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世界史上的最後一塊裏程碑
20年前的1989年11月9日,東西方冷戰的重要標誌─總長155公裏、有著28年曆史的柏林圍牆幾乎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那一塊塊被起重機吊起或被蜂擁而上的人們奮力推倒的沉重牆體,不僅向世人展示了“共產鐵幕”終於被撕裂;更化身為政治多米諾骨牌,迅速在前蘇聯勢力範圍內的東歐各國產生了連鎖反應。短短幾個月內,向來被視為鐵板一塊的東歐各共產黨政權相繼分崩離析。全世界都瞪大了眼睛目瞪口呆地注視著這場席卷東歐的巨變,其勢頭之猛連西方最反共的觀察家也大跌眼鏡。一位著名的英國記者曾這樣生動地描述當時的情景:“(使東歐各政權倒台)波蘭花了10年,匈牙利花了10個月,民主德國(東德)花了10個星期,捷克斯洛伐克也許隻花了10天”。當年許多中國民運人士都熱衷於把1989年中國發生的六.四事件視為柏林圍牆轟然倒塌的前奏曲和引信。美國人一向對在外國發生的事件反應相當遲鈍,可1994年我在美國房東的家裏看到的一件紀念品改變了我的看法。那件紀念品是一小塊被固定在精美基座上的混凝土─柏林圍牆的殘塊,是房東去歐洲旅遊時特地帶回的,被放在客廳的顯著位置。房東是一名非常虔誠的基督徒,從來不批評“共產政治”,卻常常向人炫耀這件紀念品。
柏林圍牆倒塌兩年多後的1991年12月25日,立國長達69年的超級大國蘇聯正式解體,最後一塊政治多米諾骨牌也終於轟然倒下。蘇聯的解體不僅標誌著二十世紀東西方冷戰的結束,更標誌著以“二十世紀最重大的曆史事件”─俄國“十月革命”為時間起點,席卷了大半個地球、無數人為之奮鬥捐軀,幾乎貫穿了整個20世紀世界史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革命浪潮的正式謝幕。從這一意義上說,柏林圍牆的倒塌是20世紀世界史上的最後一塊裏程碑。
20年來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柏林圍牆倒塌後的20年來,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展現在看得見的方麵,更體現在看不見的方麵。
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威脅全人類生存的大規模核戰爭的危險基本消除,世界不再被籠罩在核大戰的恐怖陰影下。姓“社”還是姓“資”的意識形態不再成為國與國之間交往的羈絆,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成為各國政府的共識和施政主軸。
蘇聯退出曆史舞台,美國成為地球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也讓原本矛頭對準蘇聯東歐集團的國際勢力將矛頭轉向美國,美國成為各方勢力的眾矢之的,終於領略到了“高處不勝寒”的苦澀滋味,這是勝利者美國始料未及的。新舊世紀交替之際,以伊斯蘭極端勢力為代表的、不具有姓“社”、姓“資”印記的國際恐怖主義迎來了鼎盛時期,它們是對美國和世界的最大威脅。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靡一時的“為共產革命獻身”的左派國際恐怖組織如日本的“赤軍”、意大利的“紅色旅”,以及為爭取民族獨立而奮鬥的“愛爾蘭共和軍”等截然不同的是,新冒出的伊斯蘭國際恐怖主義隻願為宗教信仰和宗教“真理”獻身。9-11事件就是新國際恐怖主義最暴虐的表現形式,本.拉登和“基地”組織也一夜之間登上了世界舞台。本世紀以來最大的國際笑話是:原本手持美國援助的武器抗擊蘇聯人的本.拉登,又撿起了蘇聯遺棄的武器抗擊美國人。筆者認為:冷戰不結束,9-11事件當不會發生,至少攻擊者不會采取如此冷血暴虐的方式。
東西方冷戰結束的另一個重要副產品,是長期被意識形態之爭掩蓋和約束的各中小國家內部的矛盾、這些國家與外國的外部矛盾逐漸浮上了台麵,並成為主要的國際大事。如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爆發了持久激烈的內戰,並一步步走向解體;小小的捷克和斯洛伐克鬧到分家。如果冷戰不結束、蘇聯不解體,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入侵科索沃、甚至兩次海灣戰爭都不會發生。
對中國的深遠影響
六.四事件以及接踵而來的柏林圍牆倒塌、東歐變天、蘇聯解體這一係列天翻地覆的巨變,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影響極大。鄧沒有選擇像如今的朝鮮那樣再用欺騙和鐵腕的手段治國,而是在黨內力排眾議,提出了更大膽更全麵地改革開放的總路線,並在1992年以再次南巡的方式公開向外界宣示這條總路線,這是鄧小平對中國的最大貢獻。鄧很清楚:中國的改革開放已完全無法走回頭路,隻有義無反顧地向前走。從這一意義上說,13億中國人才是柏林圍牆倒塌的最大受益群體。
經濟鐵幕登台 資本主義不是萬靈藥
對東歐的各前社會主義國家而言,今年雖適逢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大慶,但它們卻普遍沒有慶祝的激情,因為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讓它們應接不暇。20年來,這些國家政治上經曆了連番動蕩,經濟上紛紛試行過西方開出的“休克療法”這劑猛藥。幾番折騰後,好容易才有了經濟複蘇、政治穩定的局麵,卻身不由己地再次被投入政治和經濟的大熔爐內備受煎熬。今年3月,捷克總理托波拉內克領導的聯合政府因參議院的不信任案而下台,成為繼拉脫維亞和匈牙利之後第三個因金融危機倒台的東歐政府;也是在今年3月,世界權威金融分析機構“標準普爾公司”將立陶宛的主權信用評級下調,僅比垃圾級高兩檔;早前羅馬尼亞、拉脫維亞、烏克蘭、匈牙利等國的主權評級已被下調至垃圾級。與此同時,歐盟特別峰會拒絕出台專門針對東歐各國的經濟救援計劃。雖然東西歐各國政府都誓言要促進歐洲的融合和一體化,但西歐各國國內的保護主義勢力和極右政治力量雙雙因為經濟惡化日益抬頭,令西歐各國和歐盟的最高決策者顧慮重重。一時之間,“經濟鐵幕”似乎又重新在東西歐之間拉起,不過這次換成了西歐是拉幕人。
柏林圍牆倒塌的最大受益者是德國,兩德終於得以重新統一。但德國統一的代價到底有多大?據統計,為建設德東地區和維係當地的社會福利,德西地區每年金援德東地區高達1,000億歐元(約1,500億美元)。從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到現在,自德西流向德東的資金合計高達天文數字的2兆歐元。兩德統一的代價實在太高昂了。十月四日美國中文的《世界日報》報導:德國統一十九年來,“絕大多數的民調顯示:許多德西人對統一後的德國不滿意;更多的德東人對統一的結果更為不滿,不少人仍激進地認為:寧願回到分裂的德國”。該報導還說:“前東德人擁有所有的民主權利。不過,德東人擁有的民主隻限於政治。在社會及經濟上,德東人並未享有民主,至今德東人的薪資仍比德西人低15%至30%,這使許多德東人有二等公民之歎。正因為收入低,又值經濟衰退,德東人空有行動自由,但因收入低哪裏也去不了”。“統一十九年後,老一輩德東人有怨婦情結,有那種嫁錯人之歎;年輕一輩(的德東人)則漠視統一一事,他們認為統一後的德東並沒有更好,很多人甚至開始美化當年的社會主義生活,醜化今天資本主義下消費化的德國社會”。
對東歐各國的現狀,有人會辯稱說這是因為前蘇聯模式的沉屙。但采用美歐大力鼓吹的先進的資本主義方式、用二十年的光陰來治療沉屙難道還不夠嗎?東歐各國的現狀說明:昔日蘇聯式的社會主義製度固然不能帶給它們光明和希望,但今日美國/西歐式的資本主義製度也不是萬靈藥,至少移植到東歐是“南橘北枳”(美國不也爆發了嚴重的金融風暴嗎)。如中國般“走自己的路”或曰“摸著石頭過河”反倒是走對了,二十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社會沒有經曆像蘇聯、東歐各國那樣的動蕩,國家沒有分裂,其原因眾說紛紜。筆者不才,願意對此提出自己的見解。限於篇幅隻作簡述。
前蘇聯和中國在本質上的不同
前蘇聯是比當時的中國更強大、共產黨執政的曆史更長久的超級大國。前蘇聯轟然解體、蘇共下台,當時東西方許多人都預測:經曆了六.四事件的中國很快會成為蘇聯第二。但中國通過進一步地深化“改革開放”,很快熬過了西方的經濟製裁和國內的政治動蕩。非但沒有“亡黨亡國”,反而創造了令世界驚歎不已的經濟奇跡。
20年後再回過頭來看,蘇聯解體中國卻能“起死回生”的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在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內,俄羅斯族的人口僅占一半多一點,不像中國的漢族那樣在人數上對少數民族擁有絕對的多數。盡管仍然存在著民族矛盾,但中國各少數民族對漢族的認同感和依附程度、對“中國”的向心力都遠大於俄羅斯。小小的莫斯科大公國在短短的幾百年間瘋狂擴張,形成了如今俄羅斯的廣闊版圖,但境內各少數民族在曆史上與俄羅斯族不是沒有淵源,就是有宿仇,它們普遍缺乏對俄羅斯族的向心力。一有個風吹草動,這些同床異夢者最直接的訴求就是爭取民族獨立,車臣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次,前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是列寧、斯大林靠高壓、欺騙和“美麗的信仰”硬撮合到一起的。前蘇聯領土總麵積為兩千多萬平方公裏,超過中美兩國的總合,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從前蘇聯最西邊波羅的海邊的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到最東邊的海參崴,火車要每天24小時連續不停地開七天七夜、橫跨12個時區。當高壓突然消失、欺騙的肥皂泡一夕破滅、“美麗的信仰”隻不過是皇帝的新衣時,即使列寧、斯大林再世,也無法阻止“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解體。世界曆史也早已證明:如此巨型的超級大國,靠中央集權統治無法長久。
最後的一點是: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蘇聯最高領導層,在政治上還是很稚嫩的。他們輕信西方的許諾,盲目崇拜西方的社會製度,加速了蘇聯的迅速解體。
中國的國情與蘇聯完全不同。漢族悠久的曆史文化、統治地位早就輻射到中國目前的版圖內。在漢族人口、漢族文化占絕對優勢的中國,少數民族日益被漢族文化同化。在這種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下,少數藏獨、疆獨激進勢力即使聲勢再浩大也很難成氣候,至少不會鬧到像俄羅斯對付車臣獨立那樣耗資巨大、曠日持久、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是中國得以穩定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其次,以鄧小平、陳雲為首的那一代共產黨人沒有像前蘇聯領導層那樣照搬西方模式,對西方的民主自由敞開大門。你可以說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自己和子孫的利益、為了共產黨的利益,但不可否認他們在政治上的老謀深算--“薑還是老的辣”。他們已預見到了中國步俄羅斯後塵的巨大風險和災難。鄧小平采取的對策是將中國人的注意力從對政治製度的探索引向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在以各種方式、各種代價換來的“和諧穩定”的政治環境保障下,在各級政府的大力引導下,“全民向錢看”的社會大氛圍終於在中國形成。中國人傲視全球的聰明才智、吃苦耐勞精神和一流的商業頭腦被充分發掘和全麵調動起來,終於成就了“中國的今天是俄羅斯的明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現代成吉思汗們”轟隆隆的馬蹄聲。而以犧牲民主自由來換取經濟繁榮的中國模式是否能繼續並最終走向成功,則“英雄所見不同”,曆史將是最好的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