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最近的一點思考(1)

(2011-07-30 00:05:50) 下一個

最近的一點思考(1

 

最近發生在挪威的事情,讓我有了一些思考。

這個思考,暫時沒法歸結到哪個係列裏麵,而且關於曆史的一些理解,還沒有查閱資料證實,隻能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

現在我們處於的地球大環境,應該是一個變暖的環境。當然看過我的東西的朋友知道,我對於地球變暖的看法,和戈爾那幫偽專家的看法不太一樣。因為地球在上一個千年,其實是在變冷,經曆了一個小冰川時代。那麽現在的地球變暖,其實是在這個寒冷時代之後,向正常的溫度的回歸。

而這個回歸的時間,大概會持續到2100年代。但是這個回暖的過程,也是一個波動的過程,就是這種30年為一個周期的波動過程。而我們現在處於的階段,其實是趨於冷凍的波動,就是大概從2000年到2030年這個階段。

這個階段,其實就是中國需要完成工業化的階段。這種完成工業化的時候,對能源的需求極大。上一次的變暖過程,就是從1970-2000這個階段,中國是隻趕上了一個工業化的尾巴。而且在這個階段,工業化真正完成的是東亞的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的香港和台灣。而且還出現了東歐的去工業化。

但是關於地球變暖的炒作,在這個階段並沒有成為世界輿論的主要風行話題之一。隻不過伴隨著中國的全麵工業化的進展,就非常“偶然”的變成了最熱門的話題了。而且關於地球變暖的原因,就和我們並不理解的地球變化,或者說太陽變化等等因素,沒有了關係,從而成為人類的工業活動,尤其是中國發展的工業活動,大大相關了。

其實中國還是算運氣比較好的,如果中國高速的經濟發展,正好在30年的變熱區域,那麽估計中國人要被西方的口水給淹死了。而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粗放型的耗能發展模式,會被精致的高能效發展模式取代。

那麽在下一個30年,地球開始進入更熱的時段,需要工業化的印度、東南亞等國家,就要承擔地球變暖的替罪羊了。

對人類來說,最適合生存的地方,其實是溫帶。我還沒有查實具體的數據,但在印象中,大概是應該北邊是北緯40度線,到南邊的北回歸線這個區域。

那麽這個區域,在亞洲,南邊邊界,從東到西,在中國,大致是台灣島的嘉義、澎湖列島、廣州、雲南的個舊,然後是孟加拉國的達卡,過印度的中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然後過阿拉伯半島中部。在非洲,就是埃及的阿拉旺,過撒哈拉沙漠的北部。然後在美洲,則是古巴的哈瓦那,穿過墨西哥的中部。

這個區域的北部邊界,從亞洲,就是從日本的本州島北部、朝鮮半島的鹹興、中國的丹東、北京、大同、嘉峪關-玉門關、喀什,然後從中亞的費爾幹納、布哈拉,過裏海到巴庫,到土耳其的安卡拉,過希臘半島的北端、意大利半島的南端,過地中海,穿過西班牙的馬德裏附近。而在美洲,則是經過美國的費城、辛辛那提、過加州的北部。

在這樣的一個溫帶地區,幾乎是人類最早文明的起源之地。而在這個區域之外,就是所謂文明人眼中的野蠻人居住的地方了。而鑒於前工業化時代的主要人類生活,要麽就是農耕定居型,要麽就是狩獵遊牧型,而北部邊界,基本上就是這兩大文明類型的分界之處。

當然要是簡單的這樣劃界,是無法說明歐洲的情況,也無法解釋羅馬帝國作為人類早期文明的主要活動地之一。歐洲的人類居住條件,可以歸結兩個自然因素。一個是作為內部海洋的地中海(要知道,以前是沒有蘇伊士運河這個出口的),導致了更北端的法國和意大利半島溫暖一些,可以適合人類居住。

另一個因素,就是來自於墨西哥灣的暖流,在流入大西洋之後,本來是沿著北美洲東岸,一路北上,應該最後進入北極。如果這樣的話,在歐洲的北部,其實是無法居住的,尤其是波羅的海應該徹底結冰。

可是這個暖流,到了波士頓附近,突然改變流向,橫穿大西洋到了英國,然後過英格蘭海峽,最後進入了波羅的海。這個暖流,就使得歐洲變成了適宜人居住的地方,使得這個溫暖區,北移到了55度線。

那麽這個區域的劃分,和地球的溫度變化有什麽關係?

其實人類就像候鳥一樣,當地球變冷的時候,在北方的遊牧民族無法生存,於是就進行南侵來爭取生存的權力和空間。這個是大家都非常明白的曆史事實。可是大家比較不注意的另一個情況,就是當地球變暖的時候,在南方的定居民族,也必須逃避過熱的生存環境,並且因為地球變暖使得北部的寒冷地帶適合於耕種,於是開始其北伐的過程。

所以說我們現在處在的這個時代,其實是南部的人類,生存條件惡化,必須向北部遷徙。那麽從世界範圍來講,這個遷徙過程,大概會是幾個主要的方向。

一個就是在美洲大陸,會出現來自南部的,主要是從墨西哥和其他中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的人民,會逐漸向美國滲透。而美國的所謂白皮膚的假原居民,則會因為北部溫度的升高,繼續向美國的北部,以及加拿大的北部遷徙。

這個地方,因為所謂美洲還是新大陸,美國和加拿大對人類人口增長的容量相當大,因此吸收的可能也比較大。

那麽在歐洲,則是以北非為主要的人口來源地,向南歐的主要國家,比如說法國和意大利,以及以土耳其為主要來源地,向德國和北歐的滲透。這個地方由於人口密度較大,而且舊人口中的基督新教和新人口中的伊斯蘭教,意識形態衝突比較大,會造成比較大的社會震蕩。挪威出現的問題,就是這個社會震蕩的先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9)
評論
frenchlavender 回複 悄悄話 喜歡你這種說法:人如候鳥, 人可能還不如候鳥,不是想去哪生活就能去的

把複雜的國際關係地緣政治綠色化, 很綠色的思考,

謝謝你的好文
井底望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nlyxie1的評論:

如果說,這個高速發展,談的是隻顧發展速度,而不顧發展質量,尤其是收入分配的過大差距,那是應該慢一點。但是要就事論事,這次動車事故,出事的時候跑得並不快,問題是與管理,尤其是鐵道部內部搞派別鬥爭有關吧。
onlyxie1 回複 悄悄話 另外我還想問井大一個問題:動車事故後,網上流行著一首詩:“中國,請你停下你飛奔的腳步。。。。。。。。”之類的。我想請問一下井大,如何看待這首詩?如何理解速度和品質的關係?

我知道井大很忙,就麻煩井大啥時候抽空回答一下吧!多謝多謝!!!
onlyxie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井底望天的評論:

首先非常非常感謝井大的回複!!!這個淡定與浮躁的問題啊。。。不是國內和國外決定的。。。倒是和生活閱曆有大關係。。。而生活閱曆,又跟年齡有大關係!本人還有1個月就滿22歲了,大概一年前成為井大的粉絲(而且我們全家都是井大的粉絲:)),確實需要加強修煉,使自己內心淡定!強大!

關於溫州的事故,我慌主要是因為國內某些媒體造了一些令人民無法忍受的謠,激起了一些民憤。。。後來中國政府又把一個一個謠辟了,大家才知道有人在瞎傳。。。另外井大也知道,中國的網民是全世界最厲害的,特別是一出這種事故後,就把中國高鐵說的一塌糊塗。。。然後我就更加慌了,高鐵對中國來說,是戰略出口型產業啊!

PChannel 回複 悄悄話 頂!精彩繼續
蝸頭 回複 悄悄話 說道淡定,由於井大文章內容的特點,麵對的讀者層主要是些對國家發展戰略有興趣的知識分子,從我的經驗來看,現在海外的很多人未必就比國內的人淡定。原因可能是缺乏來自實踐的豐富體驗,但是靠人言傳送和主管推測,本身就是不淡定的一種表現。
井底望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nlyxie1的評論:

以為海外的朋友們,相對比較淡定一點,沒有國內的浮躁,所以隻貼那邊了。上次75後的新疆專題,就隻在外麵貼了,沒有在裏麵貼。
writeinwater 回複 悄悄話 大概是智者所見略同。許久以前一位朋友對溫帶和文明的關係有過跟您相似的猜想。
onlyxie1 回複 悄悄話 提醒一下井大,你在新浪博客上的那三篇關於高鐵的文章忘了發到“文學城”上來了。我之前以為文學城博客跟新浪博客是同步的,就一直在文學城等,而沒去看你的新浪博客更新,等了一個星期。。。

還是我爸爸在國內告訴我的:井大的新浪博客早就有更新了!

所以,麻煩井大在百忙之餘,還有抽空在兩邊(“文學城”和“新浪”)都更新一下吧
有水一池 回複 悄悄話 其實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是赤道附近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原,一年到頭白天29度(攝氏)晚上21度,三天兩頭下場雨,種什麽都長,還不用澆水。不過滿足這種條件的地方太少,裝不了幾個人。曆史上人類生存的重要限製因素之一是微生物,尤其是熱帶。所以要說現在生態危機,第一禍首是青黴素。加上空調、飛機,誰不願意冬天三亞,夏天哈爾濱?
彎弓月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井底望天的評論:
失敬失敬,在國外時我一般都是直接奔文學城的博客而來的,不怎麽看您在新浪的博客,以為是同步更新的。這次這個事情,感覺像似要撕裂中國了。但願能有個相對完好的結局。
sfdg 回複 悄悄話 拜讀了新浪博客.多謝!
井底望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彎弓月的評論:

懶得在這裏貼了,新浪那邊有。
彎弓月 回複 悄悄話 溫州這種小事,不入井大法眼。也是,這才死幾個人,這點事故,不影響中國的大戰略。而且,很快會被遺忘。
sfdg 回複 悄悄話 井大關注北歐,無視溫州,與中宣部同步.

國進民退,其實是壟斷進,競爭退.鐵道部的設備大多"自產自購",肥水不流外人田,出事是遲早的.這是溫總的傑作.

有趣的是鐵老大和溫州當地部門對事故處理的態度不同,南北有別,"氣候"不同.

mindfree 回複 悄悄話 畫鬼容易畫人難,評論氣候變暖、國際形勢、美帝英夷,這都是鬼。
人們關心的生活小事,這都是人。
沉魚 回複 悄悄話 生活在溫帶的人坐等看結果。我很相信氣候因素。
彎弓月 回複 悄悄話
toosad 回複 悄悄話 我怎麽聽搞地震的朋友說快要小冰河期又,天氣變冷,糧食減產。搞不好又要搶糧食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