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國際媒體9月1日不約而同地熱炒一則中國軍艦與印度軍艦7月下旬在中國南海首次發生“對峙”的新聞。英國《金融時報》9月1日援引五名“熟悉該事件”人士的話說:當時印度海軍“艾拉瓦特”號兩棲攻擊艦在訪問越南後剛剛離開越南水域,便與一艘“身份不詳”的中國軍艦相遇。中國軍艦要求印度軍艦表明自己的身份並解釋它出現在該水域(據說該水域距中國海南島的核潛艇基地僅50海裏)的原因。消息人士還稱:印度已就此事件向中國提出交涉。雖然印度海軍當日即否認了中印軍艦在南海對峙的消息,但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指印艦確曾收到過自稱是中國海軍的無線電訊號,指責印艦已進入中國水域。
中印再次較量,但不會先發生在陸地
由於印度在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慘敗,近半個世紀以來印度無時無刻不想報這一箭之仇;中國作為該次戰爭的勝利者,卻至今沒有收回藏南地區,一直為國際社會不解和恥笑。中印雙方誰都不服氣對方,都憋著一口氣想再次較量一番。雖然不時有報導稱中印雙方向邊境地區增派大軍、增加軍事裝備和加強軍用設施的建設,雖然中印關於藏南主權歸屬和西藏地區極為豐沛的水資源分配兩大爭端根本無法調和,但筆者認為:在三至五年內中印再次爆發大規模陸地邊境戰爭的可能性甚微。經曆過1962年的戰爭後,印度在國力、軍力、地理條件尤其是心理上均處於劣勢,它的戰略原則是守住已到手的中國藏南地區,不再奢望從中國獲得更多的領土。印度缺乏主動向中國開戰的膽魄和理由,除非被逼急了;對中國而言,西南方向曆來不是主要的戰略方向,中國有更急迫更重要的台灣問題和更錯綜更複雜的南海、東海領海主權問題亟待處理和解決。但從中國的全球戰略規劃出發,即使是為了能從北方有力地牽製印度對印度洋航道的掌控和封鎖,中方也不會停止對印戰爭的準備和西藏地區各項軍事設施的建設,更不會不充分利用大量軍援巴基斯坦、西藏的水資源優勢和地理優勢等對印度施加心理壓力。最多五年後,當青藏鐵路從拉薩輻射出的三條支線分別延伸到中印邊境甚至直達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當中國在中印邊境附近修建了更多的機場、雷達站和公路係統,當中國在境內所有流向印度的大江大河上築起多道大型水壩,有能力大規模截流甚至斷流千萬年來流向印度的巨量水資源時,如芒在背的印度在忍無可忍之下,先發製人用導彈或戰機攻擊中方境內的蓄水大壩、機場、青藏鐵路等戰略設施時,第二次中印邊境戰爭才會“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浩瀚大洋—龍與象的新角鬥場
21世紀以來,為因應在新的世界格局下捍衛國家利益、拓展生存空間的戰略需求,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的海軍--中國海軍和印度海軍都發展神速,都在加緊重新部署和大規模更新換代,試圖從區域、近海型海軍升格為兩洋(太平洋、印度洋)型海軍。
1. 印度海軍:聯合東盟,大規模東進
印度海軍現有東、西兩支艦隊。由於對陣宿敵巴基斯坦的需要,西部艦隊一直是印度海軍的重心並占用了大部分海軍資源,東部艦隊相對處於弱勢地位。但香港《亞洲時報》最近報導:印度海軍“重西輕東”的傳統格局近年來已悄然改變,東部艦隊的陣容和現代化建設正在全麵“提速”:全部5艘“拉吉普特”級驅逐艦已從西部艦隊劃歸東部艦隊,“維拉特”號航母也將劃歸東部艦隊;印度海軍新近列裝的不少戰艦和軍機均優先提供給東部艦隊,其中包括美製“加拉西瓦”號兩棲船塢運輸艦、12架美製P-8“海神”遠程巡邏機、印度自行建造的3艘“什瓦裏克”級導彈護衛艦和意大利建造的新型遠洋補給艦“夏卡緹”號等。2005年時東部艦隊僅有30艘作戰艦艇,6年後的今天已高達50艘,且呈持續增長的勢頭。東部艦隊參謀長的軍銜也被提升為三星中將,與西部艦隊的主官平級。為了容納數量不斷膨脹的艦隻,東部艦隊將建造新的數座包括核潛艇基地在內的大型現代化綜合軍港,以及專門用來部署無人機的海軍航空站。2010年印度就宣布在其東海岸建造兩座新的海軍基地,一座建在印度南部的杜蒂戈林,另一座建在靠近孟加拉灣的巴拉迪布。
印度海軍東部艦隊如此大刀闊斧地提升軍力,固然有防範中國海軍西進印度洋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貫徹印度海軍將觸角伸向太平洋地區的戰略規劃。印度2004年出台的《海軍新作戰學說》明言:印度海軍的戰略將從“近海防禦”和“區域威懾”走向“遠洋進攻”,為此印度製定了雄心勃勃的“控製印度洋、東進太平洋、西進大西洋、南下非洲”的戰略方針。在印度海軍擴張的東西南三個方向上,以“東進”最為重要,因為若印度能鎖定進出馬六甲海峽的海上航線,不僅將提升印度與中美等大國海上博弈的資本,更可將整個東南亞納入印度的“監視範圍”。為達到此目的,印度正積極組建在指揮序列上隸屬於東部艦隊的遠東艦隊。遠東艦隊將於2012年建成的新基地位於印度的“珍珠港”--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該群島距離馬六甲海峽西口很近,屆時整個馬六甲海峽西部都將落入印度遠東艦隊的直接掌控之中,對中國印度洋海運航線的巨大威脅不言而喻。
印度海軍東部艦隊近幾年來還頻繁同東南亞等國家海軍展開聯合演習,將觸角伸進了中國南海。2007年,由該艦隊多艘艦艇組成的特混編隊首次穿過馬六甲海峽挺進太平洋,先後同新加坡、美國、日本、中國、俄羅斯、菲律賓、越南和新西蘭等國海軍展開實兵演練,對口國家之多令人瞠目。其中與美國海軍在衝繩外海舉行的代號為“馬拉巴爾”的係列演習,凸顯了印度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預計此類軍演今後將不斷上演。
兩個相隔遙遠但均與中國爆發過邊境戰爭並仍有領土/領海爭端的國家--印度和越南近年來在海空軍方麵的軍事合作發展迅速,印度積極為越南培訓使用蘇(俄)製海空軍事裝備的戰鬥和後勤維護人員,兩國海軍還頻繁互訪並舉行演習。越南是聲稱擁有南海部分主權的國家中最有軍事實力和中國叫板的國家。9月15日《印度斯坦時報》首次援引印度外交部消息稱:印度無視中國的抗議,將聯合越南在南沙群島西側海域開采油氣資源。印度《亞洲時代》網站9月20日報導稱:印度擬向越南出售俄印聯合研製的新一代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其反艦型被稱為“超級戰艦殺手”)。印度與越南結盟並積極介入本已十分錯綜複雜的南海主權和資源之爭,隻會為中印海上衝突的天平上再添加一塊大籌碼。
2. 中國海軍:大規模南下,西進印度洋構建“珍珠鏈”
美國國防部於8月24日提交給美國國會的2011年版中國軍力報告中稱:“北京現在似乎急切要加強對這片長期存在爭議地區(指南海)的主權主張”,“中國現在將越來越多的(海軍)資源從北海艦隊轉移到南海艦隊,極大地擴大了後者的能力”。雖然中國的軍事部署極不透明,但從官方各種有限的報道中仍不時能看出中國海軍的重心正在加速南移。三大艦隊--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都曾抽調大批精銳艦隻赴南海進行實彈演習,其規模之大、動用海軍裝備之先進以及與實戰要求之緊貼都是前所未有的。《解放軍報》曾報導:與南海相距最遠、曆來擔當拱衛京師重任的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曾千裏遠航南沙群島執行時間長達70多天的戰備值班任務,這種打破戍衛區域的遠距離長時間部署在中國海軍史上極為罕見。印度國防分析研究所有文章稱:今年7月1日-2日,中國在南中國海舉行了一次大規模海上演習,兩位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陳炳德上將、海軍司令員吳勝利上將視察了這次演習。
中國海軍除南下保衛南海、東向保衛釣魚島及衝出美日設置的“第一島鏈”外,西向進入印度洋並建立據點以保衛至關重要的印度洋航線也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作戰內容。
今年五月中旬,陪同總理吉拉尼訪華的巴基斯坦國防部長穆赫塔爾在回國後的報告中談到:巴方在訪華期間提出了將瓜達爾港的管理權移交給中國以及將它建成軍港兩項提議。雖然中方很快就淡化了巴方報告的震撼效果,但日本《外交學者》雜誌很快指出:巴方的這一建議將對整個印度洋地區產生地震般的影響,並是中國組建印度洋艦隊的前兆。
9月6日香港《明報》稱:中國多家官方網站報導:隨著中國第一艘航母平台“瓦良格”號出海試航,中國實際上已表明將組建以航母為核心、直屬中央軍委的海軍第四艦隊。有軍事評論員認為該第四艦隊總部應設在海南島的三亞,艦隊最終將至少包括兩個航母戰鬥群。航母戰鬥群的首要任務是捍衛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的領土/領海主權和利益,必要時西出印度洋保衛對中國生死攸關的海上能源/資源運輸航道。
筆者認為: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內,中印海軍部署上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犬牙交錯的複雜態勢--印度遠東艦隊東出馬六甲海峽滲入“中國核心利益所在”的南海並伺機向太平洋擴張,中國“第四艦隊”/“印度洋艦隊” 南下控製南海並伺機西出馬六甲海峽闖入印度的“後院”--“印度人的印度洋”,中印互為逆向的海上擴張必然導致這對宿敵無可避免地在大洋上迎頭撞上。在劍拔弩張、針尖對麥芒的氣氛下,中印海軍想不“擦槍走火”都難,其衝撞烈度不會低於中美、中日、中國與東盟海軍發生衝撞的烈度。
21世紀是爭奪資源和海洋控製權的世紀。在亞太地區,各國海軍間圍繞著海洋主權和資源的種種對撞和衝突是曆史的宿命或曰曆史的必然。
印度洋的戰略地位及三強鼎立的形成
最後談談印度洋的重要性和大國對印度洋的控製。現代海權理論的奠基人馬漢曾預言:“誰控製了印度洋,誰就控製了亞洲。印度洋是通向七大洋的要衝,二十一世紀世界的命運將在印度洋上見分曉”。冷戰結束以來,隨著國際海上貿易的欣欣向榮和蘊藏豐富石油資源的海灣地區地位的急劇提升,以及國際反恐軍事行動的需要,印度洋這片古老的海域再次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國進口石油的85%以及所有從非洲大陸進口的物資都要經過印度洋;印度90%的石油需求來自中東,也要走印度洋。雖然在印度洋自由航行的權利涉及到許多國家的利益,但印度人一直把印度洋視為印度的“後院”。印度人自豪地說:世界上所有的大洋中惟有印度洋是以一個國家的名字命名的,印度人想永遠掌控印度洋的心態不言而喻。
目前在印度洋上,美國擁有迪戈加西亞海軍基地,印度擁有尼科巴 . 安達曼等海軍基地,但美印兩強掌控印度洋的局麵正在被打破。2008年底中國海軍借參加聯合國在印度洋上打擊索馬裏海盜的維和行動的機會,已可堂而皇之地在印度洋上自由遊弋。近幾年來,中國分別在斯裏蘭卡南部的漢班托特、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達爾、緬甸西部的實兌修建了可停靠各類艦船的大型港口,形成了所謂以“珍珠鏈”封鎖包圍印度的局麵。此外中國還在馬爾代夫、塞舌爾和毛裏求斯等印度洋島國確立了海軍停靠/補給點。筆者相信:假以時日,印度洋上將形成美印中三強鼎立的局麵。
(原載《爭鳴》2011年第10期,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