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如果從地緣角度看問題,那麽阿富汗、巴基斯坦的西部、和伊朗其實是同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在地理上叫做伊朗高原,或者說波斯高原。伊朗高原,是歐亞大陸板塊的一部分,像一個楔子一樣,夾在阿拉伯板塊和印度板塊之間。
圖一 伊朗高原
居高地者得天下,當年波斯帝國在這裏崛起,自然有一定的原因。從伊朗高地的居高點,西邊以紮格洛斯山脈俯視富裕的兩河平原,北邊以裏海和科佩特達格山脈俯視中亞草原,南邊則是阿拉伯海和波斯灣,東邊則連接上興都庫什山脈延伸到喜馬拉雅山脈。
因此這裏的戰略地位在全球爭霸中,非常重要,當年的英國和俄國的大國遊戲,基本上在這裏展開,西邊延伸進土耳其,東邊延伸進中國的新疆和西藏。當年美國靠政變控製伊朗,和蘇聯揮軍入阿富汗,都可以看作這個大對決框架下的大國博弈。
如果回溯世界幾千年的曆史,大陸帝國基本上是歐亞大陸的常態。但由於地理因素的限製,這些大帝國,比如說羅馬帝國和大漢帝國,都是地區性的大帝國。中國的唐朝,算是將版圖伸進了中亞,包括了現在的北部阿富汗,從赫拉特到喀布爾一線,但整個曆史意義上的跨地區大帝國,隻是短暫的蒙古帝國。
半全球化意義的蒙古帝國,因為本身的因素,比如說人口數量小、文化相對落後,加上技術和交通上的限製,以及自身本地化的文化同化原因,而在曆史上曇花一現,導致了近代曆史的帝國興起,大致是走了海洋帝國的道路。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具有全球性地位的大英帝國和美帝國,都是這樣的海洋強權。
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全球霸權,受到了來自共產主義理想建立的中蘇同盟的挑戰。而橫跨歐亞大陸的中蘇兩強,大致是與曆史上的蒙古帝國覆蓋的地域比較相近。而美國應對這個大陸強權挑戰,基本上是三條戰線。
在亞洲的一條,靠的是外島島鏈。這個島鏈,從日本島、琉球、台灣、菲律賓到馬來諸島,如果看作是一條柔性的繩索的話,那麽兩頭的把柄,就是在朝鮮半島和中南半島兩端。這也是理解之所以朝鮮戰爭和印度支那戰爭會發生的主要原因。
在歐洲的一條,靠的是歐洲中部北約和華沙條約的對壘。而南部的一條,美國在1953年政變中,拿下了伊朗,和蘇聯控製中亞,實際上影響阿富汗局勢,達到了戰略均衡。
在南亞一線,則因為印度和中國產生的邊界衝突,和印巴分治引發的全方位對抗,導致美蘇在這裏的對抗淡出。
而在中蘇分裂之後,美國算是找到了中國作為戰略夥伴,使海洋和大陸強權對抗的局勢,向有利於自己的一方轉變。在歐洲戰線,因為蘇聯崩潰,使戰線向東部大幅度移動,基本上將俄羅斯的緩衝區徹底吞並。
在南部戰線,則發生重大變革,伊朗1979年革命成功,導致美國的控製力喪失,於是伊拉克被升級成為對抗伊朗勢力的力量。蘇聯在阿富汗的進軍同樣失敗,在蘇聯崩潰後,導致了中亞的一堆國家,從格魯吉亞到塔吉克斯坦,都獲得了獨立,導致了這個地區的權力真空。
除了俄羅斯試圖維持對這個地區的影響力,其他地區性大國,比如說土耳其和伊朗,都希望可以擴大自己在這個地區的影響力。美國作為世界唯一僅存的世界強權,希望能夠控製伊朗高地,自然是遲早之事,隻不過等一個比較好的借口而已。
而阿富汗的蓋達組織和伊朗的核計劃,都是比較好的借口。
美國在阿富汗的增兵,自然會導致該地區的衝突升級,因此阿富汗大亂的前景是可想而知的。塔利班不甘示弱,立即將美國在阿富汗的中情局小組一鍋端,可以看出戰鬥的激烈程度。巴基斯坦的亂局,和伊朗政治局勢的不穩,都可以看作是這個整體計劃的表現。
而現在對伊朗高地的爭奪,其主要目標是指向崛起而對美國形成霸權挑戰的中國,自然就會比較容易的蔓延進中國的新疆和西藏。所以這兩年來中國西部出現的數次暴亂,應該是美國權力核心集團的妙手拈花之作。
如果把伊朗高地爭端,放在中美世界博弈的大局下來看,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如果把地球看成一盤棋,那麽中盤這個地區,基本上就是陸地上的伊朗高原,和水路上的印度洋。
印度洋的腹地中開,扶持印度對抗中國,當然是一步正棋。可是這個又是一個雙刃劍。因為印度的強大,自然是對中國的製衡,可是因為美國的扶持,而導致印度人的雄心大增,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又會導致印度在和中國戰略對抗和軍力競賽中,可能會陷入崩潰和分裂。
分裂和崩潰的印度,則是對中國的大利,反而使中國向印度洋的勢力投放,開通了巴基斯坦和緬甸的另一條通道。因此美國對印度的大力扶持,對中國是福是禍,仍然未有定論。
在這個局勢未明朗之前,印度經濟發展的現狀,中國在印度的廉價和高速的基建,印度糧食收成因為雨季不夠導致的糧食短缺和饑荒等等,都不能簡單地作為一個所謂全球化經濟的賺錢行為,而應該規劃為國家戰略的一個主要部分。
俺前一陣子轉貼和推薦的老廣兄弟的印度專題,就是出於這個考慮。而在印度前路未定之時,巴基斯坦的亂局會繼續和擴大,緬甸的亂局也會逐漸開始。
在2008年3月,俺就提醒相關部門,注意美國在5月緬甸公投的運作,因此2010年緬甸大選和隱含的亂局,都要提前做好預案。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關於緬甸的思考,可以參考俺寫的《四麵楚歌》一書中緬甸部分。
這些可以說是在印度洋中盤的博弈,那麽在兩個口子上的布局,就是西部的亞丁灣和東部的南中國海。
南中國海的焦點,主要是兩個。一個是美國以公海權力作為借口,在中國經濟區域針對中國的軍事活動。二是通過這些打氣的軍事活動,挑動東南亞諸國,和中國在南沙群島上的領土爭端。
這種爭端的挑動,針對的目標則是中國在整個東南亞的政治、經濟和戰略布局。在這個問題的考慮上,中國的公開輿論比較容易陷入簡單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單向思考,而忽略東南亞和中國在市場一體化上麵,對整個地區帶來的重大經濟利益。
筆誤,應該是向東部。
誰是周黎明?
先生有空能否談談美國今年的政治經濟形勢展望. 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