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29(上):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因為最近一段時間特別忙,工作上一大堆事情,還有要把以前寫的東西修訂一下,所以決定把閑話的一個章節,分成幾個段落,這樣可以更新頻繁一點。
上次說到美國的政治博弈,看一看剛剛通過的減稅延長法案,就可以看出問題在哪裏。
本來布什政府時期的減稅法案到期了,民主黨人希望可以保持對中產階級的建設,但是對年收入25萬美元以上的家庭,就不再延期。這個事實上,就是要對這些富人加稅。
但是挾持美國中期選舉氣勢的共和黨人認為,經濟危機的時候,不應該給任何階層加稅,尤其是25萬美元以上收入的不少是中小企業。你還指望這些人擴大投資,增加就業機會呢。
共和黨的策略,就是你不和俺妥協,俺就讓你所有的法案,包括和俄羅斯的導彈協議全部熄火。
這些法案中的其中一條,就是要給用完失業救助金的失業人士們,繼續延長已經延長N次貸救濟。
結果奧巴馬政府隻好妥協,那麽結果就是要繼續延長對富人減稅,作為回報,共和黨人同意延長窮人救助。
博弈的結果,就是不給富人加速,和不給窮人減福利。
當然這個是從現在這一刻的時間點上來看。如果回到這之前出現這些政策的時候,那就是給富人減稅,同時給窮人增加福利。
然後就是同樣的問題,錢從何而來?
大家當然就很清楚,那就是去打仗。因為很簡單,如果你把軍人變成窮人,然後把窮人變成賊人,讓他們在自己國內裏麵去打去搶,還不如派到外麵去打去搶。
因此有讀者開始擔憂會不會美國找中國的負氣,來打一仗。
美國左右兩派的經濟學家們,在這一點上是有共識,那就是打仗是可以解決經濟困境。
但是熟悉世界曆史的戰略家們,卻有不同觀點。
那就是上個世紀的曆史。
在英國率先實現工業革命,成為世界霸權之後,許多後進的國家,立即跟進。
在歐洲,是俾斯麥促成的德意誌統一,以及俄羅斯的彼特大帝改革。
在亞洲,是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洋務運動。
在美洲,是美國的南北戰爭,和西部掃蕩,通過工業主導的北方資本,摧毀了南部的奴隸農莊經濟和西部的印第安部落遊牧業,而達到工業革命的目標。
這個時候,就是霸權爭霸戰,在各個大洲進行。日本通過打敗清朝,在亞洲大陸和東南亞擴張,然後開始挑戰英國、法國和美國在這裏的殖民地利益。
美國因為早已經打垮了墨西哥,因此地區爭霸,是靠打敗西班牙,把加勒比海變成了自己的內海。
而最激烈的是在歐洲,先是靠普法戰爭打敗法國而崛起的德國,就開始和英國對抗。
這個基調,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就是德國和英國同時變成了廢墟。得益者是在邊緣的美國和蘇聯,一舉崛起為世界超級強國。
因此對美國戰略家和曆史學家來講,如果美國找中國開戰,那就是重複英國和德國的對抗。即使能勝,也是慘勝。
而因此得益的人,肯定不是美國人,那是鐵板釘釘的事情。
而且美國在中國地緣利益進行的兩次戰爭,一次在朝鮮,一次在越南,都沒有占便宜。其實很多人在這兩次戰爭中,沒有明白一個道理。
為啥美國在越南,被逼得全身而退,但是在朝鮮,卻還可以守住半壁河山?
是不是在朝鮮戰爭時中國力量還不足以把美軍推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