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其實在1860年代,當美國完成了南北戰爭,開始自己的工業化的同時,在東方的中國,在1861年平定太平天國在望之際,開始了大約30年的改革開放運動,史稱洋務運動。
同時在日本,被美國將軍佩裏帶領的艦隊打開了國門之後,日本開始的倒幕運動引發了1868年開始的明治維新。
這三場富國強兵運動,在30年後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美國由於在新技術上占了先手,而地緣環境比較有利,自從頂住了英國之後,美國就沒有受到外部列強的幹涉,而且對自己的鄰國還占有軍事優勢。
而對於日本明治維新的相對成功和中國洋務運動的相對失敗,後代的史學家們都歸結於日本的全盤西化,和中國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政策區別。這種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卻失於偏頗。
最主要的問題,是在於你如何真正理解西方在近代世界的崛起,其實主要原因並非在於其製度上的先進。更主要的是,西方的民族國家,就是不是以文化,而是以血緣定義的民族,成功地建立了社會和軍事的一體製度,然後通過在技術上的發展,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暴力機器。
這種社會和軍事一體化的血緣組織,在曆史上並不是什麽新穎的東西。古希臘城邦國家的斯巴達,就是這樣的準軍事社會,自然最後就把長於辯論的雅典人給征服了。後來興起的底比斯和馬其頓,也是一樣的路數。
在中國古代,軍政一體的周族在周武王的率領下,運用了最新的戰車技術,也把商朝給打敗了。後來出現的李淵的關隴集團、朱元璋的江淮集團、洪秀全的客家集團,還有以族群為基礎的匈奴、突厥、契丹、蒙古和滿清,其實都是這種社會和軍事一體的組織。
而當年在日本興起的推倒德川幕府的軍閥集團長川藩和薩摩藩等,都是這種在殘酷傾軋下幸存的集團,其組織效率和執行能力都頗強。
中國當時在平定太平軍之後,確實在朝廷裏麵恢複了一些生機,史稱為同治中興。但其實這個時候的穩定局勢,靠的是和英法的妥協,尤其是將中國東南沿海半壁江山交給了英國人管治,從而形成了一個實際上的一國兩製狀態。
這個時候在中國主導改革的,在中央有恭親王奕訢、文祥,在地方有因為鎮壓太平軍而有功的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等人。其實這個時候,中國搞改革開放的這幫人,不能說是最好,也不算是最差,比日本和美國的同僚有一些差距,但是並不是太大。
但是這批官僚,多是來源於內地的湖南和安徽等地,還是比較傳統的中國士大夫式地主官僚,對洋務的事情,算是摸著石頭過河,對強軍的路線,還是以到歐洲購買為主而不能立足於發展自己的軍工產業。
其實當時對西方事務非常熟悉的一位人才,是洪秀全的族弟洪仁Gan。可惜當時的清廷不懂得愛惜人才,沒有學習齊桓公和管治、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這樣懂洋務的人才,就白白給處死了。
當然以當時非常善戰的湘軍和淮軍,加上曆史上就享有盛譽的蒙古騎兵,如果中國能夠快速的學習到西方列強那套組織軍事暴力的法子,發展自己的軍備,不是沒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富國夢的。
但是當時缺乏理想的外部環境,中國又是各西方列強虎視眈眈的獵物,因此在1883年受到法國爭奪越南的挑戰時候,不是沒有機會在軍事上打敗法國,扭轉國際劣勢。
可是當時中國的軍事和政治精英們,沒有能力應付這個挑戰,在鎮南關大捷之後,反而變成了戰爭的輸家,而這個表現,刺激了日本的野心。大概在美國開始挑戰沒落歐洲帝國西班牙的時候,日本發動了針對中國的搶占朝鮮和東北的戰爭,就是甲午戰爭。
其實從表麵上來看,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敗績,主要在於海戰的失敗。但其實當時中國作為大陸國家,其陸軍建設的薄弱,是主要的問題。
洋務運動,大力擴建海軍,當然主要是因為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都吃了敵人來自於海上的虧。但是仔細的想一下,就算中國沒有強大的海軍,如果好好化功夫在陸軍建設上,把海防搞起來,不一定就防不住。
而在發展海軍上麵,靠的是遠離海岸生活的湘軍和淮軍,其水上作戰經驗大概是來自於長江、洞庭湖、鄱陽湖等等內河,並沒有海上戎馬的傳統。
真正有這些傳統的廣東和福建的海盜們,卻已經早已湮滅。如果當時中國仍然有顏思齊、鄭芝龍、鄭成功,或者哪怕張保仔這樣的狠角色,那麽也許甲午海戰的曆史就要重寫。
想對於中國,日本的海盜傳統要保留得好很多,這都使得日本在建設現代海軍上麵,比中國要有優勢。
其實即使在今天,中國在海軍傳統上仍然要努力,畢竟中國曆史上在海上作戰是一大空白。
但是俺認為中國輸了甲午戰爭,症結還是在陸軍。當年雖然靠了袁世凱的驍勇,成功阻止了日本對朝鮮的滲透達12年,但中國對新式陸軍的訓練,不是從1861年開始,而是在甲午戰敗的第二年1895年,由袁世凱開始在小站練兵。
這個由袁世凱起頭的新兵訓練,隨著大批青年學生到日本和德國的軍校學習,到後來廣州開辦黃埔軍校,結果就是50多年後,中國終於練成了一隻陸地上的鐵軍,回到了朝鮮,和當時號稱的16國聯軍幹了一架。
這個時候的中國,仍然是沒有海軍的。但就靠了自己勇猛的陸軍,成功地保證了自己的北方的安全。後來又通過支持越南在南邊又幹了一仗,算是扭轉了自從1880年代中國外部環境趨於惡化的形勢,使得中國的安全格局回到了1840年時代。
中國共產黨在軍事上的成功,其實也不是什麽秘訣,就是找到了建立一支政治和軍事一體化的方子。這個結合學習西方的暴力組織方式,又吸收了中國曆史傳承的組合,形成了一個集中和有效率的團體,因此才有可能和西方的暴力能力相抗衡。
回到了朝鮮,和當時號稱的16國聯軍幹了一架。"您這句太大而無當,離忽悠隻差五
十步了:)。中國軍隊煉成一支陸上雄師最終取決於一個關鍵詞:毛澤東。
“其實當時對西方事務非常熟悉的一位人才,是洪秀全的族弟洪仁…。可惜當時的清廷不懂得愛惜人才,沒有學習齊桓公和管治、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這樣懂洋務的人才,就白白給處死了。”
不好意思井大,把我亂碼的回帖刪了吧。
不過癮,
後麵是亂碼,
請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