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四麵楚歌之歐洲篇 東歐經濟大悲歡之四

(2009-09-12 10:07:39) 下一個

 

東歐國家,和西歐國家的關係,放在中國這樣一個背景下來看,應該相當於中國的東部(西歐)、中部(東歐)和西部(俄羅斯以及中亞)的關係。

那就是東歐,和中國的中部比較相像,就是在科技能力和資源上,都沒有什麽優勢,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人力資源。所以在早先出現的情況,就好比中國中部的農民工們潮水般的走向東部沿海,用自己相對低廉的工資水平,來降低東部企業的製造成本,東歐的受到高教育的技術階層,也是先跑到了西歐。

這些人才中間,大概是以工程師、建築師、醫生護士、和電腦人才等等為主,被西歐相對比較高的工資所吸引,就離鄉背井,利用歐盟的自由流動政策,離開了自己的國家。這種情況的出現,自然在東歐幾個國家造成技術人才缺乏,也在西歐民間引發了東歐人搶了俺們工作的反感情緒。

不過從2004年開始,當八個東歐國家加入了歐盟,西歐出現了產業轉移熱潮,就是開始把一些製造業從西歐向東歐轉移,搞俺們中國式的騰籠換鳥政策,在西歐搞新能源和高科技,就把汽車和其他的一些製造業轉移到東歐去。

而東歐的小國家們,如果可以把握住機會,變成其中的一個製造中心,就可以解決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其中做到最好的是斯洛伐克,作為一個5百萬人口的小國,就是俺們的一個小深圳特區(大概常駐人口超過8百萬),成功的抓住了這個機會,變成歐洲的汽車製造中心之一。

當時斯洛伐克麵臨的問題,和其他幾個國家,比如說波蘭一樣,就是技術勞工的短缺。他們的解決方法,當然是希望吸收自己移民到西歐的國家的技術人才回流,就像波蘭確實有些在英國的人才回來。不過這個方法的問題在於,如果你東歐的工資水平達不到人家西歐水平,你在吸引這些人上麵就不太實際。但是如果你的工資水平,可以和西歐看齊,那麽你的成本競爭優勢,又不見了。

因此當時的主要辦法,就是向更東部的國家(就好像俺們中國,向更西部的省份一樣),比如說烏克蘭、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國家招人。波蘭勞工部的官員,在2007年甚至跑到印度和中國,去招募電子、建築和技術人才。

當然就像法國人因為波蘭人擁進來,而導致大家對被搶了工作的恐懼,波蘭這樣從外麵招人進來,自然也引起了自己內部工會,對這些更東邊國家來的人,搶了俺工作的擔憂。

圖一  波蘭政府在法國的廣告攻勢,性感護士在波蘭等你,而不是走進法國

波蘭工會在這種情況下,表現出來的態度非常令人尋味。本來對波蘭人來說,曾經非常自豪,認為在1989年,因為兩位波蘭人,一位就是當時的波蘭裔的羅馬天主教教皇保羅二世,對波蘭的訪問號召東歐改革開放,一位就是從波蘭格但斯克造船廠成長起來的團結工會的領袖瓦文薩,帶領的反政府運動,是導致東歐最後從蘇聯手上獨立,和柏林牆倒塌的主要起因。

可是在2009年,本來波蘭政府想好好的在格但斯克搞一個20周年慶祝活動,邀請些其他歐洲國家的領導人過來熱鬧一下,就在4月份的時候,被走上了首都華沙街頭的格但斯克造船廠的工人們給翻了桌子。這次遊行最終演變成了暴力對抗,結果就是團結工會的直接繼承人格但斯克工會,被以團結工會的繼承人自居的現波蘭政府,用大棒子和催淚彈給招呼了。

結果就搞得最後慶祝活動,不能在格但斯克舉行,要搬到南部的大學城克拉科夫(就是從最北的城市,搬到了最南的城市,好比香港慶祝回歸要搬到齊齊哈爾進行了)。

當年的團結工會工人們,不滿意計劃經濟下的國有企業的運作方法,終於依靠自己的抗爭,迎來了私有化的政治經濟改革。不過,似乎這個改革並沒有為他們帶來太多的福利。格但斯克船廠從1989年之後,就在企業改革上麵舉步維艱,最後因為缺乏市場競爭力,管理不善,而被賤賣給了烏克蘭的一個投資人。其他波羅的海的另外兩家船廠,也賤賣給了在加勒比海登記的來曆不明的公司。

而這些私人投資人一進來,就不是當年的波蘭共產黨政府那樣好說話了。因為和歐盟在國家補貼和改製計劃上存在分歧,政府當然希望私人投資人來解決這些頭疼的麻煩。而這些新的私人老板,采取的方法,就是一個大字,砍!先解雇你一批,然後在降低沒有解雇的人工,福利拿下了,工時加上去。於是很多工會工人就沒有工作了,還沒有被炒掉的工人,整體人心惶惶,怕被人炒掉。

瓦文薩當年說了這樣一句話,就是波蘭搞共產主義,是把魚缸變成了魚湯,而他領導的運動,就是要把魚湯還原成魚缸。正是這種對社會主義經濟的簡單化否定,和對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無條件接受,導致了不少東歐國家在轉型中的困境。而把現在經濟中碰到的困難,推諉到魚湯變成魚缸的難度,完全是對曆史的不負責任。

本來科學社會主義的學說之所以出現,是看到了自由資本主義的很多製度性問題。而西方,尤其是歐洲的許多國家,例如法國和北歐,都在很多思維上接受了社會主義理論的合理因素,試圖解決社會中的不合理問題。

而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則在遭遇了教條和僵化的計劃經濟的困境之後,希望走出一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

東歐國家的人們,受到華盛頓共識的影響太大,因此對社會經濟轉型的設計,就變得了過於理想化,以為一個政治製度改變,樣樣事情多會變得好辦,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因此當外資企業來到這裏投資,原來人家私人老板砍你工資和福利,逼你幹活,然後買通你民選出來的官員,繞過法律限製,斬你沒商量。結果在2005年,波蘭的工人們已經上街抗議法國企業,不理工人死活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