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說文論武之六十甲子(三)

(2009-10-16 10:50:13) 下一個

 

另外吳國大量運用航運技術,利用長江、淮河和漢水之便,把自己的產品運往全國,一個大船的運量,人家其他地方要數十輛馬車才抵得上,就仿佛今天的集裝箱貨輪與小皮卡的對陣。

最後的結果,就是吳國富得流油,人家吳大王一高興,全吳國不收稅,而且以前為國家免費服的徭役,在人家吳國,變成了國家給你出工資。這樣一比,當然就比出了兩個製度的優劣來了。一邊是新製度下的窮,一邊是舊體製下的富。整個國家應該走哪條道路,是要郡縣製度的草(窮漢朝),還是要封建製度的苗(富吳國),最後就變成一個道路和製度之爭。

文帝的中央政府在這個競爭中,是占逆勢的,因為政府的財政收入,靠的是微薄的賦稅。沒有國營企業來提高收入,還要把僅有的國家財政,分出一部分向北方的強權匈奴進貢,來維護邊境的安寧。而人家吳國,則免除了所有的國民稅收,靠的是自己地方國有企業,擁有鑄幣這個印鈔票的能力,把自己的貨幣發行到了全國。在鹽業上,雖然不是壟斷,因為其他的封國,在山東和江蘇北部的海濱地區也有製鹽,但吳國的國有企業,在這個產業體係裏確實占了大頭,控製了極大的利潤。

這個體製衝突,首先就在兩個年輕氣盛的小夥子那裏爆發了。

當時富甲天下的吳國太子到京都長安去玩兒,就去了皇太子,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劉啟那裏去應酬。一個是位尊權重,但囊中羞澀的儲君,一個是封王之子,腰纏萬貫,可以想象衝突之不可避免。到底兩位年輕人因為什麽而大打出手,史書沒有詳細記載,但司馬遷的《史記》認為,吳太子的老師是楚人,言下之意文化修養差,蠻子氣息太重,因此對吳太子這個學生沒有好好施教。結果就是吳太子輕悍和傲慢,驕橫跋扈,對皇太子不恭,而導致衝突。

這次打鬥的結果,就是皇太子用棋盤把吳太子打死了。漢文帝非常的不好意思,就把吳太子遺體專車裝殮,送回家鄉。吳王見了愛子的屍體,自然是勃然大怒,罵道:“不是說天下同宗嗎?死在京城,就葬在京城算了,送回來幹嘛?”漢文帝這個做皇帝的麵子也不給,就一車把兒子的遺體原路送回給皇帝處理。

這一句大罵,又引出了雙方之前的一個心病。原來,在漢高祖劉邦得天下之後,他封了自己的兄長劉仲做代王,轄地是今天的山西太原,那算是漢朝北方防線的重鎮。劉邦的意圖,是希望自己老哥好好防住北方強敵匈奴,保住老劉家的江山。

結果是當匈奴鐵騎出現時,人家劉老哥不是肝腦塗地,在那裏死守城池,而是拔腿就跑。劉邦自然惱火,但礙於兄弟情深,沒有按法處斬。但死罪逃過,活罪難免,這個代王就被削了職位,貶成了鴿陽候,與少年的兒子封沛候呆在老家的劉濞,享受同樣的廳局級待遇。

後來在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陳豨叛亂被平定後,劉邦封了第四子劉恒,就是後來的漢文帝為代王,算是搶了人家劉濞的位子。在下一年,淮南王英布起兵,當時二十歲的劉濞跟著高祖平叛。當時高祖認為,東南的吳郡和會稽郡地方民風彪悍,必須派得力人士來節製。可是他的堂弟荊王劉賈被英布所殺,沒有成年的劉姓王來壓陣。而自己的兒子們年紀尚幼,於是就封了劉濞為吳王。

劉邦封了侄兒後,請人來看相,結果人家相士說新科吳王有反叛之相。漢高祖自然非常後悔,不過也無可奈何,木已成舟,隻好摸著侄兒的背,告誡說:“俺大漢朝建國50年後,東南方必出大亂子,不會是賢侄你吧?請記住,天下同宗,千萬不要造反啊!”

新科吳王自然隻有死命對叔叔磕頭,連聲說:“小侄不敢,小侄不敢。”這一下子,你這個天下同宗,居然把俺的寶貝兒子給打死了。不要怪你不仁,俺不義。結果吳王和漢文帝徹底翻臉,算是老死不相往來,不再進京見皇帝。當然朝廷少不了給吳國使臣some color see see,但鑒於吳王受到民意支持太強,也不敢造次,拿他怎麽樣。

這在國家的所有明眼人的心裏,都知道兩個製度的交鋒是遲早的事情。

在朝廷裏,第一個對這個問題,提出處理意見的是賈誼。老賈的觀點非常明確,就是“眾建諸侯而少其力”,說到底,就是要把大藩削小,用分而治之的方法,來解決藩王勢力太大的問題。當時他的建議是以新藩克製舊藩,要求文帝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卻克製舊藩王。

當時因為實力不逮,自然文帝不敢大張旗鼓地的削藩,而是用了溫水煮青蛙的辦法,先是分封了自己的兒子,太子的同母弟劉武為梁王,鎮守戰略要地雎陽(現河南商丘)。然後在齊國搞了一個分封,將齊悼惠王的兒子們分成了7個國家為濟南、濟北、膠東、膠西、城陽、淄川和齊。

要了解這個郡縣製和分封製的鬥爭,就必須對中國的地形有所了解,然後才可以談地緣政治下諸侯的形成。

圖一 中原地形和地緣政治圖

中國古代兵書《司馬法》在談到諸侯一事上,曾言道“以土地形諸侯”,其實就是說諸侯的形成,其實就是遠古的城邦國家形成,是和山川地理有很大的關係。

在中華文明早期的形成之中,黃河流域是整個文明的搖籃。如果看黃河的地形圖,在北部中條山和南部崤山形成的三門峽,是黃河經曆過高山峽穀之後,由小浪底走入平原。而在黃河的下遊中,唯一的支流是大汶河經東平湖入黃河,從這裏到濟南一段為低山丘陵外,其他地方全是平原,靠堤壩來防止洪水泛濫。因此這些由於河水灌溉而成的富沃之地,就成了以農耕文明為基礎的中華文化的起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Bluelight漲停突擊隊 回複 悄悄話 學識淵博, 很佩服你!
鐵輪 回複 悄悄話 井大把圖修一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