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誰是誰的心理醫生

(2008-05-27 00:37:29) 下一個
    以中國目前的狀態,有多少可能性能遇到一個合格稱職的心理醫生呢?
    如果你感覺自己有需要,我建議你首先自己找幾本相關的心理學書籍看看,這比被一個不專業的心理醫生幹預強多了。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是很高級的精神活動,可以視作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這種對自我的關愛是建立在對自我的察覺之上的,一個沒有時間傾聽和審視自己內心的人是永遠沒有機會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的。
    既然我們在說心理健康,那麽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麽,我們怎麽定義心理健康?按照我國學者們的說法,比如(1)有幸福感和安定感;(2)身心的各種機能健康;(3)符合社會生活的規範,自我的行為和情緒適應;(4)具有自我實現的理想和能力;(5)人格統一與調和;(6)對環境能積極地適應,具有現實誌向;(7)有處理、調節人際關係的能力;(8)具有應變、應急及從疾病和危機中恢複的能力。 按著這八條標準必須同時達到的話,那基本所有人都不大可能處於心理健康的狀態。再來看看其他的說法:“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客觀環境具有高效、快樂的適應狀況。心理健康的人應保持穩 定的情緒、敏銳的智能,適應社會環境的行為。”
“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麵的健康狀態,主要包括發育正常的智力、穩定 而快樂的情緒、高尚的情感、堅強的意誌,良好的性格及和諧和 人際關係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態,主要在這種情況下能作良好的適應,具有 生命的活力,能充分發揮其身心的潛能。”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為心理健康提出了9條標準:1、對現實具有高效的率的知覺; 2、具有自發而不流俗的; 3、能悅納自己,悅納他人,接受自然; 4、在其環境中能保持獨立,能欣賞寧靜。 5、注意基本的哲學和道德理論; 6、對平常的事物,如朝旭夕陽,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經常保持興趣; 7、能和少數人建立深厚的友情,並具有樂於助人的熱心;8、具有民主的態度,創造性的觀念和幽默感; 9、能承受歡樂和憂傷。
    我覺以上這些標準都要求太高,一對照敢情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嗬嗬,所以我覺得其實大可不必把心理健康的標準定得這麽高,把大家都弄得誠惶誠恐,以為自己隻能永遠在病人行列。
    人的心理和生理一樣有一個發育完善的過程,即使18歲以後身體發育完成了,生理已經成熟了,但心理的發育過程很可能還沒有完成,人格的統一和調和對於很多人來說一輩子都沒達到,那咋辦?把他們全當作病人對待不成?首先我認為在這個發育的過程中,我們就必須接受和允許各種心理問題存在,而不能把他們視為心理不健康。其二,我們應該接受和允許心理成熟差異的存在,而不應該把健康的標準確定在完全成熟這樣一個標準上。
    我以為心理健康的標準應該由主觀和客觀兩方麵來界定,其一,個體主觀上自我感覺良好,其二,客觀上個體與群體之間不存在因該個體心理因素導致的溝通與行為障礙。符合這兩條,我認為就達到健康標準了,至於有個體選擇悲觀厭世,孤獨等等,我覺得不屬於心理不健康的範疇,心理問題原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信其有就有,信其無就無的,讓個體保持心理的自我建設能力就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關鍵,所以讓個體最大限度的自我解決心理問題,而不是盲目的積極的幹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