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有讀者希望我發表一下對於炒得熱火朝天的“引渤入新”項目的看法。現在有點空閑,就大致發表一下我的意見。
首先是這個項目有點不太靠譜。
從中國北方的幹旱情況來看,新疆的水資源並不是最缺乏的。新疆水資源在中國排名,是西藏和青海之後的第三位。當然,這個是以現有新疆人口基礎來衡量的。如果將來可以解決外來水援疆問題,把新疆的很多沙漠給變成綠洲,從而可以容納超過一億的人口,那就令當別論了。
現在來講,中國的水資源缺乏,大概是主要在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和河北。因此從緊迫性來說,這些地方應該有調水的優先權。
而且即使要調水如新疆,也應該調淡水,而不是海水。如果海水淡化技術突破了,比如說我曾經介紹過的正滲透方法成功了,或者可以利用大量的剩餘能源或者清潔再生能源來淡化海水,那倒是一個可以考慮到路子,就是把渤海的海水淡化後,從河北、山西、陝西、內蒙、寧夏、甘肅和新疆,一路往西邊走。
當然如果這個可以成功的話,那麽去西北的水,也不用調了。直接從黃河向西北引就是了。然後用淡化的海水,來彌補中下遊的水配額。
中國的南水北調計劃,有三條線路的打算。一條就是現在已經用的東線計劃。這個是順著古運河,從揚州附近的長江取水,一路提上去,到了山東東平湖那裏,就是最高點了。然後從這裏,一條就順著山東的古渠道入膠東半島。另一條過了黃河,就直接流到天津了。
這個調水解決的先是江蘇和山東,然後是河北和天津的用水。其實沿海地區,應該慢慢轉入海水淡化。
第二條就是差不多也在用的中線計劃。這個是從漢江的三江口,調水入河南,然後進河北,再到北京和天津。
第三條就是討論卻不一定開得成工的西線計劃,是準備從長江上遊,調水進黃河上遊,來補充黃河的水流量。這個計劃,主要是要解決西北,尤其是河西走廊,甚至關中地區、內蒙、和山西盆地的用水問題。如果這邊的水量夠多,當然可以入新疆。
但是這個工程,因為長江上遊的大規模水壩建設,因此動了四川人民的奶酪,問題比較難以解決。
所以要解決新疆的用水問題,最現實的應該是南水北調的西線工程。把黃河的流量加大,然後中間被截去的河水,可以靠中線和東線來補充。
其實要是引鹽水入新疆,你跑到渤海去引,還不如從青海湖引,那更近一點。
為啥這個話題炒起來了?其實有一個和這個項目,關聯並不大的項目,叫做“引渤入錫”,才是關鍵所在。
引渤入錫,其實就是從遼寧的葫蘆島,引渤海海水,然後通過朝陽市、赤峰市,到內蒙的錫林郭勒。這個項目的主要考量,就是在缺乏水,但是褐煤很多的錫林郭勒,用引來的海水,進行煤的加工工作。
當然為了讓這個項目比較順利實現,當事人們進行了非常周全的規模,把液化煤、氣化煤、風能發電、海水淡化、製鹽、生態農業,都整合到了一起。
其實這個項目在經濟可以上麵,生態環境考慮上麵,都比較可行。但是在發改委那裏過不了關,主要是中央在整個產業規劃上麵,還沒有協調好。
所以把新疆拖進來,和中國的邊疆穩定,長治久安等國家戰略掛上了邊,不失為向發改委比宮的一招。雖然說,你把這個工程,看成是引水入新疆的第一步驟,但是看一下地圖就知道,錫林郭勒是在渤海的北部,新疆的線路是往西,不需要繞道。
當然你可以說,是一個小規模的技術論證自然可以行得通。那麽內蒙的西邊的一些地方,比如說鄂爾多斯等等,也可以依法炮製,用引來的水彌補黃河水配額的不足,可以在煤開發上大有作為了。
其實我倒是認為,這個項目值得一試,反正有不少私人資金是這個項目的主要推手。隻要大家好好實驗一下,要是這個項目賺了錢,我認為應該從這些收益裏麵,抽一筆出來,為將來搞南沙市用一下。
但是考慮到對渤海水的利用,就必須考慮要保證渤海的生態環境不能受到影響。
現在渤海麵臨的一大問題,除了汙染之外,另外就是黃河入渤海,把渤海的麵積越填越小。
這個除了改變環渤海地區的氣候之外,渤海作為中國的內海,填小了雖然增加土地麵積,其實對中國的發展並不有利。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黃河去填黃海。前一陣看到,江蘇沿海地區,準備在外海的堆積上麵造島,如果黃河出口回到了黃海,那麽倒是可以幫中國的大陸不斷推進往朝鮮半島,會擴大中國的陸上國土麵積,也對海洋上經濟區大有幫助。
前一陣子本嘉明老弟提到中國可以開挖運河古道,我倒是覺得不如去開挖黃河古道,然後在河南蘭考那裏,仿效都江堰的故事,將黃河一分為二,北部的清水,繼續從山東入渤海,但是南部的濁水,就可以沿著舊黃河古道,從江蘇的鹽城入黃海,然後就慢慢地把泥沙鋪過去。
說不定,有一天,大家可以從這裏遊泳去韓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