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是還不信我自己
(2012-04-26 14:04:44)
下一個
春暖花開Ames華人教堂的活動又開始了,昨天我接到組織者小傑的電話,糾結了一陣子還是去了。在異國他鄉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一個組織可以投靠是多麽讓人有安全感的事啊,何況那是個基督教的大家庭,用基督徒的話來說那裏充滿了來自上帝的愛和神的恩典。
教會不是婦聯也不是居委會,也不是老年人活動中心,但剛從國內過來的人都能很快融入進去,因為那裏很象婦聯,很象居委會也很象老年人活動中心,或者幹脆說象工會吧。我這麽說不知道上帝是不是會怪罪,但如果小傑聽到的話肯定不答應,她一定會糾正說我們是教會不是工會。
華人教會的影響力還是蠻大的,我觀看了一次他們組織的受洗,那天受洗的大部分是留學生,隻有一位是來探親的媽媽。他們在受洗之前都分別講述了自己的心裏曆程,如何從無神論者變成了基督徒。全美的華人教會每年也會組織全國性的華人基督徒活動,我沒去參加,但聽說參加的人很多。
來美國之前完全不會想到宗教在美國是這麽日常的事情,來了以後看到遍布全市各個角落的教堂才意識到這裏與法國是多麽的不同。
法國的教堂多是有著悠久曆史的古老建築,新建的教堂幾乎沒有。平常日子去大教堂的基本都是參觀的遊客,如巴黎聖母院或者其他大中城市的知名教堂,都是接待遊客多過接待教徒。法國的大教堂一般隻在星期天和重要的宗教節日才做彌撒,平時也就被人們這麽當博物館或景點參觀。法國當地的居民隻有在宗教節日或者星期天彌撒的時候才去附近的小教堂。一般的小教堂不是每天都有神職人員在裏麵工作,但教堂的門一般都開著,人們可以自由出入。通常一個神父會負責臨近兩三個村子的教堂,輪流在這兩三個教堂組織彌撒,參加的人不是很多,但也不會沒有。村裏的大多數家庭都會給本村的教堂捐助,捐助的金額完全隨願,但據我所知每個家庭的捐助金額都相對穩定。
美國的教堂大部分都是新建的,隻要新社區達到一定規模很快就有各路神靈隨之而來,因為不同的宗教並存,所以一個社區沒準會有好幾個不同的主,而不同的主就要住在不同的教堂裏。美國的教堂幾乎沒有什麽可參觀性,完全就是禮堂加現代化辦公室。教堂每天有一幫工作人員按時按點去上班,他們組織義工教英語,幫助新移民解決各種各樣的生活難題,他們也按時組織教徒學習聖經以及各種以宗教文化為主體的興趣小組。我常去上英語課的兩個教堂,我看見他們還每天幫有需要的人看孩子。在美國也有很多不是宗教團體的社團,但這些社團往往依托教會,或者說兩者交織在一起,因為教會體係在美國太強大太完善了,每個教會的教徒人數都相當可觀。
在法國我剛才說到的日常活動一般是由不盈利的社團來組織。我在法國住了近十年,其中五年住在一個三百多年曆史的神學院裏,認識不少神父,可是他們從來不介入與宗教無關的日常社會生活,大多數神父一輩子都在做聖經的研究工作,他們寫一篇又一篇的論文,參加各種各樣在世界各地舉辦的研討會,他們更象是一群閉門造車的學者,我甚至沒有遇到任何一位神父給我布道,而來美國才幾個月,我已經被傳了很多遍福音。
老公是滿周歲就被送去受洗的基督徒,我看過很多他小時候參加宗教儀式的照片,他會背很多經文也會唱很多聖歌,可是他平時從來不去教堂,我們在法國的時候隻有每年聖誕夜那天去教堂參加一年一度的彌撒。而那也是我僅有的接觸宗教活動的開始,比起我在中國的三十年,宗教活動於我可以說是一片空白。佛教隻是最大限度的以迷信的方式出現在我的日常生活當中。
目前為止我還是個無神論者,很多次的想過關於信仰的問題,如果一定要做一個選擇的話我會信佛,不為別的隻是喜歡佛讓我們一心麵朝裏,看清自己。另外信佛總有一天可以立地成佛,信主卻永遠隻能是主的孩子,前者給我金雞獨立的勇氣,後者卻讓我覺得一輩子隻能趴著。
佛啊,不是我不信你,我隻是還不信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