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jin 隨筆

我自幼喜愛文學創作,但大都是寫他人他事。如今總算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可以暢所欲言的“用武之地”。
個人資料
正文

四十年後話林彪

(2011-09-02 12:01:24) 下一個


文革的轉折點和失敗的裏程碑

今年九月十三日,是林彪“叛國投敵,折戟沉沙”於外蒙古茫茫戈壁上的溫都爾汗四十周年。對當年沉浸在文革狂熱中的億萬中國人而言,事先毫無征兆下突然爆發的“林彪事件”對他們信仰上的衝擊和心靈上的震撼,絕不亞於遭受了一場空前規模的核劫難;當年生活在厚厚“竹幕”以外的人們,包括CIA最資深的中國問題專家,在得知林彪“外逃”的座機墜毀於溫都爾汗後,無不目瞪口呆、百思不得其解。

不論當年和今天的人們從何種角度看待和評論“林彪事件”,於文革第五年爆發的“林彪事件”都是文革由“盛”至衰的轉折點和標誌著文革徹底失敗的裏程碑。此後的文革已名存實亡,隻是因為毛太祖尚在人世而遲遲無法收場,習慣上被後人冠以“十年文革”而已。

不能平反的重量級人物,文革的哼哈二將之一

曾經貴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副統帥”林彪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寥寥無幾的幾個至今仍不能獲得平反的中共重量級人物。四十年來,雖然中國官方對林彪的負麵評價逐步降溫,也不再否認林彪傑出的軍事才能和他為中共打天下立下的赫赫戰功,但“林彪事件”仍然是一個官方無形劃出的研究和噤聲禁區。官方至今仍然恪守四十年前對“林彪事件”作出的政治結論,不願意重啟對疑竇重重的“九一三事件”的官方調查,更沒有對整個“九一三事件”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作出新的令人信服的交待、給出經得起曆史檢驗的結論。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網絡盛行以來,中國民間乃至外國媒體對林彪和林彪事件的研究和論述從日漸增多直到汗牛充棟。筆者不是研究林彪和林彪事件的專家,手中也沒有林案的“驚天爆料”。筆者想指出的是:目前網絡上充斥著的對林彪的讚美和為林彪鳴冤的文章,以及中國官方許多有關林彪生平的出版物,都沒有論及和客觀地評價林彪在現代中國政治舞台上曾經起過的極為負麵的作用,都“忘了”林彪是毛澤東賴以發動“文革”的一文一武哼哈二將之一(“文將”自然是毛夫人江青)。沒有林彪在六十年代前六年間對毛的鼎力相助--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中華大地上發動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對毛的頂禮膜拜和造神運動,以及林彪手握軍權使毛全然沒有後顧之憂,單憑江青為首的一幫筆杆子書生上躥下跳、搖旗呐喊,毛絕然無法全麵發動文革。

軍事家兼文字學家/語言學家

“軍事林彪”的才能無人否認,“政治林彪”似乎就遜色多了,因為林在與毛的政治惡鬥中很快敗北。但筆者認為:平時沉默寡言的大軍事家林彪非常具有政治語言和政治鼓動的天賦,他的這一特長在中國曆代軍事家中可謂絕無僅有。文革前和文革中曾盛行於中華大地上的各種琅琅上口、言簡意駭的政治語言,諸如“三忠於,四無限”、“四個偉大”、“萬歲萬歲萬萬歲”乃至編撰“小紅書”--《毛主席語錄》等等都是林彪首創的。離開了林氏首創的充滿煽情的係列政治語言和政治鼓動口號,就無法催生“火紅”的文革。在這一點上,“文革旗手”江青的江氏語言就比林氏語言蒼白遜色得多;即使是文革中號稱第一、第二筆杆子的張春橋、姚文元也達不到林彪的功力和“境界”。筆者甚至認為:自老祖宗倉頡造字以來,林彪所展現出的遣詞造句的功力,足以使他被列入有史以來中國文字學家/語言學家的前五十名。

以下筆者想就毛林結盟的前因後果和毛林結怨的根本原因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毛林結盟的前因後果

19585月,在中共八屆五中全會上,由毛澤東提議,建國後因身體不好蟄伏靜養長達九年的林彪得以重新出山,被增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副主席。19599月,林彪接替被罷黜的彭德懷出任國防部長,旋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盡管林彪戰功赫赫,更是毛澤東的心腹愛將,但在“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和平建設時期,軍人林彪自建國後因從未參與過經濟建設工作,更因身體不好,在政治上早已被“邊緣化”。沒有毛澤東的鼎力支持,林彪不可能獲得進一步提升並重新出山擔任要職,林彪自然對毛澤東感激涕零。

19621月召開的中共“七千人大會”是現代中國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是文革得以發動的最初成因。在大會上,針對中國“三麵紅旗”的失敗和“三年自然災害”中餓死幾千萬人的嚴重後果,劉少奇首先提出“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之說,彭真也提出毛主席有錯誤也要承擔責任,周恩來、鄧小平都支持劉、彭的意見。最高層幾位大老的表態自然激發了各級地方領導人的勇氣,紛紛表態要和毛主席“論論理”。在群情激憤下,毛澤東被迫做了自我批評,承認了“三麵紅旗”路線的失敗,承擔了“三年自然災害”的主要責任。共產黨掌權的國家的共同特點是:最高領袖都被塑造成了高高在上、半神半人的怪物。最高領袖一旦承認了重大政策失敗並做了自我批評,就等於從高高的神壇上跌了下來。一旦“神”被還原為人,失去的不僅是“神”的光環,更失去了“一句頂一萬句”的話語權或曰至高無上的權威,今後他發出的指示將逐漸沒人聽或至少部分沒人聽,他退出政治舞台之日就為期不遠了。

另外,在毛林看來,七千人大會上還呈現了一種危險的黨內各山頭結盟反對毛的趨勢。中共是由紅區黨、白區黨組成,其中紅區黨又分為紅一、二、四方麵軍三個大山頭,三大山頭後來又衍生出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四個小山頭。劉少奇、彭真是白區黨的代表,周恩來是紅、白通吃,另一出身白區黨的黨中央副主席陳雲雖沒有公開表態,但肯定與劉彭周鄧等站在一起。在軍隊的山頭方麵,鄧小平代表了二野(以原四方麵軍為骨幹組成);由於被打倒的彭德懷在解放戰爭中指揮的一野部隊多為賀龍統帥的二方麵軍舊部,所以一野/二方麵軍多是同情彭德懷的;原四方麵軍總指揮徐向前早就因西路軍失敗事件和毛對四方麵軍幹部打擊麵太大而對毛心懷不滿;三野代表陳毅是周恩來在法國勤工儉學時的舊識,建國後又長期在周的領導下工作,且陳一直對“三麵紅旗”以來推行的各項“左”的政策牢騷不斷。這樣在黨內最高層力量對比的天平上,毛林代表的紅區一方麵軍/四野的力量就顯得比較單薄。劉少奇這時還犯了個致命錯誤:他提出要把彭德懷請回來,對這一提議最緊張的當然是林彪。彭是毛在林的大力協助下打倒的。在國防部長這個重要位子上,彭倒台林方能上台。林與劉素無淵源,若白區黨上台並把元帥中排名在林之上的彭再請回來,林往哪裏擺?所以不論是從曆史淵源還是從現實需要出發,林都必須死心塌地地在大會上挺身而出鼎力支持毛。毛一看林表態了,腰杆一下子就硬了,竟表示若在這次黨內“路線鬥爭”中敗北,將跟林彪一起以上山打遊擊來對抗黨內的多數派。如此破釜沉舟、等於最後攤牌的強硬宣示惟有毛才敢做出,頓時讓劉周鄧彭等全都傻眼了。最後周首先表示:主席還是主席,這才暫時緩解了最高層尖銳的矛盾衝突。

毛林結怨的根本原因

19694月召開的中共“九大”,毛將林作為欽定接班人的地位正式寫進中共黨章,這在共產黨乃至世界上所有其他政黨的曆史上都是從來沒有過的,足以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可見當時毛林兩人的關係密切到何種程度。可如此密切的關係,為什麽會在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內,又突然變成了劍拔弩張、你死我活的惡劣關係呢?

最近有史料披露:中共九大後,毛澤東曾送了《郭嘉傳》和《範曄傳》兩本書給林彪。郭嘉是曹操的得力謀士,曹操曾多次表明自己百年後要把兒子托付給郭嘉。而範曄也是輔佐太子的謀士,卻因謀反被殺。毛澤東顯然是暗示剛剛被列為“接班人”的林彪做郭嘉,不做範曄,但這個毛澤東心目中並非林彪的“太子”是誰?

胡喬木在修改《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時的談話和官偉勳所著《我所知道的葉群》中均提到:也是在中共九大後,毛澤東打破了從不看望下屬的先例,曾帶著張春橋專程到蘇州看望林彪。在談話中毛澤東問林彪:我年紀大了,你身體又不好,你以後準備把班交給誰?見林彪不吭聲,毛又追問:你看小張(指張春橋)(接班)怎麽樣?這頗為突然的提問弄得林彪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林彪竭盡全力幫助毛澤東打倒了劉少奇,還不惜得罪了無數的高官將領,如今他剛剛得到這欽定的且得到黨章確認與保障的接班人寶座,卻連一天都沒坐上就要被迫表態“讓賢”,林當然會有“飛鳥盡,良弓藏”的無限感慨和“卸磨殺驢”的無盡憤慨。張春橋是由江青“發掘”的頗具爭議的在文革中靠整人奪權火速竄升的紅人。張在文革中結怨甚多,除了搖動筆杆子“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外一無所長;更重要的是張在曆史上當過叛徒,這是共產黨最忌諱的。故即使是在文革那樣的特殊時期,張春橋也根本無法服眾,順利當上黨主席。筆者認為:毛是想通過張暗示林應該輔佐或幹脆讓賢給江青。槍杆子林彪根本看不上筆杆子張春橋,也看不上頤指氣使的江青,曾幾次對江大發雷霆。為張/江這樣的人屈膝“讓賢”,讓張/江這樣的人領導國家,自視甚高的“軍神”林彪當然無法接受,毛林結怨由此產生。

筆者認為:“九大”後,或許毛澤東的心態又發生了變化,他想搞能夠真正繼承他的政治思想衣缽、不會在他死後對他鞭屍的家天下。為此他隻想讓體弱多病的林彪充當二傳手“傳幫帶”一番,真正黨主席的繼位人選是毛思想衣缽的傳人江青,然後是毛的血親毛遠新(在張玉鳳等人的回憶錄中均提及此事)。那當初毛又為何把林作為欽定接班人的地位正式寫進中共黨章呢?是為了拉攏還是麻痹林彪?請林“讓賢”是毛一時的心血來潮還是既定方針?筆者至今仍然百思不得其解。但國家和執政黨的根本大法--憲法和黨章在毛的手中被任意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才是中國和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最大的悲哀。

(原載《爭鳴》2011年第9期,有改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