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去見了一位朋友。
這位朋友是科技上的一位高才,最近要帶著自己的技術成果--就是現在非常流行的智能電網的一些核心技術,回國辦實業了。
另外俺認識和來往的朋友之中,已經有一位在中國開始建立他的LED世界最先進技術基地。另外一位朋友的有機太陽能技術,已經差不多落實,要開張了。
轉眼又看了過去的一些同事和朋友,在美國矽穀和中國各地,自己開創的高新企業大概也有10來家。頗為安慰,畢竟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在炒房地產。而中國未來在高科技上是不是可以占領世界一流高地,靠的就是這些實實在在做事的炎黃子孫。
而這些擁有世界一流名牌學府的博士學位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是民族複興的脊梁之一。
所以寫了一首詩送給了俺的這位朋友,正好發現網上原來有俺比較喜歡的毛體,於是用了毛體在這首詩上:

詩曰:
去歲翻杯垂柳風
舊朋斬棘各西東
安邦順命千經破
興業沉舟百技通
跨水結廬春日短
飛書辟地杜鵑紅
慷慨燕趙歌尤在
放眼吳下盡阿蒙
安邦順命,取《詩經》大雅之文王一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因此順命,即是必須走維新之路。但是在維新之路中,並非要拋棄自己的曆史傳承。《尚書》則有維新的武王向箕子問洪範九疇,那麽3千年後的俺們,是不是該讀破千冊經典呢?
興業沉舟,取“破釜沉舟”之典,也取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之意。
慷慨燕趙,取“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
吳下阿蒙,取三國東吳呂蒙的典故。
樓主的詩似乎一般都寫得比較生硬,拚湊的痕跡重。但樓主對傳統文化藝術的依戀之心很使人感動。也許樓主可以加強詩句的流暢和均勻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