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日本現在更是學會了到中國去租地,利用中國東部,比如說山東,或者是西部,比如說四川,去開發以日本國內市場為主的種植業。其他的國家,比如說韓國,也是主要的缺糧國家,都參加到了非洲的各種圈地項目,希望為自己的內部糧食供應提供保障。
中國當然也沒有閑著,在世界各國找地方發展種植。中國的雜交水稻,也被推廣到了印尼等國家。其實在非洲,中國的農業援助應該增加,這個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糧食產量上去了,美國操縱糧食價格的能力自然就會下降。
如果說海外市場會受到美國海軍的威懾,如果中國可以在臨近國家,如老撾、緬甸、和哈薩克斯坦等地,找到土地建立起商品糧基地,國家的安全就會得到保證。
當然作為中國這樣的世界級大國,不像其他小國一樣,在依賴美國的農產品之後,就在政治、經濟和外交上成為美國的附庸,被美國人予取予求。在基本保障中國自己的糧食供應可以從中國主導的渠道之外,非常小的一部分通過和美國的長期合同,也不是壞事。
但是這種安排的情況就是,如果美國政府要停止這個合同來對中國施壓的話,並不對中國的糧食供應造成重大幹擾,反而會嚴重打擊美國農業利益集團的利益。這樣的話,對穩定兩國的關係,也是一個互利的安排。
在能源安全上,俺曾經談到中國在金融危機之後,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期石油儲備。好像這一陣子,又完成了第二期儲備。這個也許是解釋中國在3月份會出現小幅度貿易赤字的一個原因。
當中國有了2期的石油儲備,考慮到進口原油大概是總用油量的一半,而每一期儲備油可以保證大概100天的能源供應,那麽中國現在可以在中東出現戰事的時候,估計可以在石油上得到儲備的保證。
如果伊朗戰事發生,那麽波斯灣的石油供應或者成為問題,從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卡塔爾等海灣國家的石油供應,估計會斷航。但是來自於沙特的石油,經過紅海港口,應該沒有問題。
本來在2009年的1月份-2月份時候,中國從伊朗進口石油占中國總進口量的16.3%,然後從3月份開始,慢慢就降低比重,3月份是11.8%, 8月份是10.6%,10月份是8.5%,12月份是6.9%。到了今年的1月份,則降低到了6.3%。
而從沙特進口的石油,已經突破100萬桶一天,超過了美國和日本,在去年底到了23%的總進口量。
和中國處在一條船上的就是日本,而且大家進口油量比較接近,分配也差不太多。因此如果美國或者以色列決定對伊朗動武,並以此為要挾條件,逼迫中國支持對伊朗製裁,中國其實沒有可以被要挾的條件。
畢竟中國在伊朗的投資,大部分是著眼於未來,如果一旦戰事開打,以中國現在的石油儲備,隻有可以聯絡日本和歐洲,保證亞丁灣的航路安全,希拉裏所威脅的切斷中國能源供應線,就沒有真正實現的危險。
當然如果美國動用海軍力量,強行截斷亞丁灣,或者以也門的阿蓋達組織為借口,把戰火燃到也門,趁機打亂亞丁灣的航道安全,那麽美國自己在阿富汗美軍的安全,也會成為一個大問題。
這樣的亂戰方法肯定會搞亂沙特的社會和經濟,而沒有沙特在製裁伊朗上麵的支持,美國要想成事,估計不是那麽容易。而沙特等海灣國家,以以色列在以巴會談上做出適當的條件讓步,導致最近美國和以色列在東耶路撒冷的新居住區開發一事上,頗有不合。
以色列選擇了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問以色列的時候,宣布新開發區,被希拉裏指責為打臉行為。而奧巴馬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白宮的時候,還以顏色,自己去吃飯,也不邀請客人一起去。
雖然美國官員告訴以色列人,你們還是可以在白宮過夜,可是因為擔憂被CIA竊聽,內塔尼亞胡決定還是住到自己的地盤裏麵去。
這一個事情,到底是真的美以矛盾,還是大家唱雙簧,估計都要看沙特最後的反應是什麽,才可以判斷。
那麽在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基本搞定的情況下,中國應對美國的金融威脅,就是貨幣匯率攻擊下的貿易戰爭,應對措施應該比較清晰。
首先就是盡量可能地避免同美國展開貿易戰,對中美貿易之間的不平衡,需要向美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美國放鬆對中國的出口管製。另外要大力遊說美國高科技製造業公司,希望他們加大壓力,以11月中期選舉為契機,將小布什時代有所改進的出口管製的口子繼續放開,幫助美國企業出口,以達到經濟複蘇。
而中國手上的美鈔,也可以用在購買中國需要的技術和設備,提高中國自身的能源使用效率,避免繼續沉澱在美國的國債陷阱。這樣的解決方法,才是真正的雙贏。美國可以加強自己的製造業,使美國經濟的推動從進口消費向出口製造偏移一點,而中國可以減低對美貿易順差。
從貿易角度來講,這才是真正的實現自由和公正的貿易對雙方帶來的好處。而通過出口帶動經濟增長,從而減少美國財政債務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反而可以保持美元的價值,又保護了中國手上大量美元的儲備。
總之,要迫使美國政府不要動不動就借助印鈔機來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對美國國債的持有(可以考慮同樣資金投資於美國企業),讓美國國債的回報率不得不提高,然後就迫使美聯儲無法采取不負責任的寬鬆貨幣政策。
兄弟你有點誇張了。
美劇已經讓廣電總局給禁了,那些軟件也是俄羅斯黑客破解的,就連A片我也隻看小日本的,這事和咱還真挨不上邊。
啥是偷呢。自己欣賞卻沒有的,又花不起銀子的才會去偷,老美的文化在中國遠沒有你想得那麽吃得開。比如迪斯尼征地就在網上遭到罵聲一片,問那些官員與其花這麽多錢為什麽不好好搞好自己的文化產業?
老美也沒你想得那麽笨,該普及西方價值的時候他們都會不計成本,不求回報的普及,對盜版睜眼閉眼,等國人真好上了這一口,就是他們收銀子又收影響力的時候了。
在之前的文章裏麵,提到過美國國防支出,是可支配總預算(不含Social Security 和 Medicare)的 57%。你可以去看那個係列,應該是在《說文論武》裏麵。
中國沒有資格要求美國裁減軍費,但是可以通過少買美國國債,來推高美國國債利率。
軍火工業,在許多人看來似乎可以刺激經濟。許多先進的發明都是從軍工開始,然後才用到民生上。但是,軍火工業也是有其利必有其弊,而且,任何事物絕對化,失去平衡都必定走向反麵。
過分發展軍火工業,由於軍工的“高效益”,必定拉高民用工業的成本。因為軍工的工資要高一些,從而好的人才向軍工流動,為了維係人力資源,民用部門也必須提高工資。長期持久,民用部門的層本頁就上去了。我不了解很詳細的資料,但是這個趨勢應當沒有疑問。正因此,美國不但對匯總過有逆差,噸日本,對德國,有逆差,就是對加拿大也有逆差,而且是常年的,年年月月都是逆差。至少我查過的十幾年中就沒有一個月沒有逆差。我們知道,加拿大的工作節奏遠遠比美國和緩,加拿大人不想美國人那麽辛苦。盡管如此,美國還是對加拿大有逆差。何況工作非常辛苦的中國。
所以,隻要美國不改變過度發展軍火工業的國策,隻要他不改變靠國債支持軍火工業的窮兵黷武的國策,美國的哦貿易逆差就不可能消除。
過去中國人不願批評美國的政策。但是,如果在今年的20峰會上,美國把匯率問題作為攻擊中國的主要武器,企圖聯合歐洲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發難的可能不是不存在的。麵對這個前景,我以為中國應當把美國的這個外貿赤字的根本原因公之於眾,琪娜要指出美國的連年持續的赤字財政是美國逆差的真正原因。讓美國以及在這個問題上可能成為美國可能的盟友(例如印度)的國家指南而退。如果美國要在國會推出製裁中國的議案,中國也應當在美國揭露這個事實,哪怕在美國的報紙上買廣告版麵發表聲明,把這個貿易戰的前哨戰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