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摩根的911:倫敦鯨魚的覆滅(一)
(2012-05-19 00:08:25)
下一個
(香港係列過幾天再貼給大家)
JP摩根的911:倫敦鯨魚的覆滅(一)
因為我們的財經周報是為了培養金融人才而開辦的,因此對發生在倫敦的JP摩根的鯨魚死亡事件一事上,不能不好好地解讀一下。
但是考慮到這個故事牽涉的內容,是非常專業,大部分同學估計都是看不懂,所以解讀必須通過一係列的文章,來慢慢把背景向大家交代清楚。
如果大家有時間的話,可以同時學習我在2008-2009年的時候寫的《夢幻泡影》,那麽也許對你的學習會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首先要了解的是銀行的基本運作方式:
大家都知道,銀行有兩種,一種是商業銀行,就是JP摩根、美國銀行、富國銀行這種。另一種是投資銀行,就是高盛和摩根斯坦利這種。
對商業銀行來說,銀行的資本(更確切地來說,應該是負債),主要是兩個來源,一個是儲戶的存款,另一個就是銀行發的債券。
那麽銀行傳統的收入,也是有兩個來源,一個是貸款給公司和企業,另一個就是購買國家、公司和企業發行的融資債券。
當然後來就多了一種,因為銀行自己拿著錢到市場裏麵去搞炒賣去了,這個叫做自營交易。
但是要是你去買股票、買大宗、炒黃金、炒外匯、炒能源等等,搞賠本了,就象2008年那樣,需要國家來彌補虧空,又因為這些銀行大得不能倒,於是就出現了你拿銀行的資本去做高風險投資,然後賺錢了,你就狠狠地分紅,賠錢了,國家就放錢進來,你就拿這個錢發獎金。
而國家因為把錢給了你,就要求其他的國民緊縮腰帶,其他人不服氣,於是有了占領華爾街的運動。
不過因為你把國家的錢也拿過來了,就可以用這些錢去收買大部分政府高官、總統和議員,那麽這些政府高官、總統和議員,就在法案上保護你,甚至給更多的錢給你。
而你還可以用這些錢的一部分,發獎金給紐約的警察同誌們,然後警察同誌們就狠狠地教訓那些來占領華爾街的不知好歹的小年輕們。
但是這種情況,自然太不和諧了,對美國的偉光正形象不好,於是有人要推出一個限製條款來管理華爾街,這個條款也稱為沃爾克規則。
沃爾克是美國聯儲局的前任主席,他的看法,就是美國的金融危機,就是因為銀行們拿著儲戶的錢去自己投機了,所以要禁止銀行自己去投機。
而為了反對這個規則的實行,華爾街團結起來,誓死要血戰到底。他們的偉大領袖,就是JP摩根的CEO戴蒙。
戴蒙可以稱為是美國金融行業的領軍人物,他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因為事先做好了預防措施,基本上在危機中是全身而退。而他本人也是美國下一屆財政部長的熱門人選。
現在出了這一樁倫敦鯨魚死亡事件,以及付賬單上的20億美元的標簽,對戴蒙和華爾街的打擊,可以說是另一個911。
戴蒙自然未來的財政部長沒了影子,而現在已經有人要求他辭掉美國聯儲局紐約分局的董事職務,因為大家認為,他這個位子存在利益衝突。
不光是戴蒙個人的一世英名和他的未來政治前途,因為這樁醜聞,導致的JP摩根的股票大跌,以及被人家評級機構的降級,都是實打實的金錢損失,要遠遠超過20億美元。
而且因為JP摩根是美國金融業管理得最好的銀行,在風險控製上是華爾街的模範,那麽這個事件對整個金融業的打擊自然不會小。
當然想在華爾街的脖子上套根狗繩子的勢力,因此多了幾發大炮彈,那是自然不過的了。
不過戴蒙可以解套的方法,就是完全不承認是在自營交易,而是說,我們在對自己的銀行資產進行預防風險的對衝。但是因為我們很笨,犯了錯誤,就把自己給對衝來,對衝去,就對衝到下水道裏麵去了。
我看了網上對這個醜聞的猜測,發現不少是不太靠譜。
英國《金融時報》的阿爾法城專欄,倒是4月中,就開始組織倫敦觀鯨團,開始帶領大家遊覽JP摩根鯨魚出水的場麵,不過他們的圍觀團,剛開始也沒有抓住主要症結,倒是現在開始有點明白了。
這裏我就大致把JP摩根這條大鯨魚的擱淺死亡事件,做一個簡潔的推測,然後持續係列文章,將慢慢和大家解讀。
現在看來首先值得質疑的是,JP摩根在1990年代發明的風險模式,就是所謂VaR(Value at Risk)模式。
因為JP摩根的總儲戶帳戶的存款,總計有1.1萬億美元,而放貸出去的總貸款是7千億美元,所以空出來的3千億美元,就投資進了各種各樣的比較安全的國債和其他債券裏麵去了。
那麽JP摩根的風險模式,就是用計算機,把每天的JP摩根的所有投資的倉位綜合起來,然後在裏麵通過一係列的數學模式,計算各個倉位的風險如何,然後分析來,分析去,最後吐出來一個數字,就是你的總體風險數字——每日平均可能虧損的數字。
而JP摩根在倫敦的部門,叫做CIO(Chief Investment Office,主要投資部門),就負責投資JP摩根的多餘存款,和對全公司的風險進行對衝。
在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期間,很多金融企業發現VaR模式吐出來的數字,太低了。JP摩根自己的數字,是每天損失6700萬美元,結果調整了一下,就成了1億2700萬美元,翻了倍了。
那麽JP摩根,覺得自己的投資,具有係統性風險因素,就必須對它進行對衝。
而在去年的係統性風險因素是啥?就是歐元區可能會崩潰。
那麽最簡單的對衝,就是化錢買保險。比如說,把你的所有投資的債券都買保險,然後如果出問題,那麽就從保險公司拿錢。
就像是2008年的時候,從AIG拿錢那樣,嗬嗬。
不過,有一個問題:如果你去買各種債券的CDS(信用違約調期)來做保險,那麽保費太高,JP摩根,人家都是IQ最高的人啊,怎麽會這麽傻呢。
那麽怎麽保險?
這個就要參照我之前提到的一個關於能源的例子。
就是在2008年,當原油價格飆到了150美元的時候,你就怕了。因為你可能是航空公司等等,需要用油。這個時候,你問我,下麵的原油價格,會到多少?
我說,40-60美元之間,那你就不用擔憂了。
可是高盛對你說,我們經過數學模式,如何如何,給你看他們畫的一百頁圖像,很科學,很專業那種,對你說,年底原油會到250美元。
這下你就給嚇傻了,那我怎麽辦?如何對衝一下?
高盛於是給你出了個主意。
反正看目前這種情況,原油下跌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而上漲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大。最好,你就買原油上漲的期貨,這樣的話,你上漲了,還可以用便宜的價格去買。
不過這樣會花挺大的一筆錢的,你就非常猶豫。
高盛說,我有一個好辦法。這樣,反正原油下跌的機會不大,你不如賣一個原油下跌的期權,比如說,賣一個原油的put在100美元,那麽你就把人家付給你的費用,來買原油的call在180美元。
這樣的話,反正原油也不會下跌,你就白白收了人家的錢,去買上漲的期權。然後原油到250美元了,你的購買價格就是180美元了。
那要是原油下跌怎麽辦?我不是要賠錢了嗎?是的,如果原油下跌了,你就要支付下跌價格和100美元的差價,不過你看現在的下跌期權這麽便宜,才2美元單價。上漲期權,要10美元單價,就知道下跌是不可能的。
於是在高盛的建議之下,你賣了5份100美元的put,來支付1份180美元的call。然後很放心地回去該幹嘛就幹嘛了。
然後3個月之後,原油跌到了40美元,高盛打電話過來,要你補齊每個單位60美元的差價。不少大的航空公司,損失超過10億美元。
那麽JP摩根,也是要用類似的法子來對衝自己的投資風險。
先看一下戴蒙對經濟大趨勢的判斷,他認為全世界人民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此經濟下行的係統性風險是短期的,中遠期來講,風險不大。
那麽就相當於高盛做的這個交易,JP摩根的做法,就是:
1. 賣長期的保險,因為長期沒問題,所有從這裏來收錢。
2. 用賣長期的保險收到的錢,來買短期的保險,以此對衝短期的歐洲係統性風險。
應該說,這個判斷是準確的,而且這個交易,在2011年用的時候,是賺錢的。
但是出現問題在於,當歐洲中央銀行放水,來LTRO之後,戴蒙決定歐洲的係統性風險已經過去,決定將對衝的部分平掉一些,而且希望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賺錢。
而這個過程,牽涉到一個做法,叫做tranche trading without delta。就是這個玩意,讓JP摩根栽到了陰溝裏麵。
除了這個操作上麵的問題之外,戴蒙對歐洲最近的因為選舉出現的政治動蕩,顯然缺乏警惕,不然的話,他是不應該去對衝倉位的。
於是JP摩根在4月份開始的去對衝化,就在5月份歐洲情況惡化的大背景下,惹出了大麻煩。
這個例子我倒是記得,是東航。
The statement was true until 2008. Goldman Sachs and Morgan Stanley converted to commercial banks in September 2008. So, there is no investment bank in the States any more.
In addition, there are several different types of banks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bank, state bank, saving b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