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最近的一點思考(8)

(2011-09-10 19:38:59) 下一個

 

在進一步論述之前,先解釋一下內部殖民化這個概念。

所謂殖民化,主要是指某種文化,通過人口遷徙的方法,將帶有自己文化特征的主體民眾,移民到非文化地區,然後通過對原住地文化的改造或者說替換,以及對原住地民眾的同化或者說種族滅絕,建立起自身文化的過程。

這個在曆史上非常典型的做法,就是歐洲殖民主義者在南北美洲、以及非洲、大洋洲、和南亞等地的行為。這種殖民,通常是通過軍事征服,然後強製宗教替換,再達到文化認同。其中某些階段還包括對原居民的種族滅絕。

所以說殖民和簡單的移民是有區別的。如果當初歐洲人移民到了美洲,完全遵循美洲印第安人的傳統,然後也貢獻自己的文化優點,那麽這樣產生的新文化,就不能算是殖民。

這種行為,更相當於中國傳統中的外來民族的歸化。

當然世界上的事情,也不是非黑即白。有的外來民族,本來是通過軍事征服,希望能夠殖民的,但因為在不同的文化衝擊下,自己被同化,因此可以說本願是要殖民,最後卻被同化。

那麽內部殖民化,通常指的是作為強勢文化的一方,自願地接受了外來的文化人口,但由於種種原因,而無法將接受的人口同化,從而導致了自己的內部主體,變成了外來文化占優勢。

從這個角度去看,當年中國在三國和西晉開始了北方各遊牧民族移居長城之內,是中原王朝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後來那樣,是被人家軍事征服的。而且移民進來的各族人民,在文化上基本上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點,在當時的不少省份中間,外來非文化人口,基本上達到了本地人口的一半,甚至一些地方還超過了本地人口。

在西晉的八王之亂後,很多漢族氏族大家庭衣冠南渡,也使得人口比例麵臨了變化。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當時的內部殖民化形勢,和2050年預測的美國和歐洲形勢,應該比較接近。

形成內部殖民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化上無法同化。當然如果你覺得文化同化,就是一種文化,比如說主體文化,把其他的非主流文化完全替換,從而讓人家滅絕,那就是屬於比較硬性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在唯我獨尊的一神教文化,是非常明顯。那就是隻有我才是唯一的真理,你其他的都是妖魔。

要是你麵臨的非主體文化,也是同樣的唯我獨尊,那就是比較強烈的衝突了。這個在歐洲,主要是新教和天主教,麵臨伊斯蘭教的挑戰。而在北美,作為主體的新教,其實差不多同化的西歐天主教,使得新教為主導的政治社會文化體係,被西歐天主教所接受。

但是麵對來自南美的南歐天主教的人口比例,這些政治社會文化體係,是否麵臨挑戰,是一個未定之論。

當然這個唯我獨尊的一神教的難題,其實相對寬容度大一些的多神教(看一下印度教徒對其他宗教的迫害)也要麵臨和想法子脫困。

但是當不少朋友,在談到宗教問題和民族問題的時候,經常過多的注重關於計劃生育而引發的漢族人口和少數民族人口的比例問題。以及關於漢族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從而對應我前文談到的美國白人人口和蘇聯的俄羅斯族人口問題。

從這種關注中,自然而然地,就有人引申出要把少數民族漢化的意圖。

這就牽涉到另一種意義的同化,就是從各種主體和非主體文化中,你能不能發展出一個全新的融會貫通的新文化。當然新的文化中,主體文化占的比例要大,是無容置疑。但是這種全新文化,卻可以把本來的幾種思維因素,完全的和諧和融合在一起。

因此強調漢化,是一種非常狹隘的看問題思維方式。中國要的絕對是不能是漢化,而是應該中華民族化。在這個中華民族化的過程中,各種民族,不論是主體民族,還是少數民族,其文化、語言、風俗都應該得到更好的保護,並在全民族的努力之下,更加發揚光大。

但是這個中華民族化的目標,必須是保證一種世俗化的溫和中正的宗教氛圍下,才可以實現。這就是我提出,引起爭論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意圖。

提出反對意見的,主要是兩個角度。第一個就是我提出的“儒法家”,其中主要的儒家因素,有沒有能力去和諧和融合其他的各大宗教。第二個就是如果這種可能不存在,那麽應該用其他的什麽方法。

很明顯一種就是共產主義的理想,一種就是民主自由的理想。

先談一下這兩種不同理想的實踐結果。前麵一個就是前蘇聯,可以說是實行得比較好。後一個就是現在的美國和歐洲。但是大家看到,蘇聯最後的結果,是徹底崩潰,其中曾經勢力微弱的俄羅斯的東正教、烏克蘭的天主教、和高加索地區和中亞的伊斯蘭教等等,都蓬勃發展,還引發了不少地區的衝突。

那麽歐洲的不少國家,已經公開承認多元化文化的努力其實失敗了,唯一可以等待結果的就是美國。

企圖通過其他宗教融合,比如說印度的印度教,可以看到在南亞次大陸上,還是有不少的宗教衝突,尤其是印度與巴基斯坦,暫時解決不了問題。印度內部的宗教衝突,也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而中國曆史上的融合,卻是比較成功的。這種融合,基本上是對中亞傳入中土的佛教的文化同化,以及來自西北方的信奉佛教的遊牧民族,同化得比較徹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jinhui20 回複 悄悄話 中華民族化聽起來挺好,實際上有幾個民族, 個人願意中華民族化? 除了漢族,都在強
調自己民族如何如何獨特,如何如何優秀. 恢複消失的民族語言,挖掘失傳的民族傳
統. 個體和漢族個體有矛盾的時候,全民族撲上去....
真真國女兒 回複 悄悄話 後人看民族融合,隻是曆史的一個必然過程;但對當事人來說,是血淚交加的無奈人生。
東漢內部的殖民化是從中期開始的。由於氣候變冷,除了老對頭匈奴外,當時西部羌族、北部和東部的鮮卑都紛紛向南遷移,對中原的邊疆造成相當的壓力。當時漢朝有五千萬人口,遊牧民族的南遷還沒有形成威脅。
但後來到了東漢末年,由於瘟疫流行和黃巾之亂造成了人口銳減,為了補充兵源,同時利用北方遊牧民族的軍事實力(馬和馬術),軍閥們紛紛籠絡招募匈奴、烏桓、鮮卑人。董卓手下就有不少胡人戰將;袁紹曾把三個家奴的女兒當做自己的女兒嫁給烏桓領主;劉備早期的人馬中有很多所謂的“雜胡”(他年輕的時候販馬,估計是做生意時認識的);曹操打敗烏桓後曾把二十萬流落塞外的漢人遷回關內,同時也雇傭了大量的烏桓騎兵,長阪一戰追殺劉備的主力,就是他們。烏桓騎兵因為此戰而名揚天下;馬騰本身就是胡漢混血,馬家在軍閥混戰中的崛起代表了遊牧民族和中原本土人士的結合後的軍事力量。蜀漢對馬超的重用與防範都顯示了當時漢人政權對胡漢結合的軍事勢力的態度。
東吳的少數民族問題是山越,孫權一直無法進兵中原,不是沒野心,而是受到山越人反抗的困擾。漢人南遷後對山越族這樣的原著民采用了軍事征剿和利用雙重政策,通過把山越人編入東吳軍隊來加強融合。曹魏為了防範軍事與文化都迅速崛起的鮮卑而對南匈奴示好,允許他們的部落南遷入長城,當時是有效的防禦,但也埋下了日後“五胡亂華”的禍根。
除了政治軍事上的整合,從民間到朝堂,聯姻是最有效的民族融合方式,英武的晉明帝就是漢人與鮮卑人的混血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