終啟動兩岸間的軍事合作。可喜的是:46日,台軍前總政戰部主任許曆農上將以“新同盟會會長”的身分率台軍18位退役將領訪問北京,這是台軍方高層第一次組團訪問中國大陸。訪問團的規格和陣容都十分罕見,包括8位退役上將。這8位上將以前的軍職涵蓋了台軍副參謀總長、海陸空三軍和憲兵的總司令、副總司令。兩岸軍事互信機製的建立無疑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中美南海博弈:矛之利與盾之堅之爭

雖然美國在南海沒有直接的重大利益,但美國是中國收回南海主權和資源的最大阻力。在美國明裏暗裏的支持下,聲稱對南海擁有主權並正在瘋狂開采南海石油資源的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等國已組成了利益同盟對付中國。如果在南海爆發軍事衝突,美國遲早會介入。中國目前沒有航空母艦,在遙遠的南海海域作戰,麵對強大的美國海軍航母編隊,中國海空軍除較先進的潛艇外。水麵艦隻和戰機均很難靠近美國的航母艦隊,中國沒有勝算。為此中國一直在大力研發專用於攻擊航母編隊一類大型移動目標的“殺手鐧”─射程達1,500英裏的東風21D型中程彈道導彈。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威拉德最近披露:東風21D型中程彈道導彈已接近試射階段,這引起了美國海軍專家的普遍不安。一則最新的報道又稱:中國“鷹擊”係列反艦導彈技術“獲得六大突破,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若東風21D中程導彈和“鷹擊”係列反艦導彈成功試射並部署,勢將影響美國決策高層以航母編隊介入南海衝突的決心。中美南海博弈的矛之利與盾之堅之爭將更加撲朔迷離,至少手握“殺手鐧”的中國已不再像以往那樣被認定是失敗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